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评价一节体育课堂好坏的核心因素。《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根据可评价性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这点明了当今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难操作,可评价性差等。本文试图结合2012年在郑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体育优秀课例展示”及结合佛山市南海区上送的全国一等奖课例“篮球传切配合”和我区名师示范课例“篮球—直线运球”、“足球—脚背正面运球”,谈谈如何制订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与过程目标、单元目标紧密相连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离开了单元教学目标,它就像无本之末;脱离了课堂过程目标,它就像墙头草,经不起推敲。所以在教学目标制订时,就必须构建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练习过程目标的“一体化”模式,从而达到练习手段、课时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篮球传切配合”的学习目标见下表:
从下表看出:1.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突出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2. 课堂练习目标应紧扣课堂学习目标,才能形成体育课堂教与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机一致;3. 课堂学习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二、学习目标的制订应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新颖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样、灵活,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具体、细致地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又不得要领,甚至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教与学进行描述。
如在“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教学中,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为: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各种球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球感,从而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学习以及在练习中克服困难的精神。可以看出,学生在这节课中只是认识直线运球就可以了,不需要领会、理解、学习篮球直线运球的的技术动作要领;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完成直线运球,不知道能有多少学生能独立完成直线运球。所有的学习目标笼统、含混不清,教师对课堂、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
而“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可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设定:知识目标——70%学生在消极防守条件下学会传球、切入的正确方法;技能目标——通过一传一切配合(消极防守),2对2传切配合(消极防守),3对3教学比赛的练习,掌握传切配合的关键和技巧。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得分成功率达到70%以上。学习目标的练习条件、学生行为、学习标准,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三、学习目标的制订应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竞争性、比赛性,实事求是地进行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线”的精神。
在“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由于考虑到女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与男学生存在差距,教师适当降低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女学生在降低高度的篮圈上练习,使女学生的学习进度基本与男学生一致,并能保持高涨的练习热情。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要因人而异,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量的数据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薄弱项目的体能练习。
又如在“足球脚背正面直线运球”一课中,教学目标可设置为: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对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知晓率为100%;技能目标——通过脚背正面运球练习,使学生能在30米运球过程中脚推、拨球约15次,球基本能控制在离脚约2米范围内,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10%以上的学生达到熟练程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练习的主动性加大,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情感与社会参与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教师的情感与参与目标都是这样制订的: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这些目标非常的空洞,教师不知道要如何将目标贯彻,学生更加不清楚如何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情感与参与目标无法有效地达成。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情感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体,紧扣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对于“足球—脚背正面运球”的教学,教师可将情感与参与目标进行分解、细化,通过脚背正面运球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终身体育观念;通过竞赛、游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教师就能够清晰、明了地将情感、参与目标贯彻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学生也能更加有效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责任编辑 罗 峰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与过程目标、单元目标紧密相连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离开了单元教学目标,它就像无本之末;脱离了课堂过程目标,它就像墙头草,经不起推敲。所以在教学目标制订时,就必须构建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练习过程目标的“一体化”模式,从而达到练习手段、课时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篮球传切配合”的学习目标见下表:
从下表看出:1.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突出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2. 课堂练习目标应紧扣课堂学习目标,才能形成体育课堂教与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有机一致;3. 课堂学习目标应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二、学习目标的制订应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以目标引领内容的新颖模式,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样、灵活,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如何具体、细致地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又不得要领,甚至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教与学进行描述。
如在“篮球—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教学中,教师制订的学习目标为: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技能目标——通过各种球性练习,提高学生的球感,从而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学习以及在练习中克服困难的精神。可以看出,学生在这节课中只是认识直线运球就可以了,不需要领会、理解、学习篮球直线运球的的技术动作要领;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完成直线运球,不知道能有多少学生能独立完成直线运球。所有的学习目标笼统、含混不清,教师对课堂、学生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学习,没有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也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
而“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可对教学目标进行量化设定:知识目标——70%学生在消极防守条件下学会传球、切入的正确方法;技能目标——通过一传一切配合(消极防守),2对2传切配合(消极防守),3对3教学比赛的练习,掌握传切配合的关键和技巧。在消极防守的条件下,得分成功率达到70%以上。学习目标的练习条件、学生行为、学习标准,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三、学习目标的制订应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即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体育教学的趣味性、竞争性、比赛性,实事求是地进行分层教学,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线”的精神。
在“篮球传切配合”一课中,由于考虑到女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与男学生存在差距,教师适当降低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女学生在降低高度的篮圈上练习,使女学生的学习进度基本与男学生一致,并能保持高涨的练习热情。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要因人而异,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量的数据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薄弱项目的体能练习。
又如在“足球脚背正面直线运球”一课中,教学目标可设置为: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对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知晓率为100%;技能目标——通过脚背正面运球练习,使学生能在30米运球过程中脚推、拨球约15次,球基本能控制在离脚约2米范围内,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脚背正面运球技术,10%以上的学生达到熟练程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增强,练习的主动性加大,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情感与社会参与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教师的情感与参与目标都是这样制订的: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这些目标非常的空洞,教师不知道要如何将目标贯彻,学生更加不清楚如何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情感与参与目标无法有效地达成。因此,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情感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体,紧扣单元、课时教学目标。
对于“足球—脚背正面运球”的教学,教师可将情感与参与目标进行分解、细化,通过脚背正面运球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终身体育观念;通过竞赛、游戏,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样教师就能够清晰、明了地将情感、参与目标贯彻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学生也能更加有效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