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说中的“顽童”与“完童”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顽童”和“完童”是儿童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深受儿童小读者喜爱,这与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有关:读“顽童”,可以获得想象世界的自我满足;读“完童”,可以观照现实世界的自我成长;读“顽童变完童”,可以获取艺术世界的人格力量。主题式的小说推荐、漂流式的小说阅读、开放式的人物赏析,可以实现“现实儿童”和“小说儿童”的精神同构。
  【关键词】顽童;完童;儿童小说;成长诉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5-0026-03
  【作者简介】蔡亚,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桥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杰出水手”。
  “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样式。[1]作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小说的艺术价值在于:作家站在儿童立场表现童年情态、传达童年愿景,并引领儿童实现生命发展之终极目标。
  一、“顽童”与“完童”:儿童小说阅读的两类典型
  优秀的儿童小说,儿童可以一遍两遍,甚至数十遍地去读,难以忘怀。笔者在四、五两个年级的学生中分别发放了200份关于“反复阅读同一本小说的原因”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如下:
  调查显示,“典型人物”是吸引儿童反复阅读的重要因素。笔者将“典型人物”进一步梳理,发现儿童喜欢的人物类型集中在“顽童”与“完童”两大类。“顽童”是指顺应儿童天性的“顽皮的儿童”,而“完童”指的是成长过程中“完整的、全面发展的儿童”。“顽童”的角色体现了儿童追求自由、崇尚快乐的生命本质,满足了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完童”则体现了儿童小说创作中隐藏的教育目的——表现儿童成长的美好历程,为儿童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顽童”到“完童”:关注“现实儿童”的成长诉求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儿童一方面渴望“顽童”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拥有着成为“完童”的梦想。他们在一遍一遍地阅读中,通过情感体验的逐渐积累与升华,对小说中人性的、文化的元素反复地触摸、感知,最终完成了人文素养的精神重构,实现“顽童到完童”的精神成长历程。
  1.读“顽童”获得想象世界中的自我满足。
  “顽童”是儿童文学作品中三大母题之一。[2]《淘气包马小跳》《扑克游戏》《长袜子皮皮》等儿童小说中的顽童在游戏中冲破了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释放了童年生活特有的激情与想象。因而,他们的形象深受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喜爱。从表层看,顽童的“玩”表现出游戏的外在特征;从深层看,顽童的“顽”是一种人格的张扬,是一种天性的解放。
  2.读“完童”观照现实世界的自我成长。
  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和结构主义学家雅克·康拉的镜像理论描述了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将“镜像阶段”理解为主体在认定一个影像之后自身所起的变化。[3]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镜像理论中的“影像”成了“他者”,成了小说中能够影响“自我”的人物。儿童在阅读小说过程中,通过对“完童”角色的体验,寻找自我成长的一个参照。《小丫林晓梅》《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的林晓梅、肖晓,他们是孩子们心中正直、自信和勇敢的象征,为儿童读者展示了儿童主体的自我发展与现实可能,提供了儿童自我成长的理想图景。
  3.读“顽童变完童”汲取艺术世界的人格力量。
  作为文学书写母题之一的“生命之痛”,是指个体所经历的孤独、恐惧、灾难、困惑、死亡等。尽管这些生命之痛可能没有发生在读者身上,但由此在的世界观望彼岸的世界,可以获得追求自由、独立、尊严的内在精神。在作家黄蓓佳的作品《余宝的世界》中,十一岁的男孩余宝作为城市外来家庭的孩子,为自己一张课桌的无处安放而惶惶不安,为寻找离奇失踪的爸爸而焦虑,为帮助辛劳的妈妈而操心……余宝的世界很艰辛,却不窘迫、不孤单,也不阴暗,给现实儿童带来了丰富的人生启迪。
  三、“现实儿童”与“小说儿童”精神同构的路径
  通过了解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小说形象,儿童获得了强大的心理成长的内驱力。教师作为儿童阅读的引导者,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现实儿童”与“小说儿童”巧妙相逢,从而实现精神同构。
  (一)比较阅读:主题式的小说推荐
  “主题式阅读”是在推测儿童的阅读需求后,帮助儿童寻找茫茫书海中的“阅读脉络”。之所以提倡“比较阅读”,是因为比较是人类重要的思考形式,比较能力的获得是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1.不同作家的“同主題人物”对比阅读。
  “同主题人物”对比阅读时,儿童可以从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入手,在“相同”中寻求“不同”,发现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长袜子皮皮》中的“皮皮”,《淘气包埃米尔》中的“埃米尔”,《淘气的阿柑》中的“阿柑”,《淘气包马小跳》中的“马小跳”,他们都是典型的“顽童”。可围绕“马小跳与埃米尔有何不同”“阿柑与皮皮:同样的精彩”等话题开展对比阅读。这样,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相结合的话题研讨,既丰富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培养了现实儿童的多种思维能力,更是一个认清自我、获得成长的过程。
