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德育养成中的功能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m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德育教育发展的问题,要加强中学德育。就必须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一)德育内容抽象空洞、脱离实际
  在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经常被政治课来代替。这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标只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宏观层面上,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不够。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二个自我中心阶段,其思想极易受社会影响,而社会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必然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关键是教给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空洞、抽象的内容。
  
  (二)德育方式简单灌输、途径单一
  长期以来,在中学德育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方法简单、形式单一。这种简单的、单向的、缺乏学生积极能动参与的灌输式教育,是一种教条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德育教育要求学生学会一种理念,用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真正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德育定位追求名利、缺乏实效
  长期以来,在教育思想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及其领导未能真正确立全面素质教育观,在德育考核、评价制度上,采用考分制,以学生学习成绩衡量教师、学校教育质量,以分数评价学生发展好坏,学生的品德转化成为分数。这样德育教育就成为一种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积淀中,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是在先秦时期奠定的,表现为儒家、道家等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对今天的影响最为深远。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崇尚圣贤,涌现出了许多文化圣人,而且名气很大。比如,儒圣孔孟、谋圣姜太公、道圣老子、墨圣墨子、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字圣许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等,他们不仅以其伟岸的人格为人们所敬仰,而且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创制了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
  中华传统文化在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和行为规范方面,通过评价、言说、交往等方式,教化社会成员、规范人们行为、保护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发展。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不仅是建立各种社会制度的价值源泉,也是我们建立一系列道德规范的价值尺度。它不仅包含着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更蕴涵着社会“应怎样”的价值观念。因此,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熏陶,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更容易被接受,从而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的对策思考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实践中
  古圣先贤为我们中华子孙留下了丰厚的民族精神,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精神;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追求和谐大同的精神。同时古圣先贤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品德,如讲信义、鄙欺诈,重诚实、鄙虚伪,讲勤劳、鄙安逸,重节俭、鄙奢侈。重刚直、鄙阿谀,重廉洁、鄙贪劣等。作为中学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这些思想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历史老师可以通过我们曾经遥遥领先的四大发明、汉唐时期遣汉和遣唐使的盛况、郑河下西洋航海壮举、明清初期科技实力等的介绍,激活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和敢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二)充分利用班主任的班会课
  中学班主任在中学生德育养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集榜样、导师于一身。一个好的班主任恰如在大海中破浪前进的大船上的舵手,角色定位鲜明、功能作用突出。因此,班主任除了平时在课堂内外,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身正为师”。还要通过种种善行义举彰显自己的道德品格,以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良好效应。此外,班主任应好好利用班会课,借助特定的事件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如在食堂看见学生浪费粮食时,可通过班会课讲故事的形式,加强对学生尊重劳动、感恩父母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汶川、玉树地震的班级献爱心活动,加强对学生珍爱生命、团结奉献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民族观点等方面的教育。
  
  (三)丰富第二课堂形成全面的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单单在放学路上所学到的东西要比课堂上学到的多得多。因此,要提升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特别是团支部老师一起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于第二课堂中育人。教育一旦摆脱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在潜移墨化或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化,其产生的效果是深刻的、持久的。如在清明期间,祭奠烈士时,可以化教育于肃穆的氛围中,使学生进发出为“继承先烈遗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通过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板报等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当前,在大中学校掀起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广大中学可以在清明、中秋、端午、春节等节日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话动,能够使青少年了解、熟悉传统文化,从而在活动中培养道德情操。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今,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更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这一点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创新思维     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中曾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为当今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实施创新教
我是一名基层地理教育工作者,走上讲台的那天我就立志把汗水、奋斗洒向这三尺讲台,可没有想到经历了新时代的教育革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我也慢慢走下那三尺讲台把那个小天地交给了学生,这几年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践,我不断发现问题、实践、再实践,就这样变化、变化、再变化,我经历了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一、追求教育实践的最佳效果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针
[摘要]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教育发展不均均衡和过于强调升学,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风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致使小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在班上开展以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给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创新,关键要明确职业价值观教育目标、创新职业价值观教育模式、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分析  一是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随着双向选择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由于读者不同的才智,不同的立场,切入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各异,在阅读中所感知到的文本形象自然就不同,被激发起的情感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阅历、身份、心境下去阅读同一作品,所想所感也会大相径庭。与此意义相同、说得更透彻的是鲁迅先生的一段名言:“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的是排满,流言家看的是官闱秘事。”  阅
记得魏书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许多学校把“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做为办学的宗旨。究竟学生的一切是什么呢?这实在值得我们教育者好好思考一下。  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办学人民才会满意?仅仅是让学生考高分,还是真正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提升?……现代教育成果证明:上学期间的“学习”,不是为了分数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知识的日新月异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谈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自学能力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考查,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的创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学应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朗读;教学;感情;能力    一、朗读的意义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读”是极为重要的,朗读是通过富有感情的艺
如何让班级管理井然有序,如何让教育手段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如何让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繁杂的班主任工作。这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我仅就在学生心理引导方面,谈谈平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学校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学生则是这个群体的主体构成,这就决定了学校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社会,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趋于多元化,孙子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那么对于處在叛逆期的高中学生而言,对其成长的引导需要
[摘要]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人固有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物理的努力程度。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做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我有效感,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注重课外实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