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理文微言大义,言近旨远,文章谋篇布局讲究,一字一句无不紧扣观点,使人信服,言语表达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现代素读理念倡导,说理文的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读文明理,而是要通过理清脈络,细析和品读实例,把握文体的语言特色,更为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言语教学价值,合理选取、重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途径进行言语训练,教给孩子真实有用、可以带得走的语文。
关键词:素读;说理文教学;说理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B-0047-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将教材文本分为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为数不多的说明性文章在小学教材中分为两类:说明事物的文章和说明事理的文章,简称说明文和说理文。小学中高年级出现的说理文,以析事明理为主,作为学生今后学习议论文的铺垫。
文有体,言有法。说理文作者以抽象思维为主,讲究论点鲜明、说理层次清晰,主要表达方式是摆事实、讲道理。现代素读追寻的是“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直接指向阅读文本,深入文本领会原旨,朴素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的真实意境,积累并生成优秀的语言文化,进而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真实的语文素养”。[1]我们细读教材中的几篇文本就会发现,说理文言语表达的最大特色是“说理智慧”——即怎样说理让人信服。因此,在学习说理文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明晰文本所说明的道理,更要引领孩子破解、体悟作者的说理智慧,通过悟理启智,帮助学生获得可以带得走的言语素养。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例,这篇文章说理的言语智慧主要体现为: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择了极为典型的几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选例精当,语言精准,表达严密,说理层层深入,因而令人信服。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的学习活动从破解“说理言语智慧”入手,以引导学生体悟作者“说理智慧”为重点,从而明晰文章阐述的道理。
一、理清脉络,了解说理有序的构篇智慧
东汉大学问家郑玄在《诗谱序》中有云:“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环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阅读说理文也是如此。作者在写作时首先会构架好说理顺序,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由浅入深、从基础到高层搭好框架,使自己的说理有条不紊,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文,说理充分,逻辑缜密,文章段落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是读懂说理文的第一步。尤其在高级段,关注文本篇章结构的顺序、特点,符合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课堂呈现1】
师(出示打乱次序的段意):请将下列段意根据文章写作顺序重新排序。
(学生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排列后的段意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学生齐读。)
师:发现了吗?作者由一个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全文结构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说勤奋》相类似,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开启作者说理智慧的第一把金钥匙——言之有序。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段落大意重新排序,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分析作者说理的内在逻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相信文章所阐述的道理,而且可以帮助孩子明确作者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说理智慧,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言语智力。
二、细析实例,感知选例精当的写作智慧
在说理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会精挑细选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作者会根据说理的需要,所选事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全面性,甚至趣味性等特点,事例的选择既要能充分为说理服务,又不能连篇累牍、重复啰嗦。这样,文章的说理才能让读者心服口服,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四年级已经接触过说理文《说勤奋》,对于举例说理的方式并不陌生,也初步感知了举例典型而不能重复的表达奥秘。于《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而言,作者的选例更是独具匠心的。首先,他所选取的三个人物举世闻名,所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其次,李时珍是“从小立志学医”,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齐白石是大器晚成。仔细品来,这三位“名人”的事例各具特色,不重复而又互为补充。再次,作者还以“雨水”的不专一、不持久为反例,从反面说明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说理十分严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者需刻意引导学生发现、体悟“选例精当”的写作智慧。
【课堂呈现2】
师:“滴水”可以“穿石”,这个现象给人们什么启示?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服读者的呢?
生:作者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出示: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读读这一句,看看作者举例时,有什么秘诀?
生:作者分别从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这几个方面来选取事例。
师:是的,作者选例非常全面,他是刻意如此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样,人们读了就觉得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从古至今,世界上的人都是如此,这就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很正确,这样很有说服力。
师:还有哪些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真人真事呢?
(学生回忆到徐悲鸿、司马迁、王羲之、贝多芬、诺贝尔、富兰克林、郎朗等事例。) 师:而作者还是只选择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来写,想想为什么?
