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导语内容的确定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及教学导语,人们自然会想到各种导入技巧,诸如提问式、悬念式、渲染式、引用式、激情式、故事式、实物式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但这些导语都是从“形式”上来定位的,轻浮有余,厚重不足。因为它们在内容方面涉及甚少。现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谈教学导语“内容”的确定。
  一、以“记”导入,从文体角度设计导语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按文学样式可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这种文体界定,古代早已有之,发展到现在就更为完备。以文体为导入内容,就是对所及课文的体裁形式进行或简或详的强化,以增加对所及体裁的记忆和印象。《记承天寺夜游》属于古代典型的记叙文,其标志是题目中的“记”字,而且这个字用于题首,体裁特征非常鲜明,完全可以围绕这个“记”字设计如下导语:
  同学们,对于记叙文,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篇了。它以记载、叙述和描写人事物景为主,通常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要素。记叙文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有好几千年了,其间虽然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但“记”的本质始终没有变。“记”是记叙文的标志,有的见于标题,有的见于文章首尾。有了这个“记”的标志,就等于给文章贴上了体裁标签。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一篇典型的古代记叙文,题目中的“记”字告诉了体裁形式,它与现代记叙文有没有区别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吧!
  这个导语,就是围绕记叙文标志“记”字来设计的,涉及记叙文的写法、要求、标志等,温故知新,由远而近,让学生在“记叙”和“体裁”的氛围中进入新课,既简明扼要地复习了文体方面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听课情趣,符合导入要求。
  二、以“寺”为内容,从地点角度设计导语
  地点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是人事物所在的特定环境,人的活动,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场所。根据人和事的彼此作用与变化情形,地点可以是固定的。地点范围的大小可根据文中人和事的需要来确定,可以是小范围小场所,也可以是大范围大环境,如草原、高原、平原。确定地点为导语内容,就是将文中设置的典型环境,通过介绍性或抒情性语言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知课文环境特点,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为进入文本铺平通道。本文题目中的“承天寺”,是一个特设的固定不变的小环境,文中的作者和他的好友张怀民就是在这里活动的,也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人生的难忘时刻。围绕这个地点,可以设计如下导语: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寺庙吧,寺庙,是佛寺的通称,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的象征。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开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都是举世闻名的大寺。承天寺,就是“顺天承运”的美好意思,正因为如此,古代“承天寺”遍布全国各地,有闽南古刹承天寺、银川承天寺、湖北黄冈承天寺等。与那些大寺名刹相比,本文所及的黄冈承天寺显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又是最负盛名的,原因就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散文精品。作者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它有哪些可观的景象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前行的步伐,也来这里看个究竟吧!
  这个导语,就是围绕地点“承天寺”来设计的,涉及寺庙文化、全国名刹,最后是湖北黄冈承天寺,把同学们带入了当年作者苏轼曾经夜游过的地方,形成比较,由远而近,富有吸引力。
  三、以“夜”为内容,从时间角度设计导语
  时间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可以涉及某个具体时间或某个时间段。只要是记叙文,其中的人事物景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里,时间的这种特殊意义告诉我们,记叙文的时间应该是最为常用的主要导语内容之一。《记承天寺夜游》中所写的人和事,就是发生在夜里,题目中的这个“夜”字限定了活动的特定时间,通过这个“夜”来设计导语,内容如下:
  同学们,我们白天在紧张地学习,到了夜晚,就要安静地休息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总体格局还仍然客观地存在着。可是,就在公元一○八三年农历十月十二日这天夜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没有休息。他怎么也睡不着,他的内心在纠结着,翻腾着,这是为什么呢?他将怎样度过这个难忘的夜晚呢?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车辙,追溯至那个久远的不眠之夜,看看作者是怎样度过这个不平凡的夜晚的。
  这个导语,就是紧紧围绕“夜”这个时间概念来设计的,从对夜的总结和认知,到苏轼夜游的那天晚上,再引导学生去追溯作者活动的特定之夜,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去窥视作者那夜的秘密所在,颇具神秘色彩和诱人之趣。
  四、以“游”为内容,从事件角度设计导语
  事件,是记叙文中运用文字最多的重点要素。事件往往是分阶段呈现的,这种阶段通常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事情在这些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人物在这些阶段中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以事件来设计导语,可以对事情的开端进行概括,也可以对事情的主要内容进行提炼,还可以抓住事情形成、发展的关键词语来激起学生的关注。《记承天寺夜游》之题中的关键词语是一个“游”字,“游”表明本文是一篇游记,这就涉及到游踪、游程、游兴、游因等内容,围绕这个“游”字可以设计如下导语: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踏青游春的经历吧。游玩,对于好奇好动的我们来说,自然是一种美妙的寻趣活动。通过游山玩水、观花赏景,可以陶冶我们的心情,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以排遣心闷,重新回归生活的主旋律;可以丰富阅历,增加人生知识的积淀。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里,作者苏轼的夜游也是为了游玩吗?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的心情出发,去感知苏轼那独特之游的特殊情趣吧!
