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它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字词句等基本功,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辨别和应变等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在加强基本功教学的同时,更注重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而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要求也不断提高,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浅谈自己在教学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时的一些做法。
一、先看阅读题的问题,再看课文
1.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
2.根据题目要求读课文。先让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初步感知短文大意。然后强调《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方法:“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也就是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最后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注精力自主阅读一遍课文,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
二、解决阅读理解题,分析课文
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相整合,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学生知识的认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有的词语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光彩所在。如《燕子》这一课中的“乌黑光亮”、“光彩夺目”、“鲜艳”这三个词。教学时应抓住它,引导学生精读深思,品赏玩味,由它辐射全篇,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教学中不能死抠词义,要有意识地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的注意力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上面引。
除此之外,我们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如:
1. 换一换,让学生在辨析中互释理解
对一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课文中换进去以后不改变课文或原句的意思,这样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熟知的事物,来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如《乌鸦喝水》中理解“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中的 “渐渐”就可用换词的方法来加以理解。
2. 做一做,让学生披文入境地理解
语文课的内容所表达的事物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对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的动词、形容词及优美句子,用文字和口头的解释,学生又难以接受,这时可辅以动作做一做,揣摸品味,从中悟出意思,从而体体会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上《比尾巴》时,教师教学到关键词,可以辅以动作。
3. 演一演,让学生形象地表现理解
特别是 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充当教材中的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陶冶。如教学《王二小》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为学生创造身临其中的氛围。
4. 读一读,让学生加深语言行为的理解
作者表情达意,体现在具体的课文之中,有的比较含蓄。要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加强朗读,从朗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加深对课文的语言行为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夏夜多美》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读以让学生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画一画,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理解
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化过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字——词——句结合的环境。让学生在说话写话中有形可仿。如在学了《蜜蜂引路》第三自然段后,可让学生根据写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句子,画一画它们的位置关系,既训练了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写一写,让学生在综合训练中变式理解
课堂上的巩固练习,从内容到形式大多要设计综合性变式的题型,安排一个从易到难的坡度,目的是及时复习,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一写”要有字、词、句方面的内容。
这六种途径综合地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具体有效地认识了课文里的事物。
最后思考: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用意是什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也就是短文的中心思想。这一步我一般要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合作,现各自进行思考,让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起合作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新疆皮山县木吉镇小学 845100)
一、先看阅读题的问题,再看课文
1.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关键的字、词或句子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
2.根据题目要求读课文。先让学生快速阅读短文,初步感知短文大意。然后强调《语文课程标准》的读书方法:“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也就是做到对阅读材料要一气呵成读完它,中间不能停顿或复读;尽量使用默读,达到在感知中认读,在速读中感知。最后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注精力自主阅读一遍课文,阅读的同时要用笔标出不懂的字、词或句子,以便及时解决。
二、解决阅读理解题,分析课文
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相整合,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拓展对学生知识的认识。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有的词语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是作者思想观点的光彩所在。如《燕子》这一课中的“乌黑光亮”、“光彩夺目”、“鲜艳”这三个词。教学时应抓住它,引导学生精读深思,品赏玩味,由它辐射全篇,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教学中不能死抠词义,要有意识地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的注意力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上面引。
除此之外,我们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如:
1. 换一换,让学生在辨析中互释理解
对一些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课文中换进去以后不改变课文或原句的意思,这样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熟知的事物,来理解新知识,认识新知识。如《乌鸦喝水》中理解“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中的 “渐渐”就可用换词的方法来加以理解。
2. 做一做,让学生披文入境地理解
语文课的内容所表达的事物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对那些表情达意比较深的动词、形容词及优美句子,用文字和口头的解释,学生又难以接受,这时可辅以动作做一做,揣摸品味,从中悟出意思,从而体体会思想感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如上《比尾巴》时,教师教学到关键词,可以辅以动作。
3. 演一演,让学生形象地表现理解
特别是 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充当教材中的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陶冶。如教学《王二小》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为学生创造身临其中的氛围。
4. 读一读,让学生加深语言行为的理解
作者表情达意,体现在具体的课文之中,有的比较含蓄。要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加强朗读,从朗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加深对课文的语言行为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如教学《夏夜多美》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多读以让学生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画一画,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理解
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化过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字——词——句结合的环境。让学生在说话写话中有形可仿。如在学了《蜜蜂引路》第三自然段后,可让学生根据写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句子,画一画它们的位置关系,既训练了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写一写,让学生在综合训练中变式理解
课堂上的巩固练习,从内容到形式大多要设计综合性变式的题型,安排一个从易到难的坡度,目的是及时复习,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一写”要有字、词、句方面的内容。
这六种途径综合地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具体有效地认识了课文里的事物。
最后思考: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用意是什么?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也就是短文的中心思想。这一步我一般要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合作,现各自进行思考,让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起合作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新疆皮山县木吉镇小学 8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