生:作者选择的人物名气很大,他们的故事我们更加熟悉。
师:是的,作者选择了最脍炙人口、也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来写,说得读者心服口服,这就是作者说理的智慧。
生:有些事例类型是雷同的,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了。
师:若是随意举例,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若是随意多写几个例子,于说理无益,反而让人读了厌烦。作者选例有智慧,所举例子具有代表性,说理全面,而且无不是与自己的观点相互照应。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事例那么多,为什么作者只选这三个事例来写呢?为什么不多选或少选事例?把别的事例替换进去,好不好呢?雨水的事例是否多余?在研读探索中,孩子们逐渐认识到,引用事例是为说理服务的,作者在事例选取上是有考虑的。比如,考虑到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事例,文中所写的三位名人所处的时代、国度、行业等不同,而他们身上的精神却是相同的。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认识到作者写了什么,而且对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说理智慧都有了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言语积累,启发学生把对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对文本形式的体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了作者精心选例的言语智慧。
三、品读事例,体悟精准严密的说理智慧
说理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别于其他文体,独具特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多为叙事性文章,其描述性语言较多,语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还有诗歌,其语言含蓄、精炼,讲究押韵,修辞手法丰富,情感表现力强;而说理文,语言则更为准确、简洁、严密,让人容易明白、接受和信服。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重点列举的是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在举例说理的过程中,时刻紧扣自己的观点,字字掷地有声,语言简洁明了。比如,李时珍“从小立志”,“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完成了药学“巨著”;爱迪生“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以求致力于发明创造,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书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坚持每天作画。此外,作者还使用反问句,语气坚决、肯定,强调了要想取得成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课文“理”字当先,用精准的语言和方式將道理讲清楚、说全面,一字一句都有讲究,都是为阐明观点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读者易于接受,这样才能产生同感。因此,本文除了事例讲究,遣词造句更是蕴含着作者的说理智慧。
【课堂呈现3】
生: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搞科学研究,作者用这两个词写出了爱迪生持之以恒地研究发明创造。那么,“毕生”是什么意思?请换一个词。
生:毕生就是一生、终生的意思。
师:是的,“毕生”是今生今世或全部的人生的意思。作者用“毕生”“孜孜不倦”这两个词写出了爱迪生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那他有专一的目标吗?从哪儿看出?
生:我发现了“迷恋”这个词,虽然爱迪生从小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还要自谋生计,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可以把“迷恋”换成别的词吗?比如“喜欢”或“从事”。
生:我感觉还是“迷恋”能够看出爱迪生目标专一。
师:一个“迷恋”用得恰到好处。作者言之在理,用词注意准确、精炼,随时照应自己的观点。这是作者说理的又一把金钥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把握文本言语特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言之有力”。教师通过结合语境、咬文嚼字、比较替换、诵读赏析等方法,推敲关键语句在文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使学生自行体会作者言语表达的讲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抓住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反复吟读、品味。学生在这品读一字一句、尝试揣度作者用心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养分,发展理性思维,为今后尝试说理做了准备。
四、学以致用,启动内化感悟的表达智慧
阅读课堂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体会,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最终是为了运用。那么,本课可以进行怎样的语用预设呢?说理文内容较为枯燥,语言要求严密精炼,运用语言说理对学生要求较高,我们可以适当搭建“舞台”,巧妙引导“语用”。
【课堂呈现4】
师(出示第六单元课文目录):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前三篇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类的课文。分别写了谁的什么事?是否发现这三个人事例的共同之处了?
生: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的身上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前三篇课文中都含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的主题思想。三位主人公的事例如果引用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可以吗?
生:可以。
师:如果作为事例引用,在表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紧扣观点来写。
生:语言要像作者学习,注意精炼、准确。
师:请选择上述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一观点,仿照课文中三个典型事例的说理方法,写一段话,不超过100字。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的单元主题。在课堂上,教者结合课文编排特点,以现有的课文为素材,要求学生结合习得的说理文言语特点,尝试写一个事例,未尝不可。在指导中,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把与中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内容加以选择、提炼,其余的内容大胆删减,帮助学生迅速成文。
当然,还可以结合时下的热门新闻来写,为学生提供鲜活有效的训练契机。比如,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新闻轰动了全国,一时间关于屠呦呦的报道也席卷而来。不难发现,屠呦呦身上不正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屠呦呦的资料,了解她是如何目标专一、不懈努力、实现理想的,并尝试利用现成的资料写成一个事例。 王尚文先生說:“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2]说理文微言大义,言近旨远,文章谋篇布局讲究,一字一句无不紧扣观点,使人信服,言语表达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满足于读文明理,而是要把握说理文体的语言特色,更为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言语教学价值,合理选取、重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途径进行言语训练,教给孩子真实有用、可以带得走的语文。这是现代素读理念所倡导的并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原点诉求[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李海林.立言·立人·立心—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6.
责任编辑:李韦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 Teaching in the View of “Plain Reading”
LU Yun-feng
(Nantong Tongzhou Center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Nantong 226300, China)
Abstract: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s contain profound implications in simple languages with exquisite layouts, and every word and every sentence closely cling to the point of view with intelligent expressions, which is convincing to readers. Modern ideas of plain reading hold that the teaching of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s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 of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reasons, but also untangle the thread of articles by analyzing and savoring real examples, so that readers can have a master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to more accurately and deeply interpret texts and to dig up the teaching values of texts. Meanwhile, teachers need to properly select and reconstruct teaching contents and to adopt right ways of speech drilling, finally teaching children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authentic, useful and transferrable.
