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5世纪开始,斯里兰卡等地盛产的香料引起诸多海上强国的争夺,成为“地理大发现“的诱因。而其中,达伽马率领的葡萄牙船队捷足先登。
作为“世界三大红茶”之一,最早移植于中国的斯里兰卡红茶深受世人喜爱,斯里兰卡政府甚至不惜以国家符号“持剑狮王”作为防伪标志。
斯里兰卡盛产各类宝石,许多世界顶级蓝宝石珍品,如纽约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印度之星”、英国女王皇冠上的“蓝色佳人”等,都出自于斯里兰卡。
在古老的僧伽罗语中,“斯里兰卡”是“光明富饶的土地”之意,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特别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在斯里兰卡岛上,生长着数不清的奇花异草,很多都是宝贵的资源,比如那曾引发世界地理剧变的特殊植物——香料植物。
斯里兰卡岛上香料植物种类丰富,肉桂、大王椰、番红花、丁香、柠檬草、胡椒等,在岛上皆有出产。中世纪时,欧洲由于防腐和调味的需要,对于香料的需求异常巨大,导致香料成为非常贵重的交易品,一度有“一颗胡椒一两黄金,一条命换不回一颗胡椒”的说法。当时欧洲最受欢迎的香料莫过于肉桂、胡椒、丁香等,而品质最好的肉桂仅产于斯里兰卡。
最初,香料基本上为阿拉伯人所垄断;后来,威尼斯人垄断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香料贸易,后来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又几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东部,这严重阻碍了“香料之航”的顺利进行,这让对香料异常渴求的欧洲人不得不将目光重新投向大海和新航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
香料之国
“地理大发现”的诱因
郑和舰队离开60多年后,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领的一支由4艘船只组成的船队抵达印度,后来葡萄牙船队在1521年又登陆斯里兰卡。葡萄牙人上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寻找所谓的财宝,当他们得知这里盛产香料时,整个船队都欣喜若狂。他们十分得意,在岸边竖立了一根标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根标柱象征着葡萄牙的主权。
葡萄牙人仗着坚船利炮,迅速打开了局面,在离科伦坡不远的尼甘布建立了落脚点。随后,他们又把来此收购香料的阿拉伯商人赶走,意图将所有香料据为己有。为了保护香料贸易,他们还在科伦坡建设了保护香料贸易的武装据点。
葡萄牙人没有想到的是,觊觎香料贸易的并非海盗,还有一些新兴的海上强国,比如荷兰。葡萄牙人在斯里兰卡的残暴统治,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他们派出特使向荷兰求援,正好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打算插手香料贸易,双方一拍即合。1656年,荷兰舰队开到斯里兰卡,攻克科伦坡,将葡萄牙人彻底赶出了斯里兰卡,把这里变为荷兰的殖民地,斯里兰卡的香料贸易也为荷兰所接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荷兰人并没有享受到多少好处,很快就被新兴的海上霸主英国人赶出了斯里兰卡。1802年英法两国签订了亚眠条约,斯里兰卡被正式宣布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人民几经斗争,终于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定国名为“锡兰”。1978年8月16日其新宪法颁布后,又才改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随着茶叶贸易的兴起,再加上后来的香料工业出现,兴盛了几个世纪的香料贸易在20世纪一直有所起伏、衰落。不过,如今的香料虽非贵重物品,但在斯里兰卡的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可或缺的。斯里兰卡人喜欢一日三餐食用咖喱,斯里兰卡的咖喱与印度咖喱不同,完全由咖喱叶、胡荽子、大茴香、肉桂研磨混合而成,味道浓烈,从科伦坡到康提,一路上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香料园,斯里兰卡人也会把各种香料加工成食用、医用或化妆品的香料成
品出口——这也是斯里兰卡出口换汇的重要项目之一,被斯里兰卡人称为“新时代的香料之航”。
红茶之国
国家符号做防伪标志
提到斯里兰卡特产,人们想到最多的应该是红茶,那橙红明亮的茶汤,上面还带有金黄色的光圈,饮一口嘴里满是薄荷、铃兰的芳香,回味悠长,是不少人最爱的下午茶品种。但很多人不知道,茶叶并不是斯里兰卡的原生植物,而是舶来品。
19 世纪之前,斯里兰卡岛上并没有茶叶种植。如上所述,19世纪初,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之后,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斯里兰卡的统治权。统治初期,为发展除香料之外的贸易,英国人还引进过咖啡和橡胶在斯里兰卡种植,但由于病虫害等各种原因,终告失败。
