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赵树理作品中的语气词比较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采用统计与对比的方法对老舍的《断魂枪》和赵树理的《催粮差》的语气词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把两位大家的语气词运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他们的小说所体现出的鲜明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断魂枪 催粮差 语气词
  
  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学界一位阅历丰富,充满智慧的大师级作家,老舍的创作保留了艺术生活的品性,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北京话的内在美感,其最大特点是白、俗、俏、深。赵树理是与老舍同时代的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以其浓郁的“山药蛋”气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独树一帜,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周扬称他为我国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之一,对他在语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一个作家及其作品不能不研究其作品的语言,过去也有人对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语言做过一些研究,但大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艺术特点的,其广度、深度有待拓展,本文拟从语气词角度对赵树理和老舍的作品做一个考察,以期揭示其语言特色。
  首先,两位作家都是公认的语言巨匠,他们作品的语言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再者,两位作家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极富代表性。老舍以写他所熟悉的北京平民生活著称;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则有独特的山西地方风味。为了把握两者的特点和便于操作,笔者选取了赵树理的《催粮差》和老舍的《断魂枪》做为研究对象,这两篇文章都有大量的对话,而且也有不少叙述语言,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语气词方面揭示出两位大师的语言风格。另外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统计的方法对两篇文章做量化的分析说明,以便在比较中发现两者的特点。
  《断魂枪》与《催粮差》语气词比较如下
  


  作品中的语气词“晋味”“京味”分明,老舍和赵树理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文学风格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作品写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小人物,作品中的人物说的都是小人物自己的话,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不同,他们的创作风格迥异,老舍是典型的“京派”作家,其作品京味浓郁;赵树理的作品则山西乡土气息淳厚,从他们作品的语气词的运用上也能看出二人风格的差异。
  一、老舍想用文字符号把口语中的一切富有特色的鲜活的语调语气都记录下来,保持口语的鲜活度,保持住说话人当时的机圆、活脱、斯文、野泼的神情韵致,所以他注重语气词的使用。他曾说过,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一声叹息,胜似大论一篇,说话人语气传述出来了,人物说话时的心理状态也就传述出来了,作家在时时刻刻记住:不仅要表达出人物说什么,而且这是最重要的,要写出人物是怎样说话的,这怎样说靠作者注明外,多半是靠语气词的。《断魂枪》中多用了“了”来表陈述语气,用7个“呢”字来表疑问或带夸张的语气,如:
  (1)有什么用呢?
  (2)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3)似乎是笑呢。
  (4)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
  文中用的“呢”,第一句是表反诘语气,第二句表语气的夸张,这些用法代表了“呢”字在普通话中典型的用法。吕叔湘先生说过,“呢”表确认,有指示兼铺张的语气,多用于当前和将然的事实,且事实显然一望而知并叫别人信服的意味。但是老舍先生又有自己用词的特点,为了使语言干净利索,不大喜欢用副词,该用副词的时候,他也可能用一个语气词来替代,“客人进来,沙子龙在外间屋等着呢”、“老头子的干巴脸上皱起点来,似乎是笑呢”两句用“呢”字把“正在”省去了,这更符合北京口语的说法。正是他语言特点中“白”“俗”的体现。而在赵树理的《断魂枪》中竟然没有用到一个“呢”,如“那人又问‘送信吗?’他说:‘不是,有个事啦!’”这里用“啦”而没有用“呢”也是山西话的特点。
  二、通俗化、口语化是赵树理小说语言的一大特点,他的小说也正是从语言这一层面较为彻底地实现了“大众化”,他成功地将群众的口头语言准确地加工提炼,文字中浸透着浓郁的山西方言。
  (一)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催粮差》用了特殊的语气词“甚”,并多处使用了语气词“啦”。“九孩接着道:‘对!人家甲午有种!不怕事!你们大家管人家做甚?’”“甚”字在山西方言中既是代词又有兼表反诘语气的作用。
  《催粮差》用了13个“啦”,而《断魂枪》仅用了一次。例如:
  (5)二先生问:“催粮的?给我捎着信啦?”
