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学习与阅读练习的有机结合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90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比有同学和老师帮助时有更快的速度。以河北省中考试卷为例,在总时间为两小时的考试时间内,作文一般要占去约40分钟的时间,前面的积累题、课内文言文阅读题大约又要花去20分钟的时间。这样三个现代文阅读语段(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每个语段平均只有20分钟的答题时间。在这短短的20分钟时间里学生要读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文章,再笔答后面的问题。而这些阅读题并不因为时间的短促而降低些许难度,正相反有许多还是十分刁钻古怪。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平时学习课文却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的情况下一篇文章很少有用一节课学完的,一般都要用两到三课时完成。
  这是为什么?同样的文章为什么拿到试卷上学生就能只用课上五分之一的时间完成阅读?是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还是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是平时上课把学生的能力低估了还是考试时把学生的能力高估了?我更倾向于前者,看看平时我们教师在课上提的那些琐碎的问题吧,看看我们在课堂上是如何把一篇篇美文掰开揉碎弄得味同嚼蜡的吧,所有的这些都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做了个试验:我想,能不能在学课文时把要解决的知识点设计成阅读题式的,看学生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初读后我为第一部分设计了如下阅读题:
  1、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1分)
  2、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说明“我”对平桥村的印象。(2分)
  3、“我”在这里为什么受到“优待”?(2分)
  4、“我”在这里从事的活动主要有哪些?(2分)
  5、为什么说这里是“我的乐土”?(3分)
  上面这五道里总分值为10分,各题的难度逐渐加大。第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细心研读课文的习惯,因为总有学生把“我”的家乡鲁镇误以为是故事发生的地点。2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词语的感受能力3、4、5题则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提炼能力。这些题解决后学生就会知道“看社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了。对后来“我”强调对社戏的难忘和吃豆经历的难忘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从实际做题来看学生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几道题,和考试时做阅读题的速度差不多。和平时授课相比节省了讨论、答疑、订正、讲解的时间,效率大为提高。
  初步尝试成功后我又做了进一步尝试。读完第二、三部分后,我又设计了15分的阅读题:
  1、把每二部分分成四层,并分别拟一个小标题。(4分)
  2、请分析以下几个人物的特点。
  双喜:(3分)
  阿发:(2分)
  六一公公:(2分)
  3、文章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实际上,在看社戏时,“我”和小伙伴们并没有看到很多精彩的情节,最后是因为戏实在不好看被气跑回去的。吃的豆也是在黑夜里仓促煮熟的,也并不见得多好吃,那文章为什么还要这样说?(4分)
  说实在的,这几道题相对于前面那10分的题难度加大了不少,我真的担心学生们会不知所云,可学生们的表现又让我大吃一惊,多数同学解答的分数在12分左右(达到了优秀)。
  我再次感到,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多时候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或者说我们平时很多时候在做着弱化学生能力的事。而我这节课的一个小小尝试,不但节省了时间,又煅练了学生的能力,还扩大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面,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了进步。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作者单位:068450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因特网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本文仅从网络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它改变了枯燥的学习方式,注重交互性,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最方便、最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能提供大量的图片和录像,能迅速得到大量复杂运算的结果,使学习者养成了只看图不看文字、不会拼音不会写字、不愿动笔计算的毛病,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新课标》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引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  多媒体技术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地融为一体,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
期刊
一、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的教育观念将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启迪。新理念要求老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变要求学生“齐步走”为因材施教,起到“服务”、“引导”、“点拨提升”的作用。教师要坚决纠正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管教式”的教育作风,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要注重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操作、独立思考。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有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美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操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在教学中从美读着手,通过“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形体,形乎动静”(荀子语)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承担着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重任,是学生的领路人。  有学校教育就有学业不良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普通班级中学生有的迷惑彷徨,有的沉醉于游戏、网吧中或其它非正常娱乐中,迷失方向,而不顺其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相当一部分教师为此头疼不已,显得“无能为力”了。  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
期刊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之母;而自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前提条件。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得到教师的充分尊重,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树立。学生有了自信心,才敢于自主地进行口语交际。我曾经对本校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期刊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开学初,我就拼音教学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学前汉语拼音声、韵、整体认读音节的掌握情况进行测查。测查方式是: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印在一张纸上,让每个学生去认,去读,并在他们会认的字母或音节下作上记号。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但都或多或少的能拼
期刊
教学目的:1、学习观察画面的内容,培养观察能力。2、能用几句话说出自己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教学重、难点:能用比较准确的词语表达要说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动物园”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过,这个“动物园”是我们自己拿来的图片、实物组成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动物图片。问:你能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同学们吗?
期刊
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只有掌握语文学科,其它学科的知识才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下面,就谈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中的“学”和教师课堂中的“问”。    一、如何提高语文听课效率    1、集中精神,全神贯注  我们要学会在听课时善于严格控制和灵活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做到眼、耳、手、口、脑并用;如何做到眼、耳、手、口、脑并用呢?我在教学中,首先要预习新课内容,在听课时加深记忆,在板书时消化记忆。  2
期刊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   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