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把内涵丰富的公共管理理念、规律、模式与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公共管理学科教育面临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起步较晚、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转变传统观念;加强案例的研究和编写;大力培训教师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已被整理出来的个别事物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于1871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蓝德尔首倡,并于1919年得到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邓汉姆的推广,此后成为两学院的教学特色并因此享有盛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1980年,我国在企业管理教学中首次运用案例教学法,在1996年至今的全国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管理专业试题中,大量采用案例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进行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公共管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些分析技术、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理解公共管理事实、掌握公共管理科学知识的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设置公共管理专业和开展MPA教育以来,我国在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始尝试案例教学,与此同时,我国管理教育界对于公共管理案例,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实际的案例的需求猛增。北京大学从1997年开始组建公共管理案例库,清华大学从2000年开始组建公共管理案例库。
一、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问题
尽管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已获得广泛共识并且实践中案例教学已被运用开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案例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离案例教学的精神实质还相去剩远。概括起来,在我国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案例教学法认识不足或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观念上仍然仅仅将案例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没有认识到其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是一种全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围绕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都对案例教学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学校看,案例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采用与否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因此既没有相应的经费和人力投入,也缺乏组织上的支持,这就直接打击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限制了案例教学的内涵,使其普通缺乏深刻的领悟,很多教师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混淆起来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举例子,甚至是讲讲故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平等观念,习惯以权威自居,对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缺乏准确的定位;学生方面,不少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投机取巧的一种借口,对案例教学表现出不热心,不关心,而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教师、死记硬背、照搬知识的习惯,使得他们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或讷于言辞,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听取他人的意见等等,使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
2、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供给不足
总体来看,国内公共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案例资源匮乏、供给不足的问题,与国外相比,教学中案例使用不仅数量处于最低限度(北美一个MPA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至少要做上百个案例),而且能够反映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非常少,虽然目前有诸如北大、清华及大连理工等三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但与学生对本土案例的期望和需求仍存在显著差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确实,如果没有贮备丰富且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就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有个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案例编写员,全院现有1300-1500个案例,除少数由任课教师自编以外,绝大部分是由这个小组的专业人员编写的,且案例经常更新,每年新编30-40个案例,并注意开发国际性案例,学院搜集案例素材,注意不同方面的观点,比较客观公正。相比之下,我国在此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现在:第一,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网页、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由于缺乏对公共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从原始材料的选样就已经偏离了公共管理的视角,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第二,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有些案例甚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案例根本不能反映当今公共管理的实际。第三,单个案例的篇幅不适中,要么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使人看着就头痛,根本不想看,要么篇幅过于短小,很难支撑80-90分钟的教学,另外,有些案例的主题过于暴露,倾向性太过鲜明,可供研讨和争论的空间很小。
3、相关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技能
时下,案例教学已经倍受认同,而其顺利发展需要精心设计的高水平案例和对案例教学轻车熟路的高素质的案例教学教师,与国外教师授课计划周密,控制力强的表现相比,国内教师本身对公共管理经验的欠缺,对案例教学的轻视和投入不足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部分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于案例教学的理念、技巧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够,使案例教学不能真正达到最优效果。现阶段多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更倾向于单独使用案例,而未将其他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练习、研习风格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综合运用起来,课堂上往往由教师单纯地作介绍,讲解已有案例,而未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编写的案例也作为有效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解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1、转变传统的观念和习惯
(1)学校应给案例教学以应有的重视。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必须充分意识到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大力提倡、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加大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津贴补贴、奖金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向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倾斜,以此调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热情和兴趣。
(2)教师要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教师的责任是课前选择组织好案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案例并查阅相关资料,课中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限定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同时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引导和控制局面,课后,总结教学的效果。
(3)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他们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还可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编制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要推行案例教学,现阶段我国应该加大管理建设的力度,遵循下述必要的四项原则,努力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
(1)案例必须从现实中来,真实、生动,体现时代特征。案例的取材一定要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经常见面又复杂的两难问题,案例所陈述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出于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采用假名,可以掩饰,但基本情节不得虚假,也只有真实而非虚构和脱离实际的案例才有研讨的价值。同时,案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要新鲜而不能过于陈旧,最好是最近发生的事件,这样,读者读起来才有兴趣和新鲜感。
(2)案例必须要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案例要提供人们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要有一定的争论性和可讨论性,没有所谓的最佳答案,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思维。理想的案例及案例教学应该是:既能包容也能促进多种见解的形成,能促使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和技能的人对同一案例都有话可说,能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研讨同一案例。
(3)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编选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编制和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换言之,案例是服从于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通过案例研习,学习者可能渐渐领悟公共管理的精神实质,形成公共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人文关注情怀,掌握应对现实问题的种种技能和技巧。如果案例编写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作用和效果也必将大大降低。
(4)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能反映当前管理实践中最普遍发生的,经常出现的,带一定共性的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多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案例教学教师的总体素质
案例教学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要求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可采取如下多种方式。
(1)接受权威案例研究中心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课程,让接受培训的教师能亲身感受到案例教学所应有的氛围,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例教学的意义,培养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2)与政府部门或企业联合进行培训,高校通过开展与政府部门或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丰富教学人员的实践经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扩充实践教学队伍资源。
(3)在学校内部进行培训。既可以由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也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上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还可以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案例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同一门课程中分别主持不同案例的学习,提供借鉴不同教学风格的机会,这对已经具有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非常有益。
(4)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编写一篇好的案例,需要作者考虑的问题方方面面,这对于教师进一步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 廖仁春:管理类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5(2).
