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和钱锺书的海上交谊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振铎比钱锺书年长12岁,根据郑振铎的日记,他们是在抗战胜利后认识的,或者说交际渐多。当时,俩人都在上海,郑振铎在暨南大学任教,并和李健吾筹备出版大型文学月刊《文艺复兴》;钱锺书“在中央图书馆有正式职业,又在暨南大学兼任教授”(杨绛《怀念陈衡哲》)。
  第一次见面,是在李拔可家,郑振铎在1945年9月14日日记中记载:“至拔可处茶叙,遇锺书诸人。”李拔可和郑振铎是福建老乡,所以经常走动。李拔可,即李宣龚,是当时在上海的旧体诗人,也是个实业家。他很欣赏钱锺书的才华,是长辈。钱锺书的《槐聚诗存》有六首诗,是和“拔可丈”酬唱之作。所以,这位老诗人,一手托两家,对郑、钱交谊是有促进作用的。
  1945年10月6日,郑振铎日记载:
  午归,请客:到者有一樵,锺书,健吾,西禾,辛笛,联芝诸人。慰堂、振吾亦为不速之客,后来唐弢、柯灵来。森老来,沈仲章来。谈甚畅。——《文艺复兴》决可实现出版!
  这此聚会的成员,多是即将创刊的《文艺复兴》的主要撰稿人。这家杂志由郑振铎、李健吾主编,1946年1月推出创刊号,发表钱锺书的短篇小说《猫》;从第二期,也就是2月开始连载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直到次年1月第一期,连载完毕。
  所以,郑振铎和《文艺复兴》对钱锺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难怪1946年5月,《围城》出单行本时,钱锺书在《序》中专门加了一段致谢:“承郑西谛、李健吾两先生允许这本书占去《文艺复兴》里许多篇幅。”云云。
  郑振铎1947年的日记,关于钱锺书的有15条。我们先把它移录于下:
  一、1月28日:四时半,默存来,谈了好久。同行至安定,不遇其主人,即至马宅晚餐。
  二、3月21日:六时许,偕至知味观,家宝(曹禺)、健吾、傅雷、锺书诸人为予做寿也。夜冷甚,喝了酒,冒风而归。(按照旧习,是年是郑振铎五十大寿。)
  三、3月23日:五时许,偕建功到玄伯宅晚餐。有森老(徐森玉)、君谋、默存诸人。
  四、6月9日:傍晚马平叔、森玉、汤临石、起潜、默存、玄伯、守和、存训、葱玉陆续来,谈甚畅,酒喝得不少。
  五、6月27日:赴中美,访慰堂,遇钱默存。
  六、7月19日:七时许,至瑞璜宅,晤冰心,默存夫妇,健吾,大杰等。谈甚畅。
  七、8月19日:六时许,至晋成。文艺复兴请客也。到艾芜,克家,巴(金),靳(以),宗融,郭(沫若),茅(盾),唐,锺书夫妇等。谈至十时许,散。酒喝得不少。
  八、10月22日:应咸来,慰堂来,默存来,起潜来。谈久之,圣保来。五时半,出,至各肆一行。六时许,至开明,今日酒会也。持螯饮酒,颇见高兴,稍有生趣矣。半醉而归,已十一时矣。
  九、11月5日:至大来午餐,森老(徐森玉)请客也。有默存、起潜(顾廷龙)等。
  十、11月13日:晨,金華来,温知来,默存来,介绍了西服裁缝来。
  十一、11月23日:默存偕英人McSleavy来,谈甚久。
  十二、12月5日:六时许,靳以,默存夫妇,巴金、西禾、嗣群、伯郊、哲民及辛笛相继来,在此晚餐,谈笑甚欢。
  十三、12月19日:夜森老来,默存、以中、起潜、健吾、绍虞、济川诸人,在此晚餐,谈笑甚欢。(此日是郑振铎生日。)
  十四、12月23日:六时,至叶葵初宅晚餐,有慰堂,森老,默存,玄伯诸人在座。九时许,散,谈颇畅。
  十五、12月31日:六时半,至洪长兴,默存夫妇请客也。有马德良、森老诸人。
  郑振铎1948年的日记,只有上半年的。但有12条提到钱锺书。为便于下面的检讨,我们把它排序征引下来:
  十六、1月1日:下午,默存送书《书林季刊》十册来,中有余《黄鸟》篇之英译。五日许,至会宾楼晚餐,应慰堂约也。在座者有伯祥、默存、起潜、周宽甫、伯郊、辛笛,及南京中图的人二位,谈颇畅。八时半,散。
  十七、1月8日:至新雅,中央图书馆宴请从日本来之英国图书馆家Brown及Clapp二君。在座者有默存、震寰及周连宽诸位。默存说话甚多,而有风趣。十时,散。
  十八、2月2日:至国际饭店,晤杭文武。在座者为默存、王芸生及储安平,谈颇畅。
  十九、2月12日:十一时半,至李玄伯宅午餐。在座者有森老、慰堂、默存、刚主(谢国桢)及玄伯之弟等。喝了几杯酒,谈甚畅。
  二十、2月15日:整理客厅,等候客来。威东夫妇来拜年,即留之晚餐。默存来,靳以来,嗣群来,西禾来,Headley来,萧乾来,McAleary来,谈笑颇欢,酒喝得不少。近十时,客始散。
  二十一、3月14日:十一时许,默存来,慰堂来,觉明,傅雷,屈,顾,苏,玄伯,森老等陆续来。在此午餐,喝白酒。三时许,散。
  二十二、4月27日:午睡。少顷,默存来,谈颇久。
  二十三、5月13日:至孙(大雨)宅,到者有大杰,默存夫妇及健吾等,谈颇畅。九时,散。