Key words: plain reading;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 teaching; reasoning wisdom
关键词:素读;说理文教学;说理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6B-0047-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将教材文本分为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为数不多的说明性文章在小学教材中分为两类:说明事物的文章和说明事理的文章,简称说明文和说理文。小学中高年级出现的说理文,以析事明理为主,作为学生今后学习议论文的铺垫。
文有体,言有法。说理文作者以抽象思维为主,讲究论点鲜明、说理层次清晰,主要表达方式是摆事实、讲道理。现代素读追寻的是“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引导学生直接指向阅读文本,深入文本领会原旨,朴素地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本的真实意境,积累并生成优秀的语言文化,进而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真实的语文素养”。[1]我们细读教材中的几篇文本就会发现,说理文言语表达的最大特色是“说理智慧”——即怎样说理让人信服。因此,在学习说理文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明晰文本所说明的道理,更要引领孩子破解、体悟作者的说理智慧,通过悟理启智,帮助学生获得可以带得走的言语素养。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例,这篇文章说理的言语智慧主要体现为: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择了极为典型的几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全面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选例精当,语言精准,表达严密,说理层层深入,因而令人信服。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课的学习活动从破解“说理言语智慧”入手,以引导学生体悟作者“说理智慧”为重点,从而明晰文章阐述的道理。
一、理清脉络,了解说理有序的构篇智慧
东汉大学问家郑玄在《诗谱序》中有云:“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只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环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阅读说理文也是如此。作者在写作时首先会构架好说理顺序,犹如建造高楼大厦,由浅入深、从基础到高层搭好框架,使自己的说理有条不紊,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文,说理充分,逻辑缜密,文章段落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是读懂说理文的第一步。尤其在高级段,关注文本篇章结构的顺序、特点,符合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课堂呈现1】
师(出示打乱次序的段意):请将下列段意根据文章写作顺序重新排序。
(学生练习。)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排列后的段意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对文章有了更清晰的印象。
(学生齐读。)
师:发现了吗?作者由一个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全文结构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说勤奋》相类似,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开启作者说理智慧的第一把金钥匙——言之有序。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段落大意重新排序,其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分析作者说理的内在逻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相信文章所阐述的道理,而且可以帮助孩子明确作者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说理智慧,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言语智力。
二、细析实例,感知选例精当的写作智慧
在说理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会精挑细选一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作者会根据说理的需要,所选事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全面性,甚至趣味性等特点,事例的选择既要能充分为说理服务,又不能连篇累牍、重复啰嗦。这样,文章的说理才能让读者心服口服,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四年级已经接触过说理文《说勤奋》,对于举例说理的方式并不陌生,也初步感知了举例典型而不能重复的表达奥秘。于《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而言,作者的选例更是独具匠心的。首先,他所选取的三个人物举世闻名,所取得的成就毋庸置疑;其次,李时珍是“从小立志学医”,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齐白石是大器晚成。仔细品来,这三位“名人”的事例各具特色,不重复而又互为补充。再次,作者还以“雨水”的不专一、不持久为反例,从反面说明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说理十分严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者需刻意引导学生发现、体悟“选例精当”的写作智慧。
【课堂呈现2】
师:“滴水”可以“穿石”,这个现象给人们什么启示?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服读者的呢?
生:作者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出示: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师:读读这一句,看看作者举例时,有什么秘诀?
生:作者分别从古代和现代,中国和外国这几个方面来选取事例。
师:是的,作者选例非常全面,他是刻意如此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样,人们读了就觉得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从古至今,世界上的人都是如此,这就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很正确,这样很有说服力。
师:还有哪些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真人真事呢?
(学生回忆到徐悲鸿、司马迁、王羲之、贝多芬、诺贝尔、富兰克林、郎朗等事例。) 师:而作者还是只选择了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例子来写,想想为什么?
