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儿童;入学准备;生态化视角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0-0035-02
【作者简介】钱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
近年来,关于小学入学初期新生的学校适应不良案例逐年增加,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尽快融入新环境并获得自主成长与发展的能力,是家庭和学校需要关注的议题。
一、入学准备的理论发展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小学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儿童入学准备理论经历了从生理成熟理论到生态化模型的转变:从最初的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到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再到目前普遍认同的生态发展理论,实际上也是发展心理学中个体发展理论演变的体现。发展成熟理论认为,入学准备状态是由儿童的成熟水平决定的,受发展成熟理论影响,“延迟入学”一度成为入学准备干预的主要策略。近年来,美国心理学家、问题学前儿童启蒙计划的创始人尤瑞·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个体发展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是多维度的,不仅依赖于儿童个体学习经历的质量,同样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事实上,广义上的入学准备应该是儿童的内部特征与过去、现在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交互作用。目前,最为研究者广泛接受的入学准备模型,是由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生态化模型,主要包括儿童对学校的准备(具备参与课堂和学习的能力);学校为接受儿童进入学校所做的准备(学校对儿童入学的反应);儿童入学准备的社区服务和家庭支持(促进、支持儿童学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来看,儿童生活在动态演变的系统当中,因而,研究必须采取一种生态系统的取向。在任何情况下儿童都无法独立于他人,儿童、教师、家长在他们的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下对幼小衔接进行共同建构。
二、入学准备的生态要素
有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必须建构一个由“有准备的儿童”“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学校”“有准备的社区”等组成的生態系统。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区均是儿童入学准备生态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他们之间的动态演化构成了生态化的儿童入学准备环境。
1.儿童视角。
从儿童自身角度看,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提出入学准备应包括五个领域:认知和一般知识、学习方式、情绪与社会性、言语能力、身体健康及运动技能。除此之外,有研究者提出将儿童的入学准备划分为行为准备和认知准备:广义的行为准备包括与学校参与及学校适应相关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认知准备同样包括两部分,一是代表早期成就的学业知识,主要是最初的读写能力和算术能力;二是更广泛的流体认知推理能力,主要是推理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两种模型不约而同地表明:儿童更需要的是适应学校和学习所应具备的发展性能力,而非单一的知识储备。通过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儿童生成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各类学习品质和人际交往技能在内的学习适应准备、社会适应准备,使儿童在环境的变换中获得自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2.家庭视角。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1)养育者特征,如父母的身心健康水平、婚姻质量、父母对于儿童学业成就的期望、父母的言语水平、父母对儿童的情感投入、父母的养育知识、养育效能感等;(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资源;(3)父母养育实践,如亲子共读、鼓励交谈、户外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教孩子词和数字等。
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父母应从以上各方面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自身认知、情绪等素养发展,维持和睦的、交流畅通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养分。从宏观角度而言,家庭应与学校、社区、儿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共同体认幼小衔接的内涵、价值和实现途径;家庭和社区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相互支持与促进;家长的社会交往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学校视角。
学校作为儿童入学适应的关键角色,应当从仅仅关注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准备,扩展到关注学校政策和实践活动对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影响。
从教师的角度,应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认可并熟悉幼小衔接相关课程教学;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为儿童入学准备创造生态化的系统资源。
从学校课程体系角度,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过渡与衔接。
4.社区角度。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性是在儿童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由外到内发展而来的。进入小学,儿童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开始同伴交往,而社区为儿童社会交往的前期准备提供了丰富资源,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与文化环境等资源。儿童在社区中通过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交往,获得多元认知与体验,为适应学校人际做好充分准备;社区作为平等的公共区域,儿童在其中更多接触自主性的学习与感受,发展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主动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盖笑松,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J].心理科学进展,2005(5):614-622.
[2]王文乔,杨晓萍.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小衔接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6):6-7.
[3]陈兴华.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小衔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2(17):56-59.