后来,不甘心的英国人引进了茶叶,由于斯里兰卡的地势中间高,周围低,当季风吹过岛中央海拔 2000 多米的山脉时,降下了丰沛的地形雨,再加上热带的光照,竟然让这里的茶叶生长得出奇的好。
在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推广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詹姆斯·泰勒,他本人也被视为斯里兰卡茶园的鼻祖。1852年,詹姆斯和无数做着海外发财梦的英国人一样,远渡重洋到了斯里兰卡,在这里生活多年后,他看到了茶叶种植的发展潜力,于是便从中国南部的山区买了几株古茶树,引种到斯里兰卡的北部高地,培育后拓展出了斯里兰卡第一个茶园,然后创立了茶叶加工厂,将茶叶加工后运送到伦敦进行拍卖——在这次拍卖会上,斯里兰卡的红茶以独特的口味和颜色,迅速征服了到场的达官显贵,因而声名大震。
此后,斯里兰卡的红茶种植量和出口量迅速攀升,到了1890年,其出口量已经接近2.3万吨,深深地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到19世纪末,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已经彻底产业化。为了把山区出产的茶叶运出来,英国人还特意规划了一条铁路,从山里一直通到首都科伦坡,这条铁路线至今仍在使用,是当地人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 如今,斯里兰卡的茶叶年产量近30万吨,是世界第一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年产值在 10 亿美元左右,约占整个国民总收入的 15%。为了规范斯里兰卡红茶的出口,斯里兰卡政府茶叶出口主管机构还统一颁发了“锡兰茶质量标志”——持剑狮王标志。这同时也是斯里兰卡国旗上代表国家的符号,只有拥有此标志的斯里兰卡红茶,才是经过政府认可的纯正红茶。
宝石之国
世界顶级蓝宝石的故乡
除了香料和红茶,斯里兰卡的地底还埋藏着众多宝贝,比如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紫水晶、翡翠等40多个宝石品种,称其为“宝石之国”毫不为过。
在基督教的《圣经》中,曾记载着把宝石从斯里兰卡运到所罗门国王宫廷的故事;而在中国高僧法显所著的《佛国记》中,也明确提到了斯里兰卡盛产瑰丽的宝石。曾有专家研究过斯里兰卡的地质情况,发现印度洋板块在漂移、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高温高压,使得这里的岩石再结晶,从而孕育出了种类繁多的宝石。
在斯里兰卡,几乎每个山丘都曾有发现宝石的历史,这里90%的土地中含有各类宝石及半宝石类的石头。斯里兰卡人很早就开始开采宝石,阿拉伯人在中世纪就把这里的宝石贩卖到欧洲,颇为各国王室和贵族所青睐。16世纪葡萄牙崛起后占领斯里兰卡,当地的宝石更是被葡萄牙人当作军费的来源。
斯里兰卡众多的宝石中,最出名的是蓝宝石,闪烁着神秘色彩的蓝宝石被斯里兰卡人视为驱邪的吉祥物,代表蓝天白云和五谷丰登,是“灵魂的宝石”。这里的蓝宝石又名“矢车菊蓝”和“孔雀蓝”,以绝好的清晰度和鲜艳的光泽而闻名世界。在世界顶级的宝石收藏中,许多蓝宝石珍品都来自斯里兰卡,如现珍藏在纽约历史博物馆、重达 563 克拉的“印度之星”,英国女王皇冠上重达423克拉的“蓝色佳人”,世界上最大的切割蓝宝石、重达 486 克拉的“东方蓝巨人”,都产自斯里兰卡。
位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以南65公里处的拉特纳普拉,就有着“宝石城”的美誉,这里不但是斯里兰卡宝石工业的中心,还是亚洲最大的宝石矿区。在拉特纳普拉,各种宝石采掘井随处可见,在这里可以看到宝石由采掘到加工的全部过程,轰动世界的“印度之星”正是在这里被挖出来的。
为了保护宝石这一支柱产业,斯里兰卡政府至今严禁机械化大规模开采宝石,所以当地至今采用古法开采宝石——这种古老的采掘方式用人力挖井,每口掘井的深度为2~5米,井口筑以简陋的工棚阻挡炙热的阳光,挖掘工在井底挖到泥土和沙砾后,将其装入竹制的容器内,然后吊送到地面,再运到河边或水渠边冲洗、淘去泥沙杂质,以便筛选工从剩下的沙砾中筛选。
筛选工一般由眼力精准、经验丰富的人担任,他们会对小石头逐一进行检查,选出其貌不扬、形状不规整的原宝石块,这种筛选有时可以找出一两颗原宝石,有时则一无所获。大多数原宝石将被送往市场进行评估,如果清澈透明不含杂质,将值很多钱。好的原宝石,特别是大块的,通常直接通过拍卖成交。
居住在拉特纳普拉的萨汉格,就经营着一家珠宝店,他的家族从事这一行已经三代了,而最近萨汉格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中文。因为近几年来斯里兰卡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萨汉格家里的店铺已经招了好几名会中文的店员,家里也专门嘱咐他必须要学会中文,因此他每周都去努沃勒埃利耶的中文培训班学习,以便将来拓展业务。如今,他不但知道中国有南北差异,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撒寒歌”,和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