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6-03
答疑专家:陈雁飞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国培专家
问: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指规范或衡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准则或尺度,也是体育教师任职后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准则或标准反映了优质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是帮助国家、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改善自己的专业发展工作、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指南。如果从服务的主体来说,它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都有具体的引领作用;就服务的内容而言,它可以用于诊断(反思)与规划、培养与培训、评估与管理等方面。
第一,标准能为体育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体育教师自身教学实践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教学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需要借助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提供反思的框架,所以,发展标准有助于体育教师系统地反思。
第二,为体育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依据
制定体育教师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其发展目标及其要求也是不同的。发展标准可以为体育教师制定规划提供参考,实现自主学习与发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为体育教师培训机构诊断教师需求、设计培训目标与课程提供依据
体育教师培训机构要有效促进体育教师发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准确把握体育教师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与课程。不同层次培训的课程设计必需依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目标,而发展标准对此进行了设计。
第四,为管理部门评估体育教师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体育教师发展的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对体育教师本人和管理部门了解信息、激发动力、考核奖惩等都有帮助,而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就要依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
总之,标准及指导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但标准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情况制定的,具有相对性,不是绝对、不变的。同时,标准反映的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共性规律和要求,具有统一性,而体育教师个体之间也是有差异的,不是绝对的。
问: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走近“标准及指导”?
答: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规范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尺度,是衡量“什么样的人可以当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立足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经验,使得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开展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第一,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主要是为了学生,为了国家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困难障碍等;同时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第二,更多注重体现时代性的内容要求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对体育教师素质与行为要求的规定。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体育教师素质要求,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就是要保持体育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的稳定性,区别就是要体现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发展标准努力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强调体育教师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强调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和安全教育的要求。
第三,坚持动静结合的思想理念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特点。发展标准一方面按照体育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一方面按照体育教师教育实践的逻辑进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环节,与体育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并与日常的工作对接。同时,发展标准按分阶段描述的原则,体现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然后通过递进式培训、自主学习与实践等,帮助体育教师从低一级的发展阶段提升到高一级发展阶段,逐步进行指导。
第四,体现操作性的运用原则
体育专业发展标准是用于实践的,特别是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要参考标准的要求。标准包括维度、关键表现领域、标准(条目)、结果指标四层。维度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两个维度,专业基础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素养、知识素养,强调的是素养、基础和静态的素质;专业实践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自我发展的实践(包括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强调的是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和动态的素质。关键表现领域是两个维度内容的细分,共计四个表现领域,即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专业基础部分主要是内容要点,侧重在具体的条目的含义、要素、内容的解析上;而专业实践部分主要是操作要点,侧重在行为的指导上,诸如操作的程序、要求、策略。
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达标”的体育教师?
答:好的专业发展标准与好的体育教师是分不开的,好的体育课和好的体育教师是分不开的,好的学校体育工作与好的体育教师也是分不开的,对于体育教师的哪些素质是成就好课和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这一关键问题还不确切。但在成为一名“达标”的优秀体育教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基于发展标准进行专业修炼。 第一,练内功—强技能—促创新
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把握不够,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技能创新不够。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思路需要拓宽,教学视野需要开阔,教学技能需要创新,教学困惑需要解决,教学策略需要提炼,教学经验需要总结。在剖析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练内功、强技能、促创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体育教师需苦练内功,自我发展;要自信、自强,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底。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驾驭教材、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本领外,还应具有独到的教育与教学艺术、精湛的体育技术与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示范风格、师生交往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真本领。体育教师要学习,创造、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上课,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技能、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技巧技能的能力。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是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
第二,明政策—挖资源—创方法—显实效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以体育课教学为基础,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活动、运动会与各项体育比赛、集体竞赛项目、校园集体舞、校本教材等方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较好地确保了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在剖析学校体育发展新形势、基层学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懂政策—挖资源—创方法—显实效”。通过有效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使体育教师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中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更及时、更有效地把握中央7号文件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更准确、更迅速地落实到自己的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通过落实方法的传授,帮助、拓展体育教师挖掘资源、开发课程、研制器材、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将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做素质教育的开拓者、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者。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引导青少年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和健康。
第三,懂健康知识—重教学渗透—促行为习惯
新课程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健康有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传统养生、营养、环境、社会、安全等知识,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现阶段中小学校对其关注程度不高,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观念滞后、起步晚等问题。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个在校的中小学生在得到体育教育的同时得到健康教育,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掌握养护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在剖析体育课堂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现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渗透“懂健康知识—重教学渗透—促行为习惯”。通过灌输“健康第一”的观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学校体育中的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地观摩与指导,强调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并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途径之中;通过体育教师的不断完善和日积月累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树立安全、卫生意识和健康、营养观念。
