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实效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知识及学习上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教学 实效 社会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因此,思品教师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中小学思品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使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成果。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
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
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歌唱得很好,还在校歌唱比赛中获过奖。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音乐天赋,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活动性强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体会,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近几年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农村中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我认为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当前国内外时事要闻,这样既扩展学生知识面,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中学各学科之间是融汇贯通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把品德与社会课讲成纯政治理论,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又用品德与社会课的辩证思维方式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总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同时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此课堂教学实效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让我们以此共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教学 实效 社会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因此,思品教师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中小学思品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使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成果。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1.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
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生活中,“不”意味着一种否定,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评语就是“很好”、“有创意”等,很少对学生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包含着一种期待的色彩,能使学生不断自我肯定,不断进步。
2.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
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曾经有一位学生,成绩总是不太好,但他的歌唱得很好,还在校歌唱比赛中获过奖。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音乐天赋,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1.“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以幽默的语言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是一门活动性强的课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材中的幽默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让学生从笑声中明白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体会,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近几年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农村中小学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的特点,我认为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当前国内外时事要闻,这样既扩展学生知识面,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中学各学科之间是融汇贯通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把品德与社会课讲成纯政治理论,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又用品德与社会课的辩证思维方式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总之,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就要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同时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此课堂教学实效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让我们以此共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