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91年至今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经过二十年的缓慢发展终于迎来养老金延税政策上的突破,为了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有全面的了解,本文首先从市场规模、覆盖面、投资收益、参与机构及政策角度对市场的发展状况做出了综合性的评估,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因素。最后在对制约因素的分析上对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性评估;制约因素
一、引言
中国企业年金的建立始于1991年,在经历了制度初建、改革试点、走向规范的不同发展阶段,到现在,企业年金初具规模,制度基本成形——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个人账户进行积累、市场化运营、法人治理结构等。但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企业参与不积极、发展水平不平衡、治理结构不健全、税收政策不完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程度如何,又有哪些制约因素限制着市场的发展,这都是在促使企业年金市场能够进一步发展之前需要明确的问题。
二、企业年金市场发展评估
(一)规模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截至2012年底,企业年金市场规模达到4821亿元,新增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期企业年金参保企业达到5.47万家,同比增长22%,参保职工达到1847万人。企业年金实现市场化运营管理以来,逐渐改变了在起步阶段年增长100亿元左右的局面,从2007年时的1519亿元到2012年的4821亿元,5年间增长了330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60.4亿元,年均规模增长达到30%以上,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二)企业参与不积极,覆盖面依然偏低
从覆盖范围来看,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将近2.4万个,参加职工924万人,到2012年企业数为5.4万个,参加职工1846.55万人。而同期,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7.88亿,实际上,享有企业年金的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2.3%,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劳动者比重相当低。
(三)投资收益在波动中增长
在收益率方面,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1年两个大的市场低谷的情况下,企业年金基金6年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35%,2012年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为5.68%,大幅高于同期通货膨胀水平(3.53%),较好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的需求,投资收益成为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其他同类长期性资金的收益情况相比,企业年金基金高于同期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企业年金基金在利用市场化方式提升投资收益和效率方面成效显著。
(四)机构培育初见成效
在机构培育方面,在经历2005年8月和2007年11月两次资格审批后,管理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有37家机构取得了57个管理资格,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年金管理机构涉及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基金、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行业各种类别,充分发挥了在原有金融行业领域的优势,并且从业人员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年金特点的营销和运营模式,既竞争又充分合作,不断积累经验,培育了一批具有高度专业水平、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队伍。
三、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由以上对企业年金市场的综合评估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一)缺乏顶层设计
年金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以政策推动发展的市场,因此制度的顶层设计决定着年金市场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来看,企业年金行业发展之所以不如预期,最核心的原因是缺乏对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对于企业年金制度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战略价值和功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而在制度设计上缺少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支持和鼓励,比如由来已久的企业年金制度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久未落定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结构不平衡
企业年金制度在区域间和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从区域分布看,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发达地区明显高于内陆省份;从行业分布看,电力、石油、石化、民航、电信、铁道等大型中央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规范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行业参保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基金规模远远大于其他企业,约占总额的93%。我国所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90%来自大型国有企业,而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积累的年金基金还不到企业年金基金总额的10%。
(三)养老金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税负成本较重导致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企业年金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养老保险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部分已达28%,加上工伤、失业及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的缴费比例普遍达到40%左右,有的地区高达50%。一般企业很难再承受企业年金的缴费负担,为此企业年金的参与者大多是大型国有企业。
(四)机构盈利模式待突破
截至2013年3月末,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分别是受托管理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最多的机构。在11家受托管理人中,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国寿养老、泰康养老等5家养老险公司受托管理年金总计2189.49亿元,在受托管理年金总额中占比70.52%。2011年行业自律公约出台,对最低费率进行自律约束,低费率抢市有所好转。目前企业年金市场整体费率一般不到0.3%,含权益类投资的一般有5%-15%浮动收益。
四、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预测,中国企业年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世界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路透社预计十年之内,中国将会有15万个企业年金计划,有五千万员工参与其中。
(二)与资本市场互动投资区间广阔
入市后企业年金可以导致对债券和股票的需求这种长期的资金来源将会大大增强对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从而激发资本市场尤其股票市场的活力。企业年金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其对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需要市场上的“谨慎者”实行“谨慎管理”,从而强化金融机构的理性投资,降低资本市场的多变性,推进其安全性。
(三)众多机构参与,分享市场发展利润
由于新税收政策将在2014年1月1日实施,因此预计未来3年,每年受托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的规模上升速度将在30%以上,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规模将达到7687亿元,2015年或接近1万亿元,2016年将达到1.3万亿元。
另外,除托管人资格外,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资格几乎为保险、证券和信托公司垄断,因此政策推出将为非银行业带来利好。业界专家预计,基于企业年金带给非银行业最低收入假设(1.5%综合收入),预计2014年至2016年企业年金为非银行业带来的业务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50亿元和195亿元。
参考文献:
[1]杨长汉.《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2]孙祁祥等.中国养老年金市场未来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議:20132023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5)
[3]李苇莎,叶锦丽,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13(18)
[4]佚名.企业年金市场回顾及新政展望[J]上海国资.2013(06)
[5]文太林.中国企业年金20年[J]发展研究.2011(10)
