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术是中国的国术,从古代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既有竞技运动的性质,又有大众娱乐健身的功能,它以套路运动为主要练习形式。通过对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因素进行较为科学的分析,总结出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对策主要有: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高运动员的技能素质;提高运动员对比赛场地和气候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武术;稳定性;体能;技能;心理素质
近年来,武术套路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实力日趋接近,武术套路竞赛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通过科学的训练提高武术套路竞赛的稳定性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
一、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中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要求越来越高,武术运动员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本人最佳运动潜能,以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除在运动技术、体力分配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充分发挥竞技水平、保持稳定性的关键。在国外,苏美和东欧一些国家对心理训练非常重视,他们认为:“运动员比赛的成功率70%归功于其他方面,而30%应属于心理训练。”国内运动心理学专家指出:“如果现代运动员所需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身体、技术训练很好的运动员也不能在比赛中取胜。”可以这么说,每次比赛都是运动员在进行心理的较量。
运动心理学表明,影响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运动感觉欠佳、比赛当天的唤醒水平、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比赛结果不理想,这些因素对于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它们对于武术运动员武术套路演练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尤其是武术套路中的高难度动作和复杂的组合动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体能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因素对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运动员的动作正确,技术发挥也较好,但动作缓慢无力,特别是落地后站立不稳或拖泥带水。这就是因为运动员体力不支而造成动作缓慢不协调,落地后两腿发软。所以发展运动员腿部力量和肌肉耐力素质的训练在武术套路中是至关重要的。
完成武术的一套完整竞赛套路一般时间为1分20秒左右(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除外),统观整套武术套路,其供能系统主要是以糖的无氧氧化系统为主,以磷酸原系统和糖的有氧氧化为副。例如我们所说的武术的节奏,每个节奏就是由快速连续的武术动作组成,一般为几秒钟,其供能系统就是磷酸原系统。太极的动作是连绵不断的动作,完整套路为6分钟左右,供能方式是糖的有氧氧化。各类武术项目的供能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供能方式在武术不同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由此可见,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糖的无氧氧化系统、糖的有氧氧化系统)对运动员武术套路稳定性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技能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武术在运动训练学项群分类中,是属于技能主导类中表现“唯美性”的运动项目。良好的竞技能力是每一位武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套套路的规范性与稳定性。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具备的主要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动作、难度动作、落地动作、平衡动作、定势动作。
技能因素是武术套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整套武术套路的规范性、稳定性与观赏性。
(四)其他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我们知道,武术套路运动是由许多个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快慢相间、起伏转折、翻腾跳跃的动作组合而成,它的动作复杂,内容多样。这就决定了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因素也是非常繁多的,除了上面所介绍的那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呼吸方法的调节、套路的演练节奏、运动员的生物节奏周期、场地环境、气候等等。以上诸因素都会对武术套路演练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每一个因素都不能忽视。
二、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对策
(一)提高心理素质的对策
武术运动员在训练中都要承受各种生理负荷,在比赛中更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都要求运动员要有可靠稳定的心理素质作为保证,培养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主要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转移速度和注意力的正确分配能力,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果断、勇敢、自制、镇静以及必胜的信心等意志和品质。
要调节武术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呼吸调节法、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协调个人比赛的期望值、念动训练、专门性心理训练。除了以上几种心理调节途径外,还可以让运动员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武术表演、比赛,使其在大庭广众之下,如入无人之境,从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以保证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水平。
