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素质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每位化学教师需尽的义务与责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设置教学情景,以化学史引发学生学习求知欲;倡导“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理解学科特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渗透;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以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教学宗旨,包括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基础性,兼顾学生的潜能、兴趣差异与发展的需求,同时,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性,因此,将素质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每位化学教师需尽的义务与责任,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对此,笔者探讨出如下几个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景,以化学史引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求知欲是促进其探索、思考、思维发展与创新、主动参与的学习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求知欲,而通过历史法使学生了解相关化学史,引导他们追踪化学发展足迹,能够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发展观掌握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创新意识与钻研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讲授某些新的重点知识时,常常忽视了知识的连续性、继承性及各识点的联系,将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变得零碎而凌乱;将那些还需修正、补充与发展的理论与定律,作为终极真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抑或讲授的太过绝对,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化学这一科学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许多挫折与探索,如教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这一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与变化,大千世界中的物质都是通过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由道尔顿的近代原子说讲到阿佛加德罗的原子一分子论,再到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及对原子内部秘密进行了揭示,这样,让学生在化学史的了解中明白科学知识是经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在科学家的不断奋斗与研究的启示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能够以所学知识与知识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倡导“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环保知识的宣传,同时,在化学工业中,要求不断研发出由源头上减低与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而绿色化学即以化学技术与方法来减少与消除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与社区安全的有害的产物、原料、溶剂与试剂、催化剂等物质的生产与使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倡导“绿色化学”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以化学知识来区分生活中的有害物质,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要求教学中加强学生环保教育,倡导绿色化学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化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化学知识学习。
如教学“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这一专题时,让学生认识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化学对人们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的作用;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意义;以金属矿物与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价值;以酸雨的防治与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让学生体会环保的意义。
三、理解学科特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形成能力的重要基础,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知识的质与量两个方面,事实上,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有条件的,如,学习能否启发心灵与智慧,能否被学生理解,并在实践与训练中转化为能力,尤其是思维训练,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知识的转化:把课本知识与老师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让学生把已学知识转为他们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征,让他们以化学现象来探究化学基本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通过化学实验总结与归纳出经验定律。
如,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相关实验时,让学生了解实验有何目的?证明什么理论或定律?有何采用方法?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其用处是什么?等,这样。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探究中培养与提高能力。
四、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创新意识
和谐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平等与自由的教学氛围,心理学表明,一个人若在行动与思想上具有创新精神,那他则应承担起犯错的风险,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能高度容忍,并指导学生明白在学习中探索与好奇是好事情,若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高涨且十分兴奋时。教师应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步调开展学习活动,并加以适时引导,其次,在课程与课时的安排中,应灵活而有针对性与选择性。
如在实验课教学中,有既定的课时,学生害怕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往往思想较为紧张,导致无暇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更谈不上在各种实验中发挥丰富的想象以及体会到化学实验观察与探究的乐趣,这制约了学生好奇心的激发,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个有弹性的教学时间,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继续完成,这样,可以更好的解放学生思想,满足各层次学生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
[2]刘知新.化学教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渗透;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以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为教学宗旨,包括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基础性,兼顾学生的潜能、兴趣差异与发展的需求,同时,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性,因此,将素质教育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是每位化学教师需尽的义务与责任,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对此,笔者探讨出如下几个策略。
一、设置教学情景,以化学史引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求知欲是促进其探索、思考、思维发展与创新、主动参与的学习原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置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求知欲,而通过历史法使学生了解相关化学史,引导他们追踪化学发展足迹,能够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发展观掌握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创新意识与钻研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讲授某些新的重点知识时,常常忽视了知识的连续性、继承性及各识点的联系,将有规律的系统知识变得零碎而凌乱;将那些还需修正、补充与发展的理论与定律,作为终极真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抑或讲授的太过绝对,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化学这一科学的发展是迂回曲折的,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许多挫折与探索,如教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这一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化学课程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与变化,大千世界中的物质都是通过离子、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由道尔顿的近代原子说讲到阿佛加德罗的原子一分子论,再到汤姆生发现电子以及对原子内部秘密进行了揭示,这样,让学生在化学史的了解中明白科学知识是经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在科学家的不断奋斗与研究的启示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能够以所学知识与知识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二、倡导“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代社会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还应注重环保知识的宣传,同时,在化学工业中,要求不断研发出由源头上减低与消除污染的绿色化学,而绿色化学即以化学技术与方法来减少与消除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与社区安全的有害的产物、原料、溶剂与试剂、催化剂等物质的生产与使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倡导“绿色化学”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以化学知识来区分生活中的有害物质,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要求教学中加强学生环保教育,倡导绿色化学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化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化学知识学习。
如教学“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这一专题时,让学生认识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化学对人们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的作用;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意义;以金属矿物与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价值;以酸雨的防治与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让学生体会环保的意义。
三、理解学科特征,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提高人的素质与形成能力的重要基础,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知识的质与量两个方面,事实上,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能力的培养是有条件的,如,学习能否启发心灵与智慧,能否被学生理解,并在实践与训练中转化为能力,尤其是思维训练,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知识的转化:把课本知识与老师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让学生把已学知识转为他们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征,让他们以化学现象来探究化学基本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通过化学实验总结与归纳出经验定律。
如,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相关实验时,让学生了解实验有何目的?证明什么理论或定律?有何采用方法?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其用处是什么?等,这样。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知识探究中培养与提高能力。
四、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创新意识
和谐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开展学习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平等与自由的教学氛围,心理学表明,一个人若在行动与思想上具有创新精神,那他则应承担起犯错的风险,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能高度容忍,并指导学生明白在学习中探索与好奇是好事情,若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高涨且十分兴奋时。教师应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步调开展学习活动,并加以适时引导,其次,在课程与课时的安排中,应灵活而有针对性与选择性。
如在实验课教学中,有既定的课时,学生害怕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往往思想较为紧张,导致无暇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观察,更谈不上在各种实验中发挥丰富的想象以及体会到化学实验观察与探究的乐趣,这制约了学生好奇心的激发,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一个有弹性的教学时间,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继续完成,这样,可以更好的解放学生思想,满足各层次学生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
[2]刘知新.化学教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