  (6)借人家那么些钱我指什么还人家啦?
  (7)甲午道:“那有什么法?没钱人还不是由人家摆弄啦?”
  (8)大伯的见识高,这会全凭你啦!
  (9)怕你小伙子硬苯啦?罪也是难受着啦!一进去还不是先揍一顿板子?
  “啦”在北京语音中被看做是语气词“了”和“啊”的合音,但在山西话中“啦”非常常用,把它作为别的语气词的合音就有点不大合适了。赵树理形象地写出了农民的口语色彩,如第三句其实可以去掉“啦”,但是去掉就不符合当地的说话习惯,而带有书面语色彩,这与赵树理语言的风格是格格不入的。
  (二)《催粮差》合用语气词“啦呀”“啦吗”。突出了农民口语的特点:新鲜、活泼、形象、风趣。
  (10)甲午老婆见暂且不走了,就向刘老汉道:“大伯!这事可全凭你啦呀!”
  (11)到咱这山庄上还不是尽力撑啦吗?
  第一句用了语气词“啦呀”,表露了甲午老婆急切的心情,非常期望刘老汉能帮助她和丈夫,句子如果换成“这事可全凭你了!”,就不能够形象描绘出甲午老婆的充满期待的嘱咐。第二句表明了刘老汉无奈的心理状态,如果换成“啊”就显得太过书面化。
  通过赵树理与老舍运用语气词情况的对照,得出了赵树理运用语气词的特点是大众化、口语化、地方化、民族化,在与老舍对照中,我们可以用晋味的“俗”“土”等词来概括。而老舍先生语气词特点概括为京味的“白”“俗”。但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的“俗”“土”等字眼绝不意味着他语言的粗俗和低级。这里仅仅指的是他们用语的倾向,是对他们风格的肯定。事实上,赵树理和老舍他们都用自己富有特色的语言,丰富了现代当代文学的语言宝库,为我国文学语言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老舍.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老舍.老舍论创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赵树理.赵树理文集[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0.
  [4]孙钧政.老舍的艺术世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2.
  [5]黄修己.赵树理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6]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8]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张晓芬,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分别在ZnO缓冲层和Al2O3缓冲层上制备Al掺杂ZnO(AZ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霍尔测试仪等仪器对薄膜的光电特
在α-混合序列下,研究了基于删失数据的密度函数f(x)核估计的r(r〉2)阶相合性,并给出了失效率函数λ(x)的估计,且证明了其r(r〉2)阶相合性.
以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小波分析和神经网络理论,结合二者的优点,运用小波分析来确定框架结构的损伤位置,运用神经网络算法来识别损伤程度,给出了基于应变模态参数识别框架结构
“人船模型”是力学问题中一个十分典型的物理模型。其实质就是人和船在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系统内力)的冲量作用下,实现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变化。但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系统不受
摘 要:考察东汉文献,“树”的语义场有12个成员:树、木、丛、榛、薄、林、森、麓、薪、柴、樵、蒸。其中“树、木”二者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其余9词在意义相近的同时,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  关键词:语义场 东汉 树    本文旨在研究“树”的语义场在整个东汉时期的使用情况以及探讨语义场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东汉时与“树”相关的词有12个:1.树木类:树、木、丛、榛、薄;2.森林类: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否移动的问题,结合中国剩余定理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WSN中节点可移动场景下的分簇式组密钥管理方案.网络采用簇内分组思想,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今年2月曾在北京市“酒后驾车司机集中管理教育培训班”上负责主讲:“微醉状态开车.出事的可能性是没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科学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砢碜"一词已成为一个为大众所熟识的网络流行语.其实,早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与"砢碜"同音同义的"可碜"一词.本文主要通过归纳"砢碜"一词目前流行于网路的
理论推导了入射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的谱线缺级现象产生机理和被观察到的条件,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垂直入射下的谱线缺级现象产生的条件,比较了入射光以不同角度入射时的谱线缺
为了全方位远程地采集公交车安防信息,确保其运行安全,采用无线射频模块和红外、烟雾及门磁传感器完成了系统硬、软件的设计。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串口传输给无线射频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