  2.同一作家的“系列作品人物”对比阅读。
  黄蓓佳的创作观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其珍贵的宝贝”。她的作品《今天我是升旗手》中的男孩肖晓,充满“英雄主义和阳刚之美”;《我要做好孩子》中的金玲,有着许多缺点却希望做个大人眼中的好孩子;《黑眼睛》中的艾晚,在聪明的哥哥和漂亮的姐姐的夹缝中低调地成长……这些儿童尽管成长背景不同,但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最终都变得自立、自强、自信。围绕“你最欣赏黄蓓佳笔下的哪个人物?”这个主题,通过系列人物的比较赏析,儿童可以感受到不同形象的个性特征,对生命的情感体验会变得更加丰富。
  (二)群体闲谈:漂流式的小说阅读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说:“谈论图书大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非正式的,属于朋友之间漫无目的的闲谈;另一种则是教室或研讨会中的正式讨论,是较具思考性的形式。”[4]那么,无论是哪种谈论,人手一册的漂流式阅读都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1.“一个点”预测:写下阅读猜想。
  儿童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会根据情节的进展、人物行为的变化下意识地产生“阅读预测”,这是一种积极的阅读心理。在漂流书活动中,鼓励儿童在书上写下大胆的预测,可以激发后续读者的阅读期待。在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有老鼠牌铅笔吗》这本书上,扉页的题目上就被好几个孩子打上问号,并附有一行小字:“注意,这个题目还有别的意思。”然后,还画了几个笑脸,这笑脸显然代表着读后儿童的释然。因为在书中,“有老鼠牌铅笔吗?”是孤身前往青岛的男孩夏刚与接他的叔叔之间的暗号。
  2.“一句话”评论:分享阅读体会。
  在漂流书活动中,儿童喜欢在书后空余页写下“人物评论”。读完作家祁智的《小水的除夕》,学生纷纷留言:“小水还帮助他的好朋友修改试卷分数,这样好吗?”“小水终于在除夕等到了爸爸,我放心啦!”“我希望生活中拥有像小水一样的朋友!”每个孩子不同的评论角度,与后续的读者分享了不同的阅读体会,而小说中的人物也更加立体形象。
  3.“一段话”导读:激发阅读期待。
  法国作家莫里斯·杜恩的《绿拇指男孩》讲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一个学生写下这样的导读:“翘胡子先生的去世显然给弟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弟嘟用他神奇的绿拇指做了一架梯子。他想干什么呢?敬请阅读最后一章。”其实,导读的提炼过程,就是读者对小说形象的个性化反刍过程。受导读的启发,后面阅读的儿童,会更加留心弟嘟的所作所为。当真相揭晓的那一刻,弟嘟善良和友爱的品质会在每一个阅读者的心中生根发芽。这时,书中儿童、写“导读”的儿童、阅读“导读”的儿童,三者之间会形成巧妙的互联,形成精神上的同构,这也是漂流阅读的乐趣所在。
  (三)专题研讨:开放式的人物赏析
  在閱读课上开展小说人物赏析,就是前文钱伯斯所说的第二种图书谈论方式——在教室里较具思考式的研讨。作为阅读指导者,教师应充分考虑弥漫于小说中的儿童观、儿童文化、童年精神等。
  1.“人物行为”分析。
  经典的儿童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凸显了少年儿童的主体性,表现了一种健康的、充满人性的魅力。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描述了“秃鹤”这一顽童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秃鹤在六年级时会有反常的举动?他为什么在广播操集体比赛中将自己帽子抛向天空,引发全校性轰动?他不在意集体荣誉吗?但他又为什么主动承担文艺演出时“秃头”的演员任务呢?他又变得在意集体荣誉而不在意自尊了吗?通过对秃鹤的行为分析,引导学生明白一个儿童从“顽童”走向“完童”的成长过程:需要被理解与尊重,方能热爱集体、勤奋上进。
  2.“人物心理”揣摩。
  恰当的心理描写可以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揣摩人物的内心独白,可以由表及里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准确地把握形象特征。作家肖定丽在《调皮大王小豆子》中写到小豆子离家出走后的心理,“我想象着他们焦急的样子,妈妈一定是流着泪,边走边喊:小豆子,你在哪里?爸爸呢,悔恨得直用拳头捶打自己的胸脯,我为什么这样子对待小豆子呀,她还那么小,都怪我!小豆子,快回来吧,爸爸再也不这样啦!”这部小说深受儿童喜爱,因为他们都是现实中的“小豆子”:因为多数儿童在稍不如意的时候,都会冒出离家出走的想法。
  3.“人物命运”解读。
  作家常新港的代表作《独船》中,主人公石牙的母亲因失足溺亡,父亲愤恨于村人没有奋力搭救而离群索居,他的冷酷使得石牙在学校被孤立。最后,石牙为救同学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凄凉的故事触动了很多学生的心。儿童的内心深处,永远深藏着善良、质朴与纯真,他们难以理解石牙父亲的冷漠无情,不愿接受石牙已经死掉的结局。对于他们个性化的解读,教师不能用成人世界的道德标准去统一评判,而应尊重此刻属于他们的独特体验,这样的体验是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
  儿童小说的典型形象反刍,折射的是儿童成长的多种心理诉求,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生命成长历程提供了可能。其实,无论“顽童”,或是“完童”,都是童年的一种姿态,一种充满创造的无限可能。教育者唯有站在儿童的精神立场,方能眺望儿童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