数据来源:保监会统计数据报告
全称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基本服务和收费标准行业自律公约》,于2011年2月18日起正式实施
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平安证券.2013.12.08
关键词: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性评估;制约因素
一、引言
中国企业年金的建立始于1991年,在经历了制度初建、改革试点、走向规范的不同发展阶段,到现在,企业年金初具规模,制度基本成形——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个人账户进行积累、市场化运营、法人治理结构等。但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如企业参与不积极、发展水平不平衡、治理结构不健全、税收政策不完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程度如何,又有哪些制约因素限制着市场的发展,这都是在促使企业年金市场能够进一步发展之前需要明确的问题。
二、企业年金市场发展评估
(一)规模扩大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截至2012年底,企业年金市场规模达到4821亿元,新增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期企业年金参保企业达到5.47万家,同比增长22%,参保职工达到1847万人。企业年金实现市场化运营管理以来,逐渐改变了在起步阶段年增长100亿元左右的局面,从2007年时的1519亿元到2012年的4821亿元,5年间增长了330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60.4亿元,年均规模增长达到30%以上,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二)企业参与不积极,覆盖面依然偏低
从覆盖范围来看,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将近2.4万个,参加职工924万人,到2012年企业数为5.4万个,参加职工1846.55万人。而同期,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7.88亿,实际上,享有企业年金的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2.3%,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劳动者比重相当低。
(三)投资收益在波动中增长
在收益率方面,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1年两个大的市场低谷的情况下,企业年金基金6年间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35%,2012年企业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为5.68%,大幅高于同期通货膨胀水平(3.53%),较好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的需求,投资收益成为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其他同类长期性资金的收益情况相比,企业年金基金高于同期保险资金的收益水平,企业年金基金在利用市场化方式提升投资收益和效率方面成效显著。
(四)机构培育初见成效
在机构培育方面,在经历2005年8月和2007年11月两次资格审批后,管理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共有37家机构取得了57个管理资格,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年金管理机构涉及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基金、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行业各种类别,充分发挥了在原有金融行业领域的优势,并且从业人员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年金特点的营销和运营模式,既竞争又充分合作,不断积累经验,培育了一批具有高度专业水平、较强竞争能力的专业队伍。
三、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由以上对企业年金市场的综合评估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作用还没有体现出来,许多因素制约着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一)缺乏顶层设计
年金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以政策推动发展的市场,因此制度的顶层设计决定着年金市场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来看,企业年金行业发展之所以不如预期,最核心的原因是缺乏对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对于企业年金制度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战略价值和功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而在制度设计上缺少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支持和鼓励,比如由来已久的企业年金制度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久未落定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二)发展结构不平衡
企业年金制度在区域间和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从区域分布看,经济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发达地区明显高于内陆省份;从行业分布看,电力、石油、石化、民航、电信、铁道等大型中央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规范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企业,行业参保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基金规模远远大于其他企业,约占总额的93%。我国所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90%来自大型国有企业,而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积累的年金基金还不到企业年金基金总额的10%。
(三)养老金体系结构不合理
我国企业税负成本较重导致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企业年金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基础养老保险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部分已达28%,加上工伤、失业及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企业负担的缴费比例普遍达到40%左右,有的地区高达50%。一般企业很难再承受企业年金的缴费负担,为此企业年金的参与者大多是大型国有企业。
(四)机构盈利模式待突破
截至2013年3月末,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分别是受托管理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最多的机构。在11家受托管理人中,平安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国寿养老、泰康养老等5家养老险公司受托管理年金总计2189.49亿元,在受托管理年金总额中占比70.52%。2011年行业自律公约出台,对最低费率进行自律约束,低费率抢市有所好转。目前企业年金市场整体费率一般不到0.3%,含权益类投资的一般有5%-15%浮动收益。
四、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根据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预测,中国企业年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世界银行则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路透社预计十年之内,中国将会有15万个企业年金计划,有五千万员工参与其中。
(二)与资本市场互动投资区间广阔
入市后企业年金可以导致对债券和股票的需求这种长期的资金来源将会大大增强对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从而激发资本市场尤其股票市场的活力。企业年金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其对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需要市场上的“谨慎者”实行“谨慎管理”,从而强化金融机构的理性投资,降低资本市场的多变性,推进其安全性。
(三)众多机构参与,分享市场发展利润
由于新税收政策将在2014年1月1日实施,因此预计未来3年,每年受托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的规模上升速度将在30%以上,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规模将达到7687亿元,2015年或接近1万亿元,2016年将达到1.3万亿元。
另外,除托管人资格外,受托人、投资管理人和账户管理人资格几乎为保险、证券和信托公司垄断,因此政策推出将为非银行业带来利好。业界专家预计,基于企业年金带给非银行业最低收入假设(1.5%综合收入),预计2014年至2016年企业年金为非银行业带来的业务收入分别为115亿元、150亿元和195亿元。
参考文献:
[1]杨长汉.《中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
[2]孙祁祥等.中国养老年金市场未来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議:20132023年[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5)
[3]李苇莎,叶锦丽,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13(18)
[4]佚名.企业年金市场回顾及新政展望[J]上海国资.2013(06)
[5]文太林.中国企业年金20年[J]发展研究.2011(10)
数据来源:保监会统计数据报告
全称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基本服务和收费标准行业自律公约》,于2011年2月18日起正式实施
非银行金融行业周报.平安证券.201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