  这则导语,就是根据标题中的“游”字来设计的,“游”是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作者这天夜里前往承天寺的动作体现。文中的“起”、“行”、“至”、“寻”、“步”等动词,都与“游”的中心事件密切相关。导语先从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春游说起,然后总结“游”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最后引到作者的“夜游”上,构成悬念,自然激起人们的探寻之趣。
  以上四种导语内容都是根据课文标题确定的。   五、以“月”为内容,从景物角度设计导语
  记叙文往往要呈现自然状貌,也就是写景。我们无论何时身处何地,环顾四周,都会有相关的景物存在,蓝天白云,青枝绿叶,这些自然景物给我们以美感。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我们兴致最浓厚、视力最关注的地方,以文中景物为内容的导语,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景物并不多,主要涉及“积水”、“藻荇”、“竹柏”等,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月”所致,有“月”便有“影”,“影像”又被巧成为奇妙的比喻,使庭下“影”景那么迷离、美好和静谧,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本文导语内容可以通过“月”景的绘形绘色,来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同学们,玉兔东升,嫦娥奔月,吴刚折桂,这些都是关于月亮的美好传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这些都是古人写月的名句。贾平凹先生笔下《月迹》中的月景,是那么的美好光明,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中的月色,是那么的迷蒙柔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景,又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与苏轼一道来欣赏吧!
  这则导语,是根据课文中描写的“月”景来设计的,从民间传说到著名诗句,从古代到现代,都是关于月亮或月景的叙述描写,使同学们在月景中感受到月亮的可贵和美好,兴味盎然,富有感染力。
  六、以“闲”为内容,从情趣角度设计导语
  记叙文中人物的心理倾向,特别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写作动因。这种动因形成的状态,一般都要在文中流露出来。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词语,应该作为导语内容。本文作者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成为一名闲职官员,“门前冷落鞍马稀”。这种强烈反差,使他无所适从,闲得无聊,于是才在月夜寻张怀民,游承天寺,意在借游消愁,以“闲”散心,排遣郁结。这个“闲”是作者此时内心各种复杂情感的集中体现,是“游”的动因,是古代所有知识分子受挫后的共有心境。这种导入内容如下:
  同学们,“闲”是一种生活状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身闲无所为,心闲无所思”。这些诗句,都揭示了“闲”的真谛。“闲”是相对“忙”而言的。苏轼在朝为官期间,当然是繁务缠身,被贬之后,有职无权,成为闲官,自然就是闲人了。正因为闲,他才趁着月夜寻友玩乐,排愁解闷。但此时苏轼的心里是真的很闲吗?让我们身临其境,去触摸作者此时此刻那鲜为人知的“闲”味吧!
  这则导语,就是根据作者夜游时那种独特的“闲”的心境和状态来设计的,围绕“闲”字做文章,由众多文人的“闲”诗引出苏轼的官场变故,进而感悟作者那种独特的“闲”情逸致,将这篇散文的主旨超前提取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被贬后的一般心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概括力。
  七、以“吾”为内容,从作者角度设计导语
  文言文中的“吾”一般都是指作者,《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散文小品,文中仅用了一次“吾”,这个“吾”当然是作者本人。对于苏轼的作品,我们以前也曾经接触过,对于他的生平简历,学生也应该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但是围绕本文而形成的他的那段独特的人生坎坷,学生并不知道得那么具体详实,特别是因那段经历与本文诞生的密切关联,更是知者甚少。以作者为教学导语是所有课文都可以确定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人生经历跨时漫长,要重点介绍与所学课文有密切关联甚至具有因果关系的那段经历。本文以作者为内容的导语可以是这样的:
  同学们,历史是无情的,历史对本文作者苏轼更无情。在那新旧冲突十分激烈的宋神宗时代,苏轼以诗呼应新法,却又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受尽折磨,他出狱后,被贬至黄州任一闲职,有职无权。此后,好友张怀民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苏轼因新法被贬,但他并未沉沦,仍然具有一颗进取之心,他月夜寻友游寺正是消释郁闷的具体表现。他在官场受伤的心灵,又是怎样在清凉的月光中得到洗礼的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去感受苏轼跳动的脉搏吧。
  这则导语,就是以作者经历为主要内容。但它并没有大跨度地罗列作者的一生,而是就被贬黄州前后的一段坎坷经历,进行居高临下的概说,以此揭示作者人生变故与本文问世的因果关系,感受作者的创作动机,对了解那时那地的社会背景,理解本文深层内容,都具有明显的认识意义。
  八、以“文”为内容,从单元角度设计导语
  这里的“文”就是指当堂教学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这种导语设计,就是将某篇课文放到整个单元里来认知比较,以显示其共性之中的个性。教学时,要站在单元编排的高度来概括单元总体内容,认识“这一课”的特点,异中求同,同中显异,突出“异”点,显现个性。这种导语内容,要高屋建瓴,总览概括,富有梳理特点,让同学们的阅读情趣油然而生。据此可设计如下导语:
  同学们,自然是美丽的,“江山如此多娇”。云南的西双版纳,神奇秀丽;台湾的阿里山,风光如画;永州的小石潭,水清境幽;水城威尼斯,别具神韵;黄州承天寺,积水空明。这些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本单元都有具体生动的呈现,当你走过小石潭与柳宗元话别之后,自然就来到了黄州承天寺,与苏轼、张怀民相聚于月下,浏览于寺旁,赏月夜美景,品闲人情趣。让我们带着这份特殊的情感,去欣赏那夜那地独特的景象吧!
  这则导语,就是站在单元角度,从写景方面,对五篇课文各自描写的独特风景,简明扼要地总结出来,由远而近,由概括到具体,最后涉及承天寺,抒情色彩浓厚,感染效果显著,进入课文自然。
  以上四种导语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的。
