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为基础,结合调研数据及相关学者分析,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意识的引导方式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引导方式
在大学生阶段,大部分学生经济不独立,而父母对于成年大学生已无法定抚养义务。所以说在经济消费方面,大学生是个人成长的特殊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活动的不断复杂化,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心理愈发的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以及心理的分析,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存在重要意义。
一、消费行为与心理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在选择、购买、使用以及评估等相关的产品服务时有意识的能动行为过程。而消费心理则指的是消费者在进行个人消费活动时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表现出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之间存在着交互与区别的关系:心理的消费的动机,行为是消费的表现。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的产生,而消费行为则能反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由于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所以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对消费行为与心理进行共同研究。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消费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在大学生个人财产分配方面,根据调查问卷,可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消费类别 生活消费 服饰消费 学习消费 人情消费 娱乐消费 百分比 30.18% 20.95% 20.03% 14.52% 14.32&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生活、服饰、学习三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导,学生也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辅之以必要的人情和娱乐消费。这样的消费分配相对而言是较为科学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大学生消费心理包括个性化和趋同心
大学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显示自我个性、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心理同样表现在消费上。此外,由于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化,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产生着相互影响,并且出现趋同现象。
3.大学生消费行为兼具冲动和理智
大学生消费需求与购买行为具有较强自主性和独立性;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并存;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在购买商品时比较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热衷于追随时代潮流,大学生消费动机與行为兼有冲动和理智的成分。
4.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与社会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不断增加,兴趣爱好也愈加广泛。 机会的增加使得学生们的消费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各大高校开放性的增加,学生们社会化消费的趋势也愈加明显,网购等现代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已经广为大学生所使用。在多媒体包裹的世界中,不仅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获取消费方面知识的社会渠道也愈发增多。然而,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极有可能收到各类社会风气的影响。
2.学校环境因素
大学校园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在我国当下的高校教育中,几乎没有专业的理财方面课程。学生在校园内接受到的财务管理相关教育基本以教授讲座和自我学习为主。学校正规的教育手段的空缺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父母的消费导向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在抚养子女长大成人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理财能力,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财商”(FQ;Financial Quotient)。唯有如此,才能尽到父母对于子女在消费能力培养方面的义务。
4.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观因素,价值观的逐渐成熟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消费方面具有相对合理的财产分配,而消费上缺乏完善的思维能力和消费行为习惯则是造成不健康消费的重要成因。作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主观因素,个人心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社会作为大学生校外消费环境的主要营造者,社会应在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正确消费风尚的方向上作出努力。通过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健全高校消费相关社团等方式,并辅之以网络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行为与心理,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文化,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心理的形成提供保障。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系统学习消费相关知识的最佳教育方式。高校应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制定具体的引导对策。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知识系统教育,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制定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通过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敦促大学生形成良好消费风气,促进绿色消费观念。
在家庭方面,父母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模式会对子女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想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就应与高校教育、社会政策积极配合。父母应作出良好的消费榜样并提供给子女适当的生活费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子女改正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习惯。
作为法律上的自然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在理财和计划消费方面根据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在日常消费实践中,大学生应学会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提升自我消费能力,为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而主体做出努力。
通过前文的探究,可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尚属合理范围之内,虽然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但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仍是大学生消费理念的主流。在提升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认知方面,需要社会、家庭、高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消费创造良好社会消费环境、家庭消费理念和消费技巧学习渠道,同时高校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积极的消费观念,在提升自身素养、加强消费能力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闰缨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引导分析.昆明大学学报,2004(l)
[2]刘志伟.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2(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心理;引导方式
在大学生阶段,大部分学生经济不独立,而父母对于成年大学生已无法定抚养义务。所以说在经济消费方面,大学生是个人成长的特殊阶段。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活动的不断复杂化,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心理愈发的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以及心理的分析,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存在重要意义。
一、消费行为与心理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在选择、购买、使用以及评估等相关的产品服务时有意识的能动行为过程。而消费心理则指的是消费者在进行个人消费活动时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表现出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之间存在着交互与区别的关系:心理的消费的动机,行为是消费的表现。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的产生,而消费行为则能反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由于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所以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对消费行为与心理进行共同研究。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消费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在大学生个人财产分配方面,根据调查问卷,可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消费类别 生活消费 服饰消费 学习消费 人情消费 娱乐消费 百分比 30.18% 20.95% 20.03% 14.52% 14.32& ]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生活、服饰、学习三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导,学生也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辅之以必要的人情和娱乐消费。这样的消费分配相对而言是较为科学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大学生消费心理包括个性化和趋同心
大学是个人三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显示自我个性、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心理同样表现在消费上。此外,由于大学生生活的社会化,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产生着相互影响,并且出现趋同现象。
3.大学生消费行为兼具冲动和理智
大学生消费需求与购买行为具有较强自主性和独立性;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心理在大学生消费中并存;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在购买商品时比较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热衷于追随时代潮流,大学生消费动机與行为兼有冲动和理智的成分。
4.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与社会化。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大学生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不断增加,兴趣爱好也愈加广泛。 机会的增加使得学生们的消费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各大高校开放性的增加,学生们社会化消费的趋势也愈加明显,网购等现代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的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广播电视等传播途径已经广为大学生所使用。在多媒体包裹的世界中,不仅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获取消费方面知识的社会渠道也愈发增多。然而,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极有可能收到各类社会风气的影响。
2.学校环境因素
大学校园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日常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在我国当下的高校教育中,几乎没有专业的理财方面课程。学生在校园内接受到的财务管理相关教育基本以教授讲座和自我学习为主。学校正规的教育手段的空缺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是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环境之一,父母的消费导向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在抚养子女长大成人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理财能力,努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财商”(FQ;Financial Quotient)。唯有如此,才能尽到父母对于子女在消费能力培养方面的义务。
4.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观因素,价值观的逐渐成熟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消费方面具有相对合理的财产分配,而消费上缺乏完善的思维能力和消费行为习惯则是造成不健康消费的重要成因。作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主观因素,个人心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建议
社会作为大学生校外消费环境的主要营造者,社会应在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正确消费风尚的方向上作出努力。通过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健全高校消费相关社团等方式,并辅之以网络等媒体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行为与心理,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文化,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与心理的形成提供保障。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系统学习消费相关知识的最佳教育方式。高校应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制定具体的引导对策。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知识系统教育,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制定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通过多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敦促大学生形成良好消费风气,促进绿色消费观念。
在家庭方面,父母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模式会对子女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想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就应与高校教育、社会政策积极配合。父母应作出良好的消费榜样并提供给子女适当的生活费用与学校、社会共同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子女改正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习惯。
作为法律上的自然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在理财和计划消费方面根据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在日常消费实践中,大学生应学会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提升自我消费能力,为成为一个成熟的消费而主体做出努力。
通过前文的探究,可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尚属合理范围之内,虽然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但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仍是大学生消费理念的主流。在提升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认知方面,需要社会、家庭、高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消费创造良好社会消费环境、家庭消费理念和消费技巧学习渠道,同时高校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积极的消费观念,在提升自身素养、加强消费能力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闰缨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引导分析.昆明大学学报,2004(l)
[2]刘志伟.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