  [3]雅克·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译.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
  注:本文获2016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二等奖,有删改。
其他文献
储建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在各级各类教育培训班讲课100多场,已发表教育论文100多篇,出版教育专著3部,主编和参编教学用书9部。  我的案头摆放着许多教育著作,经常翻阅的大概一二十本。2016年6月份,我的办公桌上
【摘 要】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和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在探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方面走出了一条由弱到强、后来居上的发展之路,成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探路者和先行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江苏援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示范校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0-0017-04  教育乃民生之要,又是发展之基。在南疆、特别是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克州发展、蓄积后劲的重要推手,是加快克州脫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
【摘要】HPM研究表明,个体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基本是一致的。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把教材中呈现的素材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视角进行合理重组,放大“无限分割、化曲为直”极限思想的首次获得过程,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领会数学思想,获得数学感悟。  【关键词】HPM;圆的面积;无限分割;化曲为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摘 要】“学生申诉”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旨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常见诱发“学生申诉”的教师侵权行为主要有语言粗暴、滥权施教、驱逐学生、暴力行为和歧视后进生。学校应建立校园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学生申诉”科学解决、民主解决、依法解决,及时化解家校矛盾,构建现代高中治理的法治模式。  【关键词】学生申诉;教育侵权;依法治校;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54-03  【作者简介】李月胜,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南京,211131)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是其对经历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和体验。数学活动经验的不
【策划人语】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研究学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三美”价值;“三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01-0061-03  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时代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又一次成了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古诗词言简意丰,在给教师提供了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混乱。不少教师对“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价值是什么”和“实现教学价值的基本策略是什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即教师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引领下,设计与目标匹配的开放性评价任务,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学习,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信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进课堂教学,寻找语文课堂的开阔地带。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2-007
【摘 要】南京市小营小学坚持开展童心教育,国防教育特色课程是童心教育系列课程的特色之一。学校从“走进课程开发现场、培育课程生长、创造课程平台、建构特色课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学校以“迷彩活动令”为抓手,进行了现代儿童国防教育特色课程的建构,并开发了12个主题活动,使学校国防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更加有规划,使得课程更具有趣味性、系统性、教育性。  【关键词】国防教育;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