  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从八个方面阐说了初中语文教学导语“内容”的确定。可见,就一篇课文来说,教学导语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以上例谈可知,无论何种内容为导语,都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与课文内容直接关联,越近越好;二是要具有抒情色彩,越浓越佳。
  【责任编辑 关燕云】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已恵及千家万户,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带来生机,也为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带来了契机 ,让语文课堂告别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苍白无力的现状,为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讓语文教学永葆青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随着信
【摘要】中学诗歌的教学相当注意诗句的疏通、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情感的把握。当然,对于诗歌阅读乃至通常意义上语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非常必要。但诗句的疏通或者表达技巧的分析不可破坏诗歌的整体气韵,不能使诗歌的分析成为诗歌的肢解。事实上,看懂了作品,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能把握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这些关键字的妙处,只能称得上理解了作品,并不等于是高水平的鉴赏
央视“开讲啦”节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立足于目标受众需求,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与青年代表交流对话,激情碰撞,与300位大学生组成的现场观众零距离接触,真诚、平等,充满温度、智慧,屡屡带给人们心灵的洗礼与撞击,因为“接地气”而深受追捧。“开讲啦”是面向全国青年的课堂,它的成功让笔者陷入反思,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如何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真正“接地气”的课堂,从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追捧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技法指导,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所以总是会出现学生不喜欢作文,不会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的状况,导致其写的文章千篇一律,缺少文采。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断探索,逐渐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之路:改变以往作文教学随意性的特点,使作文教学呈现阶梯状。突破以往作文技法指导的局限性,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不怕写作文了,写作课上都跃跃欲试了,作文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  
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间的山野小路,到处都能见到自行车穿梭的身影。自行车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自行车的发展历史,感受发明者们的创意和智慧。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木制的自行车,但该车既没有类似脚踏板的驱动装置,也没有类似车把手的转向装置。骑行者靠双脚用力交替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在骑车过程中,西夫拉克观察到即使在双脚
摘 要 “互联网 ”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组织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点,进而可以形成“互联网 ”时代的历史课堂基本范式。本文所述是我们近年开展的一个项目的实验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倡导并努力实现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探究性、体验性,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历史情感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多种作文评改的方法和措施。本文试就如何在作文评改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谈一谈。  【关键词】课程改革;作文评改;多媒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一、寒风吹树木,严霜结庭兰——作文评改存在的问
【摘要】口语化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生活中、社会上与人交往的重要因素,可以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涉及到口语交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也有明确地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现在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以人为本,素质教育,也因此,我们更需要去重视小学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方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这既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于德育优先地位的一贯态度和德育工作
【摘要】韩立福教授所倡导的FFS教学模式率先在我校得以实践,本文作者就自己在导学案设计方面的一点体会,还有在听课、观察和实践中的感悟和大家作以交流。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 导学案的设计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