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在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人生观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学校和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学生不想学、教师没劲教、教学课时较少、地理教学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对如何摆脱地理教学的困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3-01
  中学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的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功能。但是,现实却是学校、学生普遍都不重视地理课,出现了学生不想学、教师没劲教、地理课时得不到保证、地理教学流于形式等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地理教学要想在困境中走出一条新路,巩固地理教学的阵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实现地理教育的功能,地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要效率。
  一、科学调动学习主动性
  1、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都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知国情、树爱国心、立报国志,以及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其内在的学习需要自然就会被唤醒,从而激发正确的地理学习动机。
  2、培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展现地理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地理课就能为学生所喜爱。例如,在学习“日界线”知识时,日界线的计算法则是教学难点,学生很难记住,不解决这一难点,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此时可引用趣事:一只前进中的海轮上,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后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姐姐年龄大一天。试问她们出生在何地区,为什么?学生兴趣马上来了,就连班上成绩最靠后的学生也动起脑筋来。这样,单纯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
  3、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压抑了学习主动性,严重束缚了思维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细心、耐心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思维。例如,课堂上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好好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若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即使不成功,要宽容学生的过错,保护他们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自信心。
  二、启迪创新思维
  1、鼓励质疑是关键。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大胆怀疑,喜欢寻根究底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特征。爱因斯坦说:“我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起源于好奇心”。所以,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的火花,鼓励学生敢于逾越常规现象,质疑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去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学习“全球气候变暖”时,课本给出的结论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杯水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未溢出;还有的学生则提出:气候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以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俄罗斯对气候严寒的西伯利亚的开发难度会相应降低等。这两个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全球变暖带来不利影响的思维定势,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训练发散思维是重点。 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可帮助人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灵活思维的能力。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发新知,发掘思维潜能。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讨论“黄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进而总结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得出“奔流到海可复回”的新结论。此外,还可以提出“井水可犯河水”、“太阳从西边出来”等与常规思维相逆的地理概念,从另一层面揭示地理事物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维持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之一。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与教师教学语言呆板、缺乏艺术性有关。地理学科涉及到许多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由于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对地理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一些教材内容因此变得枯燥无味。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用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描述,把枯燥的内容讲活,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起到吸引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常描写某种地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用文学作品的诗句,能够体现地理教学的“语言美”、“文学美”、“形象美”和“艺术美”,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习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气候的垂直变化时,引用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说明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在学习“长江三峡”时,吟诵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让学生领会顺水而下、水流湍急的长江三峡情景。
  四、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和生产实际
  课堂教学中广泛而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使地理教学反映时代要求,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地理知识的使用就在身边。如分析本地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特点及成因,指出对家乡经济建设的利弊,提出合理利用、趋利避害的措施;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知识后,对本地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规划发展方向;利用所学工业、城市、交通知识,对本地工业布局、城区规划、交通选线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论证,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有东西可学,学后能用,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有利于巩固地理学科的地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重视地图教学
  地图直观、简明地表述了地理事象及其特征,它是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中注意使用地图,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避免学生走进“读死书”的死胡同,有助于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的做法紧密结合运用,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的地理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地理教学就能挣脱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9-02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经常练习写作,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听说能力,还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促使学生勤复习、多思考。通过对一词一句的反复推敲,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使用英语写作是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了一定的英语思维能力,英
期刊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3-01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得昼夜不息。”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为此,我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家利用花盆种植蔬菜和花卉,为学生组织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丰富其生活阅历,尽量去满足那一双双渴望而好奇的眼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48-01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怕上作文课,因为作文教学难度大,耗时费力,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未必见长;学生也怕写甚至厌恶写作文,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退步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缺少与学生的沟通。  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6-02  “作文作文伤脑筋,不作又不行”,这是我上小学时在学生中间流传的一名话。这句话充分地表现了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的心理。在教学道路上,我在学生们的身上,也看到了同样的问题。这常常让我疑惑:他们的生活是比较丰富多彩的,每天耳闻目睹的事并不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面对作文无从下笔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中对语言教育提出“通过语言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在自主作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切合教学实际,从“拟题——指导——点评”三个环节分析如何在自主作文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自主作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文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让课程变成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有效性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变革,它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反思意识,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效益。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涵义即在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成学生终身发展。  【
期刊
【摘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对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尺度,教法恰当,就可以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7-02  我在从事高中英语一线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依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我多年的教学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要求建立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育教学;学生阅读;阅读教学;创造思维;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57-02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多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整体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造就了国人严谨的性格特点,而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属于一种创新思维,当下批判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因为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以下为笔者对何为批判思维、批判思维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批判思维做一下阐述,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做一下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批判性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