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科班的数学成绩劣于理科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几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尝试就针对差异,谈谈缩小文科与理科数学成绩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差异 对策
我连续几年接了高三的文科班,对于文科班数学成绩劣于理科班的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在高一时候必修部分学习时的差异不是太大,可是在文理分科后一年不到,文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与理科班的学生差异很大。而文科生的学习内容比理科生要少得多,反复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也比理科生多得多。可是结果理科生比文科生的分数要高得多。这种现象的存在我认为是文理科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基础的差异。目前流行的分班模式,以及家长和老师都把文科班当成“数差班”,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分班的条件,而是把自己的理科成绩是否优秀作为选择的唯一的依据。尤其是数学成绩不好,甚至于家长都用数学不好来劝说孩子选择文科;那些数学或者理化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并不喜欢但擅长的文科。也有一些理科老师为保证自己班级成绩的稳定,会“劝退”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
2、信心的差异。由于基础的差异,和分班时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暗示,让文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了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信心不足,明显有应付现象。一遇到有些综合或者需要自己思考的问题往往没有信心坚持下去。
3、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差异。文科学生除了学习数学之外,学习的科目是英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等,这些文科学科的特点是记忆为主,读、记、默是常见的方法,有些习惯用法是一种规定,记住就行。对知识掌握仅限于表面。对于一些需要深层次思考的数学问题,往往被表象迷惑,不能进行深度挖掘,利用隐含的条件进行解题。
4、做作业的方式差异。文理科的差异在作业时也表现得很明显。文科学生往往是先在书上或者课堂笔记上找到类似题后,然后是边看边做的模仿作业。并不是真正的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理科学生在理、化、生的学习中常常是一种应用数学的学习,所以在做数学作业时大多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运算能力的差异。文科学生除了数学课上以外几乎没有数学运算的时间,日积月累,运算能力相对来讲有些薄弱。而理科生在其他的课堂或者是作业上也能训练到运算能力。
由于文科生在学习数学上与理科生的种种差异,文科班的老师如果能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能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那么文理科的成绩差距要小得多。这两年我在文科班也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09年的高考中,文科班的成绩比同轨的物生班还要高一些,其中有部分学生突破150分(满分为160分,理科生也没有几个的)。现将探索的做法介绍如下:
1、要让学生相信老师,相信自己。一般高三换了老师之后,学生都有一种忐忑不安的等待。人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三第一周的课尤其重要。考点内容不要求多,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改变课堂学习方式。老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考纲,更要备学生的认知以及心理。每节课设置引入问题时要放低门槛,让大多数同学都要能思考,能解决这个引入问题。
3、改变例题评讲方式。文科老师要改单一的讲授方式为合作交流式,每道例题评讲, 按照波利亚的解题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4、加强课堂检测和课外的定时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习惯,可以从定时作业,指导学生先温习课堂内容再独立地完成作业。作业中有不会的,写下自己的疑惑,用“便利贴”的方式贴在作业上,老师在批阅作业时,以提示关键条件如何应用的方式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再次完成,反复这样,直至作业完成为止。这样虽然对一道题花的时间较多,但是是学生自己寻找出来的解答,效果比较好。能够改善强调次数很多但学生还是出错的状况。
5、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复习、归纳、反思的好习惯。整理好每道错题,找到它的错因。从每天反复一个知识点,每周反馈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每节课一张知识图,每周一张网络图,每章一张网络图做起,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反复。归纳每个章节的重要的知识与方法。从练习中找不足。从错题中寻找经验与教训。对于典型的习题,课后要加强“领悟”。
6、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凡是运算能口算不允许笔算,能笔算不允许用计算器计算。利用学习的空闲时间来进行运算训练,作业评讲中重视评讲算法与算理。