(二)提高体能素质的对策
体能素质是运动员完整地完成武术套路的基础和基本保障。针对武术项目的各个供能特点,武术科学化训练应该建立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科学安排三大能源系统在训练中的供能比例;重视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加强机体耐酸能力的训练。发展结合技术的速度耐力训练,应增加发展耐力素质的内容等武术科学化训练指导思想,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水平。
弹性周期训练法是解决运动员体力与情绪、技术相协调的好方法,其目的之一是通过给机体施加更大强度的负荷和有效连续的新刺激,使机体获得更大的超量恢复,能更顺畅地提高和发挥整套技术的水平;目的之二是通过人为的训练制约,使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获得形成阶段来得扎实、稳健,并通过疲劳的压制作用(即控制运动员的疲劳程度),限制兴奋的过早产生,相对控制竞技状态的获得和形成。其可根据比赛安排每个月所处的具体时期(月底或月中等),在提前几个月的训练安排上,于相应时期采用弹性周期强化训练法。在这段时期,运动员的生物钟就容易出现习惯性的高潮。而每位运动员在有效控制生物钟节律的情况下进入赛场,比赛时的技术水平就容易发挥,成绩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提高技能素质的对策
技能素质是影响武术套路稳定性的直接因素。要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比赛中稳定发挥,要通过对运动员长期强化训练才能达到。
1. 提高基本动作的稳定性
要提高基本动作的稳定性,就要强化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明确动作规格和动作路线。
2. 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
在套路教学中,难度动作的练习通常是采用“优先法”进行教学,对其先进行分析研究,再进行辅助练习,培养运动员对该动作的本体感知觉,然后进行该难度动作的完整(或分解)练习。
3. 提高落地动作的稳定性
在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应以具体对象为依据,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落地角,并找出落地失败的原因,加以指正从而达到提高其落地稳定性的目的。运动员本身要注重提高自己跳跃动作的质量,为落地的稳定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要重视对髋、膝、踝的柔韧、协调、力量的训练,从而提高各种落地动作的稳定性。
4. 提高平衡动作的稳定性
在训练中运动员要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首先,要加强腿部的力量训练,使腿部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支撑机体的平衡。其次,多练习一些静力性的站桩,同时还应加强结合平衡动作的组合练习,使腿部肌肉长期对静力性支撑的刺激,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静力支撑能力。
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有运动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些都需要运动员自己去调节、适应。
■参考文献
[1]陈明鹏,黄振鹏.心理素质训练对提高武术运动成绩的作用研究[J].武术教学,2004(04).
[2]王怡.武术运动员的焦虑情绪及其调节方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3]徐彩桐.武术运动弹性周期强化训练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5(04).
[4]周祖宝,陈元欣.浅析武术套路演练中的稳定性因素[J].福建体育科技,2003(01).
[5]邱建华.武术长拳指定动作的平衡与稳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3).
【关键词】武术;稳定性;体能;技能;心理素质
近年来,武术套路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实力日趋接近,武术套路竞赛也越来越激烈。因此通过科学的训练提高武术套路竞赛的稳定性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
一、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现代武术套路竞赛中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要求越来越高,武术运动员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本人最佳运动潜能,以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除在运动技术、体力分配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充分发挥竞技水平、保持稳定性的关键。在国外,苏美和东欧一些国家对心理训练非常重视,他们认为:“运动员比赛的成功率70%归功于其他方面,而30%应属于心理训练。”国内运动心理学专家指出:“如果现代运动员所需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身体、技术训练很好的运动员也不能在比赛中取胜。”可以这么说,每次比赛都是运动员在进行心理的较量。
运动心理学表明,影响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运动感觉欠佳、比赛当天的唤醒水平、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比赛结果不理想,这些因素对于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它们对于武术运动员武术套路演练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尤其是武术套路中的高难度动作和复杂的组合动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体能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在训练或比赛中体能因素对运动员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运动员的动作正确,技术发挥也较好,但动作缓慢无力,特别是落地后站立不稳或拖泥带水。这就是因为运动员体力不支而造成动作缓慢不协调,落地后两腿发软。所以发展运动员腿部力量和肌肉耐力素质的训练在武术套路中是至关重要的。
