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度责任感 教学实践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三、解决的问题
1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 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内容设计
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了初中英语在角色表演一信息处理—语义重建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现分述如下:
1 角色表演活动:每单元课的对话练习时,我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创设具体、丰富、真切的情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编自演,尽量把所学的词语用到对话中去。
2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
3 语义重建:语义重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口头表达开始,逐渐上升到书面表达形式。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构成了一个右梯度连续的系列过。
五、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讨论噪音较大,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等等。所以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 合理分组
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 明确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3 弄清学生的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
4 评价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度责任感 教学实践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三、解决的问题
1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 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内容设计
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了初中英语在角色表演一信息处理—语义重建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些做法。现分述如下:
1 角色表演活动:每单元课的对话练习时,我指导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结合学习内容,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创设具体、丰富、真切的情景,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编自演,尽量把所学的词语用到对话中去。
2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
3 语义重建:语义重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口头表达开始,逐渐上升到书面表达形式。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构成了一个右梯度连续的系列过。
五、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课堂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如学生难以在公众面前发言,小组讨论噪音较大,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讨论任务,而某些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等等。所以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 合理分组
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 明确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
3 弄清学生的责任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能力。学生在团队里所学习和形成的能力在自己以后的独立工作中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感。
4 评价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