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教育认为,教学最有价值的成果恰恰不是用现成的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和更深刻的问题。本文坚持现代教学理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民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从“唤醒学生问题意识”、“拓宽学生问题视角”、“激发学生问题需求”、“应对问题教学挑战”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在思想品德课中实践问题教学法的有效策略。本文同时指出,问题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教师只有自觉加强思想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成功地实践问题教学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意识;问题视角;问题需求;教师素质
所谓问题教学法,即由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思维器官、发展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问往往只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即便是在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标准中,也总是注重教师根据情境的创设提出了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而极少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以及提出了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黑格尔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造教育同样认为,教学最有价值的成果恰恰不是用现成的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和更深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号离开课堂。
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创新始于问题,要成功地实践问题教学法、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增加,学生的提问能力却越来越弱,问题意识也越来越差,到了九年级,不少学生在学习上逐渐趋向“只听不讲”,更别说在课堂上向教师主动提问了。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我们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这就说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也不会是自发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唤醒和培养,需要在教师合理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学会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让学生乐意为求得“新知”而问。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每一个创造性行为都不吝啬赞扬与支持,那么,“课堂教学的多种教育功能就会被开发出来,成为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所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民主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因此,课堂的讲台已不应成为教师的专用阵地,学生同样可以到讲台上发布其调查结果,可以到讲台上与全体同学交流学习收获,也可以就国内外大事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如在教学“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讲台上与学生交流储蓄的种种好处,一位学生冷不丁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现在储蓄利息很低,还要交税,很不合算,还不如拿钱去买房或者炒股。” 他的这番话就像一把盐撒进了油锅,课堂顿时暴沸起来。但笔者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安静下来,也并没有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于是,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也引发了“国家为何一再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和房价、股市有没有联系”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不少学生为问题的争论而激动,为自己发现新的问题而欣喜。尽管这节课并没有完成“笔者计划中”的教学任务,但它对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无疑是有益的。
二、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拓宽学生问题视角
如果说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唤醒学生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前提的话,那么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则是问题教学走向成功的阶梯。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似乎已习惯于被问,很难有积极主动提问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思路,采取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训练形式来改变这一现状,从而拓宽学生的问题视角,使学生乐于提问、让学生有问可提。
思想品德课本来就应该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课程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一些典型材料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质疑、组织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就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设计一些辩论题,组织几场辩论赛,比如在讲到“金钱”问题时,笔者设计了“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并非万能的” 、“金钱是罪恶——金钱是个宝”等辩论题;在讲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又根据一则《一学生勇追罪犯被刺身亡》的报道设计了“这名学生是否应该勇追罪犯,他死得有无价值”的辩论题。在这些问题的论辩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无论是问题的正方还是问题的反方,都想方设法地组织材料回应对方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来质疑对方。
三、培养主体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问题需求
培养问题教学的主体情感体验,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只有接触生活,才能感受生活;只有感受生活,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不竭的问题需求。也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才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在有关“商品”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深入市场观察了解、亲身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学生们再次回到教室时,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是课堂,仿佛还沉浸在市场经济的真实生活中。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主体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内在需求。学生们不仅对“什么是商品”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了解,而且还积极发表了他们对观察到的各种市场现象的思考、分析和质疑。 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触生活、去了解市场经济的鲜活信息,不仅培养了问题教学的主体情感体验,而且还在走进生活、亲临市场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需求,而这种问题需求又反过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如在探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经营者如何站得住脚”这一板块专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2001年9月2号,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因陈馅做月饼而被查封、停产,几代人的基业毁于一旦。假如你是南京冠生园总裁,你将会如何?” 学生们积极调动生活积累,在努力感受体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的考虑东山再起,重新以质量取胜;有认为先改名换姓,等企业走出困境经社会认可后,再把名字改回来;有的说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开发新产品。等学生们充分发表意见后,笔者再告诉学生们南京冠生园最终是怎样重新站起来的。这样,学生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并在各种策略的比较中形成了新的思考、发现新的问题。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应对问题教学挑战
在思想品德课中成功地采用问题教学法,不仅需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视角和问题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适应。问题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虽然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但同时也会产生教师事先无法预料、较难控制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说,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对教师新的挑战。一般认为,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2.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3.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4.远见卓识,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5.较强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6.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7.民主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艺术。
当然,教师不是全能的先知,正因为这样,所以教师就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和业务进修,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问题而无力解决时,决不能遮遮掩掩,而应坦诚地承认自己学识的欠缺,并采取民主、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同时,教师也可适当露拙、适当示弱,以此激励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
以问题教学法组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肯定不会有创造。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宽学生的问题视角、激发学生的问题需求,让学生在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带着问题去思索与探究、由质疑而求异、由突破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顾明远.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2001.