总之作为文科班的数学老师,要注意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的差异,工作要更加细致,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出发,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做足工作,把文科班学生的数学潜能充分挖掘,相信文、理科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会变小的。
【关键词】差异 对策
我连续几年接了高三的文科班,对于文科班数学成绩劣于理科班的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与思考。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在高一时候必修部分学习时的差异不是太大,可是在文理分科后一年不到,文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与理科班的学生差异很大。而文科生的学习内容比理科生要少得多,反复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也比理科生多得多。可是结果理科生比文科生的分数要高得多。这种现象的存在我认为是文理科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1、基础的差异。目前流行的分班模式,以及家长和老师都把文科班当成“数差班”,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理想当成是分班的条件,而是把自己的理科成绩是否优秀作为选择的唯一的依据。尤其是数学成绩不好,甚至于家长都用数学不好来劝说孩子选择文科;那些数学或者理化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并不喜欢但擅长的文科。也有一些理科老师为保证自己班级成绩的稳定,会“劝退”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
2、信心的差异。由于基础的差异,和分班时家长和老师的心理暗示,让文科班的学生对数学有了畏难情绪,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信心不足,明显有应付现象。一遇到有些综合或者需要自己思考的问题往往没有信心坚持下去。
3、学习方法与思维的差异。文科学生除了学习数学之外,学习的科目是英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等,这些文科学科的特点是记忆为主,读、记、默是常见的方法,有些习惯用法是一种规定,记住就行。对知识掌握仅限于表面。对于一些需要深层次思考的数学问题,往往被表象迷惑,不能进行深度挖掘,利用隐含的条件进行解题。
4、做作业的方式差异。文理科的差异在作业时也表现得很明显。文科学生往往是先在书上或者课堂笔记上找到类似题后,然后是边看边做的模仿作业。并不是真正的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理科学生在理、化、生的学习中常常是一种应用数学的学习,所以在做数学作业时大多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5、运算能力的差异。文科学生除了数学课上以外几乎没有数学运算的时间,日积月累,运算能力相对来讲有些薄弱。而理科生在其他的课堂或者是作业上也能训练到运算能力。
由于文科生在学习数学上与理科生的种种差异,文科班的老师如果能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能针对文科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那么文理科的成绩差距要小得多。这两年我在文科班也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在09年的高考中,文科班的成绩比同轨的物生班还要高一些,其中有部分学生突破150分(满分为160分,理科生也没有几个的)。现将探索的做法介绍如下:
1、要让学生相信老师,相信自己。一般高三换了老师之后,学生都有一种忐忑不安的等待。人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三第一周的课尤其重要。考点内容不要求多,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改变课堂学习方式。老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考纲,更要备学生的认知以及心理。每节课设置引入问题时要放低门槛,让大多数同学都要能思考,能解决这个引入问题。
3、改变例题评讲方式。文科老师要改单一的讲授方式为合作交流式,每道例题评讲, 按照波利亚的解题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
4、加强课堂检测和课外的定时作业。针对学生的作业习惯,可以从定时作业,指导学生先温习课堂内容再独立地完成作业。作业中有不会的,写下自己的疑惑,用“便利贴”的方式贴在作业上,老师在批阅作业时,以提示关键条件如何应用的方式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再次完成,反复这样,直至作业完成为止。这样虽然对一道题花的时间较多,但是是学生自己寻找出来的解答,效果比较好。能够改善强调次数很多但学生还是出错的状况。
5、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时间上要挤和钻,养成预习、复习、归纳、反思的好习惯。整理好每道错题,找到它的错因。从每天反复一个知识点,每周反馈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每节课一张知识图,每周一张网络图,每章一张网络图做起,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反复。归纳每个章节的重要的知识与方法。从练习中找不足。从错题中寻找经验与教训。对于典型的习题,课后要加强“领悟”。
6、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凡是运算能口算不允许笔算,能笔算不允许用计算器计算。利用学习的空闲时间来进行运算训练,作业评讲中重视评讲算法与算理。
总之作为文科班的数学老师,要注意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的差异,工作要更加细致,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出发,在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做足工作,把文科班学生的数学潜能充分挖掘,相信文、理科学生数学成绩的差距会变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