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使臻、王使璋、王惠月撰著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整理与研究》于2016年9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研究》将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文献尽可能地搜集、分类,从每一类书牍的格式出发,追本溯源,考其源流和发展演变过程,图文并茂,对敦煌书牍文献的研究卓然有成。下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辑稿》则将所搜集到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进行整理,按敕、表、奏状、上书、牒、榜、帖、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使臻、王使璋、王惠月撰著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整理与研究》于2016年9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研究》将敦煌所出唐宋书牍文献尽可能地搜集、分类,从每一类书牍的格式出发,追本溯源,考其源流和发展演变过程,图文并茂,对敦煌书牍文献的研究卓然有成。下编《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辑稿》则将所搜集到的敦煌所出唐宋书牍进行整理,按敕、表、奏状、上书、牒、榜、帖、状、启、书、委曲、谘和简札共十三类予以辑录,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分体、分类的敦煌书牍文献辑录本,便于研究敦煌學、唐宋史、历史文献学、中国文学的学者们参考和使用。书后还附录了《敦煌所出唐宋书牍相关人名索引》。
(沔水源)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笔者始终坚持认为,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影响敦煌大众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是自然的大众知识与思想。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就唐宋间敦煌大众来讲,对于道教的信仰和理解,同样是在大众思想的层面上。由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唐宋间敦煌地区道教大众化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道教;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
内容摘要:北魏汉化改制带给佛教美术的影响,除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和衣冠制度(“褒衣博带”)外,还表现为对山水场景的偏好以及空间再现技艺的渐趋成熟,因此是一次内在的“视觉方式”的转变;敦煌西魏壁画呈现出表现空间进深的初步尝试。共有三个工匠集团参与第285窟绘制:西壁由第一工匠集团完成,图像内容和画风具有强烈的西域风;第二工匠集团绘制东壁及北壁,尽管人物造型和服饰都采用汉化样式,但匠师未能理解中原
内容摘要:文章从佛陀认可的审美创意着手,阐述了佛教艺术形式的发展与演变情况,进而揭示了作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佛教艺术;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6-0026-03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Buddha’s approval of aesth
内容提要:《敦煌石窟美术史》以文献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图像的系统性与丰富性、语言的逻辑性与准确性,写作的严谨性与学术性,实现了敦煌石窟美术史研究的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成为继松本荣一《敦煌画の研究》之后又一部“纪念碑性”的著作,标志了21世纪敦煌学与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转折,其多重学术价值无疑将产生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史;敦煌学;敦煌石窟;十六国北朝 中图分类号:K879.21 文献标识码
内容摘要:受生信仰是从宋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民间在烧醮受生钱之时,往往还同时烧醮寄库钱,故而学者大多认为受生即是寄库。但是,寄库钱是向地府冥司预存钱财,以备死后支用,而受生钱则是填还冥司受生阴债,含义并不相同,两者应是并列关系,非等同关系。同时,烧醮寄库钱应是演变自丧葬习俗中“事死如事生”观念与佛教预修观念的结合;而受生钱信仰的出现则与唐代再生故事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可以说,佛教受生说对民间
内容摘要:为了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浙江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0—21日在敦煌研究院举行。来自法国、德国、英国、奥地利、比利时、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等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向会议提交论文108篇,其中有60
内容摘要:张涌泉新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提供了对中古时代写本文献认识和研究的基本路径。书中呈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汉字演化史了然于心;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征非常熟悉;实现了与写手的沟通,极大地把握了写手的原意;对研究写本的相关文献亦格外谙熟。职是之故,作者认为所有研究敦煌文献的专业工作者均应将该书列为必读之作,以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文末有作者对敦煌文献中的六个口语词(色、唱、坐、
12月28日上午,“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第三期在敦煌研究院敦煌艺术馆举行。应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的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教授、敦煌研究院赵声良副院长分别以《一带一路上的唐风古韵——丝路考古工地与唐诗创作现场》、《敦煌艺术与丝绸之路文化》为题做了学术讲座。 朱玉麒教授以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黑石号”唐代沉船为例,解析了这艘沉船上所装载的长沙铜官窑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的营造过程,历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窟内的塑像和壁画统一规划制作,各壁面的造像内容相互关联;其二是按照西壁→南壁和天井→北壁和东壁的顺序依次制作,由于施工途中计划改变,导入了新的构思和中原风格等壁画样式。笔者赞同后者之说。通过对北壁壁画的图像、样式、画技、材料、色彩、供养人像的构成和服装、供养人题记等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七幅壁画由四个不同的画家团队绘制。七幅说法图
王雪梅著《弥勒信仰研究》于2016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本书选取古代印度弥勒信仰为研究对象,借助保存至今的大量印度古代佛教文献及近现代以来陆续发表的考古资料,以古代印度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多角度、多层面地研讨弥勒信仰在印度的产生、发展、演变轨迹,从而揭示古代印度弥勒信仰的基本内涵、基本进程、基本特性及其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弥勒信仰研究》还将古代印度的弥勒信仰,與佛教其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