生:作者选择的人物名气很大,他们的故事我们更加熟悉。
师:是的,作者选择了最脍炙人口、也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事例来写,说得读者心服口服,这就是作者说理的智慧。
生:有些事例类型是雷同的,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了。
师:若是随意举例,可能不具有代表性;若是随意多写几个例子,于说理无益,反而让人读了厌烦。作者选例有智慧,所举例子具有代表性,说理全面,而且无不是与自己的观点相互照应。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事例那么多,为什么作者只选这三个事例来写呢?为什么不多选或少选事例?把别的事例替换进去,好不好呢?雨水的事例是否多余?在研读探索中,孩子们逐渐认识到,引用事例是为说理服务的,作者在事例选取上是有考虑的。比如,考虑到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事例,文中所写的三位名人所处的时代、国度、行业等不同,而他们身上的精神却是相同的。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认识到作者写了什么,而且对作者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说理智慧都有了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言语积累,启发学生把对内容的阅读理解和对文本形式的体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了作者精心选例的言语智慧。
三、品读事例,体悟精准严密的说理智慧
说理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别于其他文体,独具特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多为叙事性文章,其描述性语言较多,语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还有诗歌,其语言含蓄、精炼,讲究押韵,修辞手法丰富,情感表现力强;而说理文,语言则更为准确、简洁、严密,让人容易明白、接受和信服。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重点列举的是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在举例说理的过程中,时刻紧扣自己的观点,字字掷地有声,语言简洁明了。比如,李时珍“从小立志”,“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完成了药学“巨著”;爱迪生“迷恋”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以求致力于发明创造,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书画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坚持每天作画。此外,作者还使用反问句,语气坚决、肯定,强调了要想取得成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课文“理”字当先,用精准的语言和方式將道理讲清楚、说全面,一字一句都有讲究,都是为阐明观点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读者易于接受,这样才能产生同感。因此,本文除了事例讲究,遣词造句更是蕴含着作者的说理智慧。
【课堂呈现3】
生: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搞科学研究,作者用这两个词写出了爱迪生持之以恒地研究发明创造。那么,“毕生”是什么意思?请换一个词。
生:毕生就是一生、终生的意思。
师:是的,“毕生”是今生今世或全部的人生的意思。作者用“毕生”“孜孜不倦”这两个词写出了爱迪生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那他有专一的目标吗?从哪儿看出?
生:我发现了“迷恋”这个词,虽然爱迪生从小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还要自谋生计,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师:可以把“迷恋”换成别的词吗?比如“喜欢”或“从事”。
生:我感觉还是“迷恋”能够看出爱迪生目标专一。
师:一个“迷恋”用得恰到好处。作者言之在理,用词注意准确、精炼,随时照应自己的观点。这是作者说理的又一把金钥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把握文本言语特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仅“言之有理”,而且“言之有力”。教师通过结合语境、咬文嚼字、比较替换、诵读赏析等方法,推敲关键语句在文中的意义和表达作用,使学生自行体会作者言语表达的讲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抓住重点语句,带领学生反复吟读、品味。学生在这品读一字一句、尝试揣度作者用心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养分,发展理性思维,为今后尝试说理做了准备。
四、学以致用,启动内化感悟的表达智慧
阅读课堂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体会,破译说理文的言语密码最终是为了运用。那么,本课可以进行怎样的语用预设呢?说理文内容较为枯燥,语言要求严密精炼,运用语言说理对学生要求较高,我们可以适当搭建“舞台”,巧妙引导“语用”。
【课堂呈现4】
师(出示第六单元课文目录):回忆一下这一单元的前三篇课文,都是写人叙事类的课文。分别写了谁的什么事?是否发现这三个人事例的共同之处了?
生: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的身上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师:前三篇课文中都含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的主题思想。三位主人公的事例如果引用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可以吗?
生:可以。
师:如果作为事例引用,在表达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紧扣观点来写。
生:语言要像作者学习,注意精炼、准确。
师:请选择上述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围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一观点,仿照课文中三个典型事例的说理方法,写一段话,不超过100字。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的单元主题。在课堂上,教者结合课文编排特点,以现有的课文为素材,要求学生结合习得的说理文言语特点,尝试写一个事例,未尝不可。在指导中,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把与中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内容加以选择、提炼,其余的内容大胆删减,帮助学生迅速成文。
当然,还可以结合时下的热门新闻来写,为学生提供鲜活有效的训练契机。比如,屠呦呦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新闻轰动了全国,一时间关于屠呦呦的报道也席卷而来。不难发现,屠呦呦身上不正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屠呦呦的资料,了解她是如何目标专一、不懈努力、实现理想的,并尝试利用现成的资料写成一个事例。 王尚文先生說:“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2]说理文微言大义,言近旨远,文章谋篇布局讲究,一字一句无不紧扣观点,使人信服,言语表达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仅满足于读文明理,而是要把握说理文体的语言特色,更为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言语教学价值,合理选取、重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途径进行言语训练,教给孩子真实有用、可以带得走的语文。这是现代素读理念所倡导的并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原点诉求[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李海林.立言·立人·立心—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6.
责任编辑:李韦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 Teaching in the View of “Plain Reading”
LU Yun-feng
(Nantong Tongzhou Center for Teacher Development, Nantong 226300, China)
Abstract: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s contain profound implications in simple languages with exquisite layouts, and every word and every sentence closely cling to the point of view with intelligent expressions, which is convincing to readers. Modern ideas of plain reading hold that the teaching of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s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ed of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reasons, but also untangle the thread of articles by analyzing and savoring real examples, so that readers can have a mastery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to more accurately and deeply interpret texts and to dig up the teaching values of texts. Meanwhile, teachers need to properly select and reconstruct teaching contents and to adopt right ways of speech drilling, finally teaching children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authentic, useful and transferrable.
Key words: plain reading; reason-focused exposition teaching; reasoning wis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