第四,抓体能素质—强意识习惯—树终身体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全社会对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的趋势,并认识到体育锻炼是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在剖析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现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强化“抓体能素质—强意识习惯—树终身体育”,使其在学校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充分体现。通过有针对性地意识灌输、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强化体育教师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执行者,提高自身对终身体育观的理解和重视。通过提高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主导者的地位,加强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运动习惯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师作为学生锻炼的指导者,拓展在课堂和课外关注指导学生获得运动负荷和发展体能素质的方法。在课程改革的挑战和终身体育观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能积极应对,主动地根据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与认知规律,创新性地整合和丰富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与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有趣和实效的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内容,进而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创造条件。
第五,善学习—重实践—做研究
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体育教师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体育教师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体育教师对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在学习、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剖析实践研究的层面上,体育教师要“善学习——重实践——做研究”。通过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向文献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得,使自己的知识不老化、思想不僵化、学习不落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体育教师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回归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创新、发展和超越,使体育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真正在课堂中落实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实践反思和研究的“行动研究”,使自己能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真正把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提升专业化水平,用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六,提教学行为—会自我诊断—善总结反思—促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与内化,才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保障新课程实施、促进新课程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新课程的具体落实。在剖析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注重“提教学行为—会自我诊断—善总结反思—促专业发展”。通过教学行为的转变,解决体育教师以往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教学策略等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师发展。通过学会自我诊断,解决体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的因素、操作的方法等,给予操作性的指导与解答。通过总结反思的撰写,指导体育教师在不断反思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通过新理念的渗透,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专业意识得到增强,专业知识面得以拓展,选题、理论分析、独立撰稿等科研能力得以提升,为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16-03
答疑专家:陈雁飞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国培专家
问: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指规范或衡量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准则或尺度,也是体育教师任职后应该达到的标准,这些准则或标准反映了优质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是帮助国家、地区、学校和体育教师改善自己的专业发展工作、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指南。如果从服务的主体来说,它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行政部门都有具体的引领作用;就服务的内容而言,它可以用于诊断(反思)与规划、培养与培训、评估与管理等方面。
第一,标准能为体育教师反思自身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体育教师自身教学实践有什么优点和不足,教学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需要借助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提供反思的框架,所以,发展标准有助于体育教师系统地反思。
第二,为体育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和规划、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依据
制定体育教师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是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其发展目标及其要求也是不同的。发展标准可以为体育教师制定规划提供参考,实现自主学习与发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活动。
第三,为体育教师培训机构诊断教师需求、设计培训目标与课程提供依据
体育教师培训机构要有效促进体育教师发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准确把握体育教师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与课程。不同层次培训的课程设计必需依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目标,而发展标准对此进行了设计。
第四,为管理部门评估体育教师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体育教师发展的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对体育教师本人和管理部门了解信息、激发动力、考核奖惩等都有帮助,而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就要依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
总之,标准及指导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但标准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区域情况制定的,具有相对性,不是绝对、不变的。同时,标准反映的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共性规律和要求,具有统一性,而体育教师个体之间也是有差异的,不是绝对的。
问: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走近“标准及指导”?
答: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规范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尺度,是衡量“什么样的人可以当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立足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经验,使得体育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和需要开展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第一,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而主要是为了学生,为了国家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应该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素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困难障碍等;同时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第二,更多注重体现时代性的内容要求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是对体育教师素质与行为要求的规定。不同地区和时代的体育教师素质要求,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性就是要保持体育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的稳定性,区别就是要体现我国当代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特殊要求。发展标准努力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强调体育教师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强调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强调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和安全教育的要求。
第三,坚持动静结合的思想理念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特点。发展标准一方面按照体育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一方面按照体育教师教育实践的逻辑进行设计,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环节,与体育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并与日常的工作对接。同时,发展标准按分阶段描述的原则,体现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然后通过递进式培训、自主学习与实践等,帮助体育教师从低一级的发展阶段提升到高一级发展阶段,逐步进行指导。
第四,体现操作性的运用原则
体育专业发展标准是用于实践的,特别是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要参考标准的要求。标准包括维度、关键表现领域、标准(条目)、结果指标四层。维度包括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两个维度,专业基础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素养、知识素养,强调的是素养、基础和静态的素质;专业实践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自我发展的实践(包括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强调的是实践活动、实践能力和动态的素质。关键表现领域是两个维度内容的细分,共计四个表现领域,即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专业基础部分主要是内容要点,侧重在具体的条目的含义、要素、内容的解析上;而专业实践部分主要是操作要点,侧重在行为的指导上,诸如操作的程序、要求、策略。
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达标”的体育教师?
