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这样的教育理念: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一课一得”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新课改倡导“一课一得”,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那么在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去实施呢?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围绕作文教学专题研究,我多次深入一线教学听作文课。课堂上,多数教师所教的知识如浮光掠影,面面俱到。短短的四十分钟,既要顾这个目标,又要顾那个目标。而热闹的课堂背后,留给学生的却是少之又少,学生知识不能内化,技能不能熟练。一节作文指导课下来,教师忙忙碌碌,而绝大多数学生作文仍无从下手。例如,一位老师的习作教学指导课《我敬佩的一个人》分五步走:教会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围绕“敬佩”,启发学生选材;理清写作思路,分清详略写;出示范文,加以引导;教给开头和结尾的一些方法。这样指导可谓有条不紊,思路可谓一目了然,环节可谓步步深入,一切似乎无可挑剔。可等老师讲完下来,学生仍无头绪,不知该怎样写作文。这时,教师抱怨学生:“教得那么清楚了,怎么还不会?”仔细分析,我觉得问题出在老师的指导上。因为老师指导时面面俱到;平均使用时间,没有训练重点;没有突破写这次习作的难点;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唤起学生生活原型,激發写作欲望;也没有教给学生形之有效的作文方法。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很苦,而效果甚微。
二、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我们的实践研究,如何创新课堂作文教学思路,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只有我们教师的“导”有效落实了,学生的“写”才能分步落实,文章也才会出彩。那么,作文指导课,我们的教师应如何去“教”,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关键是重在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引导观察和思维,开拓思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无非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不少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常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打开习作的思路。如一位教师在上《介绍我自己》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再让同桌说说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某些方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引导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能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快乐习作。当然,一些作文题材是无法当堂进行观察的,比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像这类作文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围绕“难忘”唤起学生的记忆,打开习作的思路,找生活中相关的事。比如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生活,找到“学溜冰这件难忘的事”,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学溜冰”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学生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围绕单元训练的重点,教给方法,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
有些学生手头有了材料,但作文仍然写不好,这就是表达能力差或不会抓重点表达的问题了。作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在指导观察、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难,使他们作文时既“言之有物”,又“有物能言”。可是,许多作文课,老师总担心学生不会写,全权包揽怎样选材,怎样写详略,怎样写具体,怎样开头和结尾……这种套用数学公式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又以《介绍我自己》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指导外貌怎么写,性格有哪些,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范文引导等等,学生的作文多会千人一面。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畅说的基础上,围绕该单元训练的重点“说真话,写个性”,指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等众多方面中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自由表达出来,相信学生的习作会给我们教师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三)有效科学进行小练笔,解决学生“写得怎样”的问题
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有效指导学生科学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读写结合,一课拾一得,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1)经常写感受、体会。学习一些感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笔记下来。
(2)仿写句、段、篇。根据句段的一些特点仿写。
(3)续写结尾。如学生读了《凡卡》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爷爷能收到吗?凡卡以后会怎样地生活呢?请你发挥想象力,接着课文末段写一写。
2.写作与生活结合,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我们要鼓励学生表达生活中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勇军.营造学生的写作生活[J].中学语文教学,2011(1).
[2]赵小飞.注重情境创设,提高作文效率——体验式作文情境创设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19).
(编辑:郭恒)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围绕作文教学专题研究,我多次深入一线教学听作文课。课堂上,多数教师所教的知识如浮光掠影,面面俱到。短短的四十分钟,既要顾这个目标,又要顾那个目标。而热闹的课堂背后,留给学生的却是少之又少,学生知识不能内化,技能不能熟练。一节作文指导课下来,教师忙忙碌碌,而绝大多数学生作文仍无从下手。例如,一位老师的习作教学指导课《我敬佩的一个人》分五步走:教会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围绕“敬佩”,启发学生选材;理清写作思路,分清详略写;出示范文,加以引导;教给开头和结尾的一些方法。这样指导可谓有条不紊,思路可谓一目了然,环节可谓步步深入,一切似乎无可挑剔。可等老师讲完下来,学生仍无头绪,不知该怎样写作文。这时,教师抱怨学生:“教得那么清楚了,怎么还不会?”仔细分析,我觉得问题出在老师的指导上。因为老师指导时面面俱到;平均使用时间,没有训练重点;没有突破写这次习作的难点;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唤起学生生活原型,激發写作欲望;也没有教给学生形之有效的作文方法。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很苦,而效果甚微。
二、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我们的实践研究,如何创新课堂作文教学思路,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只有我们教师的“导”有效落实了,学生的“写”才能分步落实,文章也才会出彩。那么,作文指导课,我们的教师应如何去“教”,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关键是重在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引导观察和思维,开拓思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作文无非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不少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常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打开习作的思路。如一位教师在上《介绍我自己》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再让同桌说说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某些方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引导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能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快乐习作。当然,一些作文题材是无法当堂进行观察的,比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像这类作文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围绕“难忘”唤起学生的记忆,打开习作的思路,找生活中相关的事。比如一位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生活,找到“学溜冰这件难忘的事”,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学溜冰”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学生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写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围绕单元训练的重点,教给方法,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
有些学生手头有了材料,但作文仍然写不好,这就是表达能力差或不会抓重点表达的问题了。作文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在指导观察、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困难,使他们作文时既“言之有物”,又“有物能言”。可是,许多作文课,老师总担心学生不会写,全权包揽怎样选材,怎样写详略,怎样写具体,怎样开头和结尾……这种套用数学公式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又以《介绍我自己》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指导外貌怎么写,性格有哪些,特点是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范文引导等等,学生的作文多会千人一面。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畅说的基础上,围绕该单元训练的重点“说真话,写个性”,指导学生从性格、爱好等众多方面中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自由表达出来,相信学生的习作会给我们教师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三)有效科学进行小练笔,解决学生“写得怎样”的问题
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有效指导学生科学进行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1.读写结合,一课拾一得,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1)经常写感受、体会。学习一些感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笔记下来。
(2)仿写句、段、篇。根据句段的一些特点仿写。
(3)续写结尾。如学生读了《凡卡》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爷爷能收到吗?凡卡以后会怎样地生活呢?请你发挥想象力,接着课文末段写一写。
2.写作与生活结合,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我们要鼓励学生表达生活中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勇军.营造学生的写作生活[J].中学语文教学,2011(1).
[2]赵小飞.注重情境创设,提高作文效率——体验式作文情境创设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9(19).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