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填鸭式”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有效性不强。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的教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活动而活动的例子屡见不鲜,整节课都在热热闹闹中度过,学生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新知识却收获较少,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山区中学缺乏有效性,不是教师应追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适合山区中学的学生呢?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当前发展、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更要注重方法的掌握,注重思维过程的形成。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方面有进步、有提高、有收获,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通俗来说,通过教师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懂得怎样学,《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面,我谈谈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一、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强烈兴趣、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为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及获取知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我在讲《正方形》这一堂新课时,课堂一开始就在学生面前展示备好的一个可活动的矩形(或菱形)然后变形成为菱形(或矩形)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出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如此引入新课,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到新知识的探索中。但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避免无效的情境创设。例如,运用了非常精彩的动画及丰富的图片导入情境,但是这情境与本节课的教学问题的提出毫无关系,显然创设的情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它的实效性,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是重要的角色之一。要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能力收获,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从而使他们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一定要注重以下两点:
(1)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也会学。这点上,可以利用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及鼓励,例如微笑的神态、点头的小动作、鼓励的目光等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及深入的思维活动。在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环节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探究性地学,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全方面发展。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实践与探索”的教学过程中,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等量关系及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而是通过回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接着提出问题: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及未知量?量与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进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问题。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步地经历探索的每一个过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地讲授知识,没有创造给学生积极进行课堂活动的条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的只能是单纯地模仿及记忆,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
第一,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注意设计各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有分母则去分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并动手实践。即:“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解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观察并发现“含分母”;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怎样将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我们懂得解的一元一次方程(即不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会找出解决的路径——即去分母;“怎么去分母?”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讲矩形的性质时,矩形对角线相等,在没讲以前,提示:因为矩形也是一种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对角线有什么性质呢?“互相平分”同学们都知道。还有什么性质吗?拿出练习本,每人画一个矩形,作出它的对角线,用尺子量一量,发现了什么?“对角线相等”同学们异口同声。那么你们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矩形卡片试一试它们是否相等,或用所学知识证明一下吗?(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教学活动中,我提出调查的问题:我校八年级的同学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接着,将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2个班级的数据调查,将较大的工作量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细化了工作量,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优越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总之,山区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实践探索及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体会数学思维的形成及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适合山区中学的学生呢?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当前发展、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局限于知识的记忆,更要注重方法的掌握,注重思维过程的形成。因此,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方面有进步、有提高、有收获,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通俗来说,通过教师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懂得怎样学,《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下面,我谈谈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一、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强烈兴趣、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为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及获取知识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我在讲《正方形》这一堂新课时,课堂一开始就在学生面前展示备好的一个可活动的矩形(或菱形)然后变形成为菱形(或矩形)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图形,然后提出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出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如此引入新课,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到新知识的探索中。但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避免无效的情境创设。例如,运用了非常精彩的动画及丰富的图片导入情境,但是这情境与本节课的教学问题的提出毫无关系,显然创设的情境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它的实效性,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是重要的角色之一。要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能力收获,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从而使他们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一定要注重以下两点:
(1)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也会学。这点上,可以利用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及鼓励,例如微笑的神态、点头的小动作、鼓励的目光等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及深入的思维活动。在进行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采用适当的教学环节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探究性地学,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有利于他们的全方面发展。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实践与探索”的教学过程中,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等量关系及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而是通过回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接着提出问题: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及未知量?量与量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进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问题。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步地经历探索的每一个过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地讲授知识,没有创造给学生积极进行课堂活动的条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的只能是单纯地模仿及记忆,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
第一,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应注意设计各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有分母则去分母”,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并动手实践。即:“这个一元一次方程与我们以前解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学生会观察并发现“含分母”;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怎样将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我们懂得解的一元一次方程(即不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会找出解决的路径——即去分母;“怎么去分母?”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讲矩形的性质时,矩形对角线相等,在没讲以前,提示:因为矩形也是一种平行四边形,所以它的对角线有什么性质呢?“互相平分”同学们都知道。还有什么性质吗?拿出练习本,每人画一个矩形,作出它的对角线,用尺子量一量,发现了什么?“对角线相等”同学们异口同声。那么你们可以用老师发给你们的矩形卡片试一试它们是否相等,或用所学知识证明一下吗?(学生自己完成)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数据的收集”教学活动中,我提出调查的问题:我校八年级的同学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接着,将班级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2个班级的数据调查,将较大的工作量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细化了工作量,让学生体验到了合作的优越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总之,山区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自主实践探索及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体会数学思维的形成及创新,才能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