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育是职业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课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针对目前学生体能下降、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等问题,职业院校应重视体育教学并采取取相应的举措,充分发挥學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52-01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教授学生体育技能,更是为了增强健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较弱,体育课程不受重视、师资缺乏、设备不足等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不喜欢体育活动、体育测试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学生意外损伤,而且体重超标、肥胖的学生也在增多。
根据我校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的数据,以2016级新生为例,在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测试项目中,全年级1800名新生,其中,女生1200人,男生600人,测试合格的有1235人,合格率仅为68.6%。超标准体重人数有213人,占11.8%,肥胖人数51人,占2.7%。在体育课中,因身体状况提出免修的有12人,学生体育活动中经常有晕倒的学生,也常有意外损伤出现。
二、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体育还存在着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重专业、轻体育的观念仍然存在,与各类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技能训练的重视和投入相比,职业院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体育教师缺乏,学校场地器材、设备的配置也满足不了教学与开展活动的需要。
从体育教学效果来看,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少、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项目创新少,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成效不显著,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在体育课也是照着葫芦画瓢,瞎比画两下完成任务,体育课程勉强达标。
三、加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职业院校体育教育
身体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人的身体为中心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的运动锻炼,不断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全面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应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体育教学,在资金、师资、场地设施上提供保障。在教师层面上,应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宣传教育,正确教育引导认识体育课程的作用、意义,增强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程。
(二)体育教育应分目标性、层次性和阶段性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由大小不等递进的教学目标组合。职业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体育课程,突出阶段目标。一年级的体育必修课,狠抓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协调能力,课程以田径运动、体操、韵律操等基础项目;二年级必修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以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主;三年级为选修课,设置空竹、球操、瑜伽等修身养性,全面发展。四年级设置选择性必修课,确定专项,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拓展提高,学生自主选项,配合俱乐部发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突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
主导和引导作用,同时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体质与健康状况、体育兴趣运动经验、运动适应性等方面各不相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既要全面讲解,又要及时进行个别训练和指导。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中,传统的教法和示范性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热情。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练习游戏,不能全部都用竞赛性的游戏。如,在练习接力时(100×4接力跑),可运用大鱼捉小鱼、螺旋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增加了趣味性。运用图片、多媒体进行感官刺激,集合训练时,除了哨音,还可以运用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听力上的刺激。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体育课。这样,我们的体育课才会永葆生机。
人的健康是首位的,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正常工作和快乐生活。所以,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体育教学业务能力,创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增强体育课程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5
[2]张红梅.体育课教学效果研究现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2015(10).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52-01
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教授学生体育技能,更是为了增强健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较弱,体育课程不受重视、师资缺乏、设备不足等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差,不喜欢体育活动、体育测试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学生意外损伤,而且体重超标、肥胖的学生也在增多。
根据我校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的数据,以2016级新生为例,在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等测试项目中,全年级1800名新生,其中,女生1200人,男生600人,测试合格的有1235人,合格率仅为68.6%。超标准体重人数有213人,占11.8%,肥胖人数51人,占2.7%。在体育课中,因身体状况提出免修的有12人,学生体育活动中经常有晕倒的学生,也常有意外损伤出现。
二、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体育还存在着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重专业、轻体育的观念仍然存在,与各类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技能训练的重视和投入相比,职业院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体育教师缺乏,学校场地器材、设备的配置也满足不了教学与开展活动的需要。
从体育教学效果来看,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少、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项目创新少,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成效不显著,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在体育课也是照着葫芦画瓢,瞎比画两下完成任务,体育课程勉强达标。
三、加强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职业院校体育教育
身体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人的身体为中心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的运动锻炼,不断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全面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主管领导应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体育教学,在资金、师资、场地设施上提供保障。在教师层面上,应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宣传教育,正确教育引导认识体育课程的作用、意义,增强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程。
(二)体育教育应分目标性、层次性和阶段性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由大小不等递进的教学目标组合。职业院校应根据不同的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体育课程,突出阶段目标。一年级的体育必修课,狠抓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协调能力,课程以田径运动、体操、韵律操等基础项目;二年级必修课,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以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主;三年级为选修课,设置空竹、球操、瑜伽等修身养性,全面发展。四年级设置选择性必修课,确定专项,如乒乓球、羽毛球等拓展提高,学生自主选项,配合俱乐部发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三)突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
主导和引导作用,同时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运用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体质与健康状况、体育兴趣运动经验、运动适应性等方面各不相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保证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既要全面讲解,又要及时进行个别训练和指导。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中,传统的教法和示范性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热情。有些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练习游戏,不能全部都用竞赛性的游戏。如,在练习接力时(100×4接力跑),可运用大鱼捉小鱼、螺旋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增加了趣味性。运用图片、多媒体进行感官刺激,集合训练时,除了哨音,还可以运用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听力上的刺激。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喜欢体育课。这样,我们的体育课才会永葆生机。
人的健康是首位的,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正常工作和快乐生活。所以,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体育教学业务能力,创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增强体育课程的有效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提高身体素质,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技出版社,2005
[2]张红梅.体育课教学效果研究现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