[4]邰宇.儿童入学准备研究进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80-0035-02
【作者简介】钱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江苏苏州,215000)教师。
近年来,关于小学入学初期新生的学校适应不良案例逐年增加,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尽快融入新环境并获得自主成长与发展的能力,是家庭和学校需要关注的议题。
一、入学准备的理论发展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小学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儿童入学准备理论经历了从生理成熟理论到生态化模型的转变:从最初的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到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再到目前普遍认同的生态发展理论,实际上也是发展心理学中个体发展理论演变的体现。发展成熟理论认为,入学准备状态是由儿童的成熟水平决定的,受发展成熟理论影响,“延迟入学”一度成为入学准备干预的主要策略。近年来,美国心理学家、问题学前儿童启蒙计划的创始人尤瑞·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个体发展的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是多维度的,不仅依赖于儿童个体学习经历的质量,同样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事实上,广义上的入学准备应该是儿童的内部特征与过去、现在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交互作用。目前,最为研究者广泛接受的入学准备模型,是由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生态化模型,主要包括儿童对学校的准备(具备参与课堂和学习的能力);学校为接受儿童进入学校所做的准备(学校对儿童入学的反应);儿童入学准备的社区服务和家庭支持(促进、支持儿童学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来看,儿童生活在动态演变的系统当中,因而,研究必须采取一种生态系统的取向。在任何情况下儿童都无法独立于他人,儿童、教师、家长在他们的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下对幼小衔接进行共同建构。
二、入学准备的生态要素
有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幼小衔接的顺利完成,必须建构一个由“有准备的儿童”“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学校”“有准备的社区”等组成的生態系统。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区均是儿童入学准备生态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他们之间的动态演化构成了生态化的儿童入学准备环境。
1.儿童视角。
从儿童自身角度看,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提出入学准备应包括五个领域:认知和一般知识、学习方式、情绪与社会性、言语能力、身体健康及运动技能。除此之外,有研究者提出将儿童的入学准备划分为行为准备和认知准备:广义的行为准备包括与学校参与及学校适应相关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认知准备同样包括两部分,一是代表早期成就的学业知识,主要是最初的读写能力和算术能力;二是更广泛的流体认知推理能力,主要是推理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两种模型不约而同地表明:儿童更需要的是适应学校和学习所应具备的发展性能力,而非单一的知识储备。通过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儿童生成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各类学习品质和人际交往技能在内的学习适应准备、社会适应准备,使儿童在环境的变换中获得自主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2.家庭视角。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类:(1)养育者特征,如父母的身心健康水平、婚姻质量、父母对于儿童学业成就的期望、父母的言语水平、父母对儿童的情感投入、父母的养育知识、养育效能感等;(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学习资源;(3)父母养育实践,如亲子共读、鼓励交谈、户外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教孩子词和数字等。
因此,从微观层面来看,父母应从以上各方面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自身认知、情绪等素养发展,维持和睦的、交流畅通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养分。从宏观角度而言,家庭应与学校、社区、儿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家庭和学校之间达成共识,共同体认幼小衔接的内涵、价值和实现途径;家庭和社区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相互支持与促进;家长的社会交往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学校视角。
学校作为儿童入学适应的关键角色,应当从仅仅关注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准备,扩展到关注学校政策和实践活动对学生适应学校生活的影响。
从教师的角度,应掌握儿童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认可并熟悉幼小衔接相关课程教学;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为儿童入学准备创造生态化的系统资源。
从学校课程体系角度,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过渡与衔接。
4.社区角度。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社会性是在儿童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由外到内发展而来的。进入小学,儿童离开家庭、进入社会、开始同伴交往,而社区为儿童社会交往的前期准备提供了丰富资源,包括物质环境、人际环境与文化环境等资源。儿童在社区中通过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交往,获得多元认知与体验,为适应学校人际做好充分准备;社区作为平等的公共区域,儿童在其中更多接触自主性的学习与感受,发展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主动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盖笑松,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J].心理科学进展,2005(5):614-622.
[2]王文乔,杨晓萍.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小衔接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6):6-7.
[3]陈兴华.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小衔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2(17):56-59.
[4]邰宇.儿童入学准备研究进展[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