答:好的专业发展标准与好的体育教师是分不开的,好的体育课和好的体育教师是分不开的,好的学校体育工作与好的体育教师也是分不开的,对于体育教师的哪些素质是成就好课和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这一关键问题还不确切。但在成为一名“达标”的优秀体育教师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基于发展标准进行专业修炼。 第一,练内功—强技能—促创新
体育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把握不够,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技能创新不够。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思路需要拓宽,教学视野需要开阔,教学技能需要创新,教学困惑需要解决,教学策略需要提炼,教学经验需要总结。在剖析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练内功、强技能、促创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体育教师需苦练内功,自我发展;要自信、自强,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底。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驾驭教材、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本领外,还应具有独到的教育与教学艺术、精湛的体育技术与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示范风格、师生交往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真本领。体育教师要学习,创造、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上课,不断地学习、实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技能、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学技巧技能的能力。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是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
第二,明政策—挖资源—创方法—显实效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以体育课教学为基础,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课外活动、运动会与各项体育比赛、集体竞赛项目、校园集体舞、校本教材等方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 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较好地确保了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在剖析学校体育发展新形势、基层学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懂政策—挖资源—创方法—显实效”。通过有效开展和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使体育教师更广泛、更全面地了解中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更及时、更有效地把握中央7号文件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更准确、更迅速地落实到自己的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通过落实方法的传授,帮助、拓展体育教师挖掘资源、开发课程、研制器材、丰富内容、创新方法,将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做素质教育的开拓者、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者。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引导青少年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每天锻炼一小时,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和健康。
第三,懂健康知识—重教学渗透—促行为习惯
新课程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健康有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传统养生、营养、环境、社会、安全等知识,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现阶段中小学校对其关注程度不高,存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观念滞后、起步晚等问题。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有效地将健康教育的理念融合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个在校的中小学生在得到体育教育的同时得到健康教育,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掌握养护身体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在剖析体育课堂教学与健康教育融合现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渗透“懂健康知识—重教学渗透—促行为习惯”。通过灌输“健康第一”的观念、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使学生懂得学校体育中的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地观摩与指导,强调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并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途径之中;通过体育教师的不断完善和日积月累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树立安全、卫生意识和健康、营养观念。
第四,抓体能素质—强意识习惯—树终身体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全社会对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的趋势,并认识到体育锻炼是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在剖析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现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强化“抓体能素质—强意识习惯—树终身体育”,使其在学校体育课堂和课外活动中充分体现。通过有针对性地意识灌输、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强化体育教师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执行者,提高自身对终身体育观的理解和重视。通过提高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主导者的地位,加强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运动习惯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师作为学生锻炼的指导者,拓展在课堂和课外关注指导学生获得运动负荷和发展体能素质的方法。在课程改革的挑战和终身体育观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应能积极应对,主动地根据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与认知规律,创新性地整合和丰富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与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有趣和实效的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内容,进而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创造条件。
第五,善学习—重实践—做研究
体育教师终身学习、教育实践、教学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体育教师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体育教师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体育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体育教师对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是一个真正的学习过程,在学习、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剖析实践研究的层面上,体育教师要“善学习——重实践——做研究”。通过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向文献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得,使自己的知识不老化、思想不僵化、学习不落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体育教师把有些教学问题的研究回归到教学活动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的思想切实运用于实践中,使自己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体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自己教学的特色,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创新、发展和超越,使体育教师在自身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建构推动实践前进,真正在课堂中落实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实践反思和研究的“行动研究”,使自己能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真正把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提升专业化水平,用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六,提教学行为—会自我诊断—善总结反思—促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与内化,才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是保障新课程实施、促进新课程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新课程的具体落实。在剖析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体育教师要注重“提教学行为—会自我诊断—善总结反思—促专业发展”。通过教学行为的转变,解决体育教师以往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教学策略等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师发展。通过学会自我诊断,解决体育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行为和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的因素、操作的方法等,给予操作性的指导与解答。通过总结反思的撰写,指导体育教师在不断反思与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通过新理念的渗透,使得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专业意识得到增强,专业知识面得以拓展,选题、理论分析、独立撰稿等科研能力得以提升,为更好地适应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