  二十四、5月24日:六时许,萧乾来,默存夫妇来,嗣群来,起潜来,玄伯来,王崇武偕李君来,森老来。谈论古事及版本,甚欢。十时许,散。
  二十五、5月29日:十二时许,至玄伯宅,午餐。有乔大壮,马慕轩,默存,起潜等。菜甚精而酒不佳。四时许,回。
  二十六、6月10日:六时许,予同、伯祥来,默存来。顾起潜来,周连宽来,在此晚餐。谈得颇畅快。十时许,散。
  日记中多次(第五、八、十四、十六、十九和二十一条)出现的“慰堂”是蒋复璁。他是南京的中央图书馆馆长。抗战胜利后,钱锺书应聘为该馆英文总纂,郑振铎是中文总纂。钱锺书编的《书林季刊》创刊于1946年6月,至1948年9月停刊(参看日记第十六条)。其中有不少钱锺书写的英文书评。另外,钱锺书同时还担任英国文化委员会文化丛书编辑委员。日记第二十条所提到的Headley就是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上海的负责人。(汤晏《钱锺书传》)
  汪荣祖说:
  自抗战胜利以来,钱锺书夫妇所属的文化圈内,几乎都是学者、作家,大多厌恶国民党的统治,不满社会经济的现状。他们有较多往来者如郑振铎、傅雷、陈西禾、王辛笛、徐森玉、徐燕谋、刘大杰、顾廷龙、张联芝、曹禺、巴金、唐弢、柯灵等人都留在大陆;只有少数人如蒋复璁等转往台湾。(《槐聚心史》)
  这段话可以说是对郑振铎相关日记的精炼概括;或者说,郑振铎日记是对钱锺书20世纪40年代末在上海的文化生活松散真实的注脚。
  当然,这并不能包括钱锺书在上海的全部重要交际,甚至是和郑振铎有关的。杨绛曾说,钱锺书参加过一个送别胡适的宴会,同席有郑振铎(《怀念陈衡哲》)。钱锺书自己回忆说:“上海解放前一年,合众图书馆主人叶景葵先生请胡适博士在家吃饭,弟与郑西谛先生皆被邀作陪。”(钱锺书致汪荣祖信1984.7.17)这大概是1948年下半年的事,但郑振铎期间的日记没有存留。我们也弄不清叶景葵和日记第十四条的叶葵初是否同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钱锺书夫妇决定重返清华,于是举家北上,从此,离开了上海的文化圈子。但他并没有忘记那些峥嵘岁月中的日子和交谊。1974年,在给王辛笛的一首诗中写道:
  雪压吴淞忆举杯,卅年存殁两堪哀。
  何时榾柮炉边坐,共拨寒灰话劫灰。
  并自注:
  忆初过君家、冬至食日本火锅、同席中徐森玉、李玄伯、郑西谛三先生陈麟瑞君皆物故矣。
  这次深情款款的聚会,我们在郑振铎日记里也查不到。
  (作者系文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文学地理学似乎方兴未艾。这也难怪,因为文学与地理本来就亲如一家,《水经注》即可作如是观。现代作家在其笔下,更是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地理空间:福克纳守着一块邮票大小的土地耕耘,名扬天下;莫言扎在高密东北乡的世界里写作,得了诺奖。以前赵树理开创了山药蛋派,孙犁打造了荷花淀派,实际上也是文学与地理的结盟。所以,《文化地理学》的作者迈克·克朗才说:“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塑造了那些地理景观”,“文学与其他新的媒体
廖四平的《當代长篇小说的桂冠:莫言长篇小说研究》(以下简称《桂冠》)是一部关于莫言长篇小说研究的专著,包括总体研究和个案研究两个部分:总体研究把莫言的全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内容、审丑、主题、艺术表现、传承、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个案研究把莫言的每部长篇小说都作为独立个案,分别从内容、人物、主旨、艺术表现、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研究。总体研究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个案研究条分缕析、精微细致。
朱辉是我当代文学阅读视野中一直追踪的阐释对象,他不是大红大紫的创作明星,亦非依靠奇谈怪论取悦读者的写作者,从开始有作品问世以来,他始终以精细的笔法创作和独特的审美抒发致力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但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内心的不安却逐渐加深起来,我隐约地感觉到朱辉的小说创作,从题材的选取到叙述视角的定位上都隐藏着走向媚俗的危机,特别是阅读完他的《面孔轶事》《电话时代的爱情》等短篇小说后,这种感觉尤甚。而
我认识曹先擢先生的时候,他已经年近八十,退休多年。那是2010年的夏天,为了做一个关于普通话审音的访谈,我专程上门去打扰曹先生。在我,那原是存在于论文、著作上的一个名字,没有具体形象的。电话里听起来中气很足,有口音,讲话比较慢,好像是希望我能听清楚每个字,不要遗漏,不要听错似的。  方庄小区的楼长得都一个样,我转了一阵子才找到9号楼,出了电梯又转了一阵子才找到门牌。铁门敲起来哐啷哐啷响,我惶恐地觉