[3]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1);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问题意识;问题视角;问题需求;教师素质
所谓问题教学法,即由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思维器官、发展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法。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问往往只是教师才有的“专利”,即便是在公开课、优质课的评比标准中,也总是注重教师根据情境的创设提出了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而极少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问以及提出了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黑格尔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创造教育同样认为,教学最有价值的成果恰恰不是用现成的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和更深刻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号离开课堂。
几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创新始于问题,要成功地实践问题教学法、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增加,学生的提问能力却越来越弱,问题意识也越来越差,到了九年级,不少学生在学习上逐渐趋向“只听不讲”,更别说在课堂上向教师主动提问了。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我们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无关系。这就说明,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也不会是自发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唤醒和培养,需要在教师合理的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学会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让学生乐意为求得“新知”而问。
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他们的每一个创造性行为都不吝啬赞扬与支持,那么,“课堂教学的多种教育功能就会被开发出来,成为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所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民主氛围中,学生才敢于质疑、勇于争论、善于思辨,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因此,课堂的讲台已不应成为教师的专用阵地,学生同样可以到讲台上发布其调查结果,可以到讲台上与全体同学交流学习收获,也可以就国内外大事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如在教学“存款储蓄,利国利民”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在讲台上与学生交流储蓄的种种好处,一位学生冷不丁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现在储蓄利息很低,还要交税,很不合算,还不如拿钱去买房或者炒股。” 他的这番话就像一把盐撒进了油锅,课堂顿时暴沸起来。但笔者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安静下来,也并没有急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于是,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时,也引发了“国家为何一再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和房价、股市有没有联系”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不少学生为问题的争论而激动,为自己发现新的问题而欣喜。尽管这节课并没有完成“笔者计划中”的教学任务,但它对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无疑是有益的。
二、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拓宽学生问题视角
如果说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唤醒学生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前提的话,那么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拓宽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则是问题教学走向成功的阶梯。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似乎已习惯于被问,很难有积极主动提问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思路,采取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训练形式来改变这一现状,从而拓宽学生的问题视角,使学生乐于提问、让学生有问可提。
思想品德课本来就应该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课程之一,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一些典型材料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质疑、组织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就思想品德课中的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设计一些辩论题,组织几场辩论赛,比如在讲到“金钱”问题时,笔者设计了“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并非万能的” 、“金钱是罪恶——金钱是个宝”等辩论题;在讲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又根据一则《一学生勇追罪犯被刺身亡》的报道设计了“这名学生是否应该勇追罪犯,他死得有无价值”的辩论题。在这些问题的论辩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无论是问题的正方还是问题的反方,都想方设法地组织材料回应对方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来质疑对方。
三、培养主体情感体验,激发学生问题需求
培养问题教学的主体情感体验,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只有接触生活,才能感受生活;只有感受生活,才有可能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去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不竭的问题需求。也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才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在有关“商品”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深入市场观察了解、亲身体验,然后再回到课堂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学生们再次回到教室时,他们似乎忘记了这是课堂,仿佛还沉浸在市场经济的真实生活中。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主体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的内在需求。学生们不仅对“什么是商品”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了解,而且还积极发表了他们对观察到的各种市场现象的思考、分析和质疑。 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接触生活、去了解市场经济的鲜活信息,不仅培养了问题教学的主体情感体验,而且还在走进生活、亲临市场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需求,而这种问题需求又反过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如在探究“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经营者如何站得住脚”这一板块专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2001年9月2号,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因陈馅做月饼而被查封、停产,几代人的基业毁于一旦。假如你是南京冠生园总裁,你将会如何?” 学生们积极调动生活积累,在努力感受体验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有的考虑东山再起,重新以质量取胜;有认为先改名换姓,等企业走出困境经社会认可后,再把名字改回来;有的说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开发新产品。等学生们充分发表意见后,笔者再告诉学生们南京冠生园最终是怎样重新站起来的。这样,学生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并在各种策略的比较中形成了新的思考、发现新的问题。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应对问题教学挑战
在思想品德课中成功地采用问题教学法,不仅需要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视角和问题需求,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素质与之相适应。问题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虽然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但同时也会产生教师事先无法预料、较难控制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从这一点上说,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也是对教师新的挑战。一般认为,要成功地实施问题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2.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3.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4.远见卓识,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5.较强的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6.开放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7.民主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艺术。
当然,教师不是全能的先知,正因为这样,所以教师就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和业务进修,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问题而无力解决时,决不能遮遮掩掩,而应坦诚地承认自己学识的欠缺,并采取民主、平等、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同时,教师也可适当露拙、适当示弱,以此激励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
以问题教学法组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学习内容和好的学习方式。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肯定不会有创造。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宽学生的问题视角、激发学生的问题需求,让学生在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带着问题去思索与探究、由质疑而求异、由突破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顾明远.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2001.
[3]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