完成武术的一套完整竞赛套路一般时间为1分20秒左右(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除外),统观整套武术套路,其供能系统主要是以糖的无氧氧化系统为主,以磷酸原系统和糖的有氧氧化为副。例如我们所说的武术的节奏,每个节奏就是由快速连续的武术动作组成,一般为几秒钟,其供能系统就是磷酸原系统。太极的动作是连绵不断的动作,完整套路为6分钟左右,供能方式是糖的有氧氧化。各类武术项目的供能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供能方式在武术不同项目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由此可见,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糖的无氧氧化系统、糖的有氧氧化系统)对运动员武术套路稳定性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技能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武术在运动训练学项群分类中,是属于技能主导类中表现“唯美性”的运动项目。良好的竞技能力是每一位武术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套套路的规范性与稳定性。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具备的主要技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动作、难度动作、落地动作、平衡动作、定势动作。
技能因素是武术套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它直接影响到整套武术套路的规范性、稳定性与观赏性。
(四)其他因素对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影响
我们知道,武术套路运动是由许多个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快慢相间、起伏转折、翻腾跳跃的动作组合而成,它的动作复杂,内容多样。这就决定了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因素也是非常繁多的,除了上面所介绍的那几个主要影响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呼吸方法的调节、套路的演练节奏、运动员的生物节奏周期、场地环境、气候等等。以上诸因素都会对武术套路演练的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每一个因素都不能忽视。
二、提高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对策
(一)提高心理素质的对策
武术运动员在训练中都要承受各种生理负荷,在比赛中更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都要求运动员要有可靠稳定的心理素质作为保证,培养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主要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注意力的转移速度和注意力的正确分配能力,增强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果断、勇敢、自制、镇静以及必胜的信心等意志和品质。
要调节武术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呼吸调节法、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协调个人比赛的期望值、念动训练、专门性心理训练。除了以上几种心理调节途径外,还可以让运动员多参加各种类型的武术表演、比赛,使其在大庭广众之下,如入无人之境,从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以保证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水平。
(二)提高体能素质的对策
体能素质是运动员完整地完成武术套路的基础和基本保障。针对武术项目的各个供能特点,武术科学化训练应该建立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科学安排三大能源系统在训练中的供能比例;重视非乳酸无氧代谢能力的训练;加强机体耐酸能力的训练。发展结合技术的速度耐力训练,应增加发展耐力素质的内容等武术科学化训练指导思想,从而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水平。
弹性周期训练法是解决运动员体力与情绪、技术相协调的好方法,其目的之一是通过给机体施加更大强度的负荷和有效连续的新刺激,使机体获得更大的超量恢复,能更顺畅地提高和发挥整套技术的水平;目的之二是通过人为的训练制约,使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获得形成阶段来得扎实、稳健,并通过疲劳的压制作用(即控制运动员的疲劳程度),限制兴奋的过早产生,相对控制竞技状态的获得和形成。其可根据比赛安排每个月所处的具体时期(月底或月中等),在提前几个月的训练安排上,于相应时期采用弹性周期强化训练法。在这段时期,运动员的生物钟就容易出现习惯性的高潮。而每位运动员在有效控制生物钟节律的情况下进入赛场,比赛时的技术水平就容易发挥,成绩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提高技能素质的对策
技能素质是影响武术套路稳定性的直接因素。要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在比赛中稳定发挥,要通过对运动员长期强化训练才能达到。
1. 提高基本动作的稳定性
要提高基本动作的稳定性,就要强化运动员基本功的训练,明确动作规格和动作路线。
2. 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
在套路教学中,难度动作的练习通常是采用“优先法”进行教学,对其先进行分析研究,再进行辅助练习,培养运动员对该动作的本体感知觉,然后进行该难度动作的完整(或分解)练习。
3. 提高落地动作的稳定性
在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应以具体对象为依据,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落地角,并找出落地失败的原因,加以指正从而达到提高其落地稳定性的目的。运动员本身要注重提高自己跳跃动作的质量,为落地的稳定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要重视对髋、膝、踝的柔韧、协调、力量的训练,从而提高各种落地动作的稳定性。
4. 提高平衡动作的稳定性
在训练中运动员要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首先,要加强腿部的力量训练,使腿部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支撑机体的平衡。其次,多练习一些静力性的站桩,同时还应加强结合平衡动作的组合练习,使腿部肌肉长期对静力性支撑的刺激,能有效地提高机体的静力支撑能力。
影响武术套路运动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有运动员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些都需要运动员自己去调节、适应。
■参考文献
[1]陈明鹏,黄振鹏.心理素质训练对提高武术运动成绩的作用研究[J].武术教学,2004(04).
[2]王怡.武术运动员的焦虑情绪及其调节方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3]徐彩桐.武术运动弹性周期强化训练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5(04).
[4]周祖宝,陈元欣.浅析武术套路演练中的稳定性因素[J].福建体育科技,2003(01).
[5]邱建华.武术长拳指定动作的平衡与稳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