19世纪中叶,西方掀起了探险热潮。探险家们或者出于对未知的神秘世界探索,或者出于侵略的动机,或者为了个人名望,或者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探险家们形形色色,有海军军官,有外交官,有医生,有传教士,也有报刊记者,他们深入北极、非洲和中国西南边疆等地进行探险,写下了数不清的探险著作。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耳闻目睹了这些神奇的西洋探险故事,将其记入《伦敦与巴黎日记》中,使后人得以了解这一段神秘且绚丽多彩的历史。
楚雄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具有丰富的民间史诗传统。以《查姆》《梅葛》为代表的彝族创世史诗,描绘出古代彝族先民的劳动斗争和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是研究彝族历史、社会、思想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资料。楚雄的先民在劳动中以歌助力,以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习俗、生活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具有深厚的社会现实内涵。叙事长诗《赛玻嫫》,抒情长诗《哭嫁歌》,彝族民间故事罗牧阿智的故事和
著名语言学家曹先擢先生1932年出生于浙江长兴,于2018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曹先擢先生生前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历任北大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国家语委秘书长、副主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他胸怀天下,治学深受王力等语言学家的影响,在汉语文字、音韵、训诂、语法、音义关系、辞书编纂、汉语规范化等方面都有很大贡献;曾主持修订《新华字典》、主持编纂《新华词典》等辞书,担任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的关系,中国国内过去介绍较多的是美国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和结局的影响,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于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作用,而很少谈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国内历史进程的影响。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国内历史的走向上具有转折意义,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美国国内正处在进步主义运动主导下的“进步时代”。进步主义运动是一场始
自古及今,家书都是最能打动人心,也最为真实感人的文字。扬雄《法言》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家书就是真正的“心声”与“心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意思是,组织辞采于尺素之上,字里行间荡漾着方寸之心。这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最温柔的艺术”。  家书是最能表现亲人心灵的文字。抒写心灵的文字很多,不过,大都不是专门写给家人的,无论是“感天地,动鬼神”的诗文,还是“心
凡高深理论,多有相应之普及读物助其传播、流布。是故,这类普及读物成为读者追索新知的理论“阶梯”,常常对他们的人生抉择、思想轨辙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ABC》即是一本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键意义的宣传经典。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曾专门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 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