[2] 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1).
[3] 蔡翔:论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4).
[4] 江凌、吴江: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2).
[5] 杜伟锦、马建军、方巍:管理类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调查和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4).
[6] 吴燕: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实践与探索,2007(12).
【关键词】 公共管理 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已被整理出来的个别事物某一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同类事物的一般原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于1871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蓝德尔首倡,并于1919年得到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邓汉姆的推广,此后成为两学院的教学特色并因此享有盛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1980年,我国在企业管理教学中首次运用案例教学法,在1996年至今的全国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管理专业试题中,大量采用案例试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进行分析。
公共管理专业中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公共管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些分析技术、技巧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从而达到理解公共管理事实、掌握公共管理科学知识的目的。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设置公共管理专业和开展MPA教育以来,我国在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始尝试案例教学,与此同时,我国管理教育界对于公共管理案例,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实际的案例的需求猛增。北京大学从1997年开始组建公共管理案例库,清华大学从2000年开始组建公共管理案例库。
一、公共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问题
尽管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已获得广泛共识并且实践中案例教学已被运用开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看,在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践中,案例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离案例教学的精神实质还相去剩远。概括起来,在我国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对案例教学法认识不足或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和案例教学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观念上仍然仅仅将案例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没有认识到其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是一种全新的、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围绕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都对案例教学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学校看,案例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式,采用与否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因此既没有相应的经费和人力投入,也缺乏组织上的支持,这就直接打击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限制了案例教学的内涵,使其普通缺乏深刻的领悟,很多教师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教学混淆起来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举例子,甚至是讲讲故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平等观念,习惯以权威自居,对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缺乏准确的定位;学生方面,不少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投机取巧的一种借口,对案例教学表现出不热心,不关心,而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教师、死记硬背、照搬知识的习惯,使得他们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学方式,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或讷于言辞,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听取他人的意见等等,使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体现。
2、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供给不足
总体来看,国内公共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案例资源匮乏、供给不足的问题,与国外相比,教学中案例使用不仅数量处于最低限度(北美一个MPA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至少要做上百个案例),而且能够反映我国当代公共管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强的案例非常少,虽然目前有诸如北大、清华及大连理工等三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但与学生对本土案例的期望和需求仍存在显著差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确实,如果没有贮备丰富且切实有效的案例,案例教学就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有个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有6名案例编写员,全院现有1300-1500个案例,除少数由任课教师自编以外,绝大部分是由这个小组的专业人员编写的,且案例经常更新,每年新编30-40个案例,并注意开发国际性案例,学院搜集案例素材,注意不同方面的观点,比较客观公正。相比之下,我国在此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现在:第一,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网页、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由于缺乏对公共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从原始材料的选样就已经偏离了公共管理的视角,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评价;第二,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有些案例甚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案例根本不能反映当今公共管理的实际。第三,单个案例的篇幅不适中,要么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使人看着就头痛,根本不想看,要么篇幅过于短小,很难支撑80-90分钟的教学,另外,有些案例的主题过于暴露,倾向性太过鲜明,可供研讨和争论的空间很小。
3、相关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经验和必要的技能
时下,案例教学已经倍受认同,而其顺利发展需要精心设计的高水平案例和对案例教学轻车熟路的高素质的案例教学教师,与国外教师授课计划周密,控制力强的表现相比,国内教师本身对公共管理经验的欠缺,对案例教学的轻视和投入不足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部分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于案例教学的理念、技巧和使用方法掌握不够,使案例教学不能真正达到最优效果。现阶段多数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更倾向于单独使用案例,而未将其他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练习、研习风格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综合运用起来,课堂上往往由教师单纯地作介绍,讲解已有案例,而未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编写的案例也作为有效案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二、解决公共管理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1、转变传统的观念和习惯
(1)学校应给案例教学以应有的重视。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必须充分意识到它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大力提倡、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加大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评优评先、津贴补贴、奖金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向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倾斜,以此调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热情和兴趣。
(2)教师要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学的主体应是全体学生,教师的责任是课前选择组织好案例,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指定的案例并查阅相关资料,课中组织和指导好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案例所限定的特定环境中,对案例所提问题进行讨论、争辩,在此过程中相互学习,同时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引导和控制局面,课后,总结教学的效果。
(3)学生要更新学习观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真实生活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他们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还可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本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编制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要推行案例教学,现阶段我国应该加大管理建设的力度,遵循下述必要的四项原则,努力提高所选案例的质量。
(1)案例必须从现实中来,真实、生动,体现时代特征。案例的取材一定要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经常见面又复杂的两难问题,案例所陈述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出于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采用假名,可以掩饰,但基本情节不得虚假,也只有真实而非虚构和脱离实际的案例才有研讨的价值。同时,案例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要新鲜而不能过于陈旧,最好是最近发生的事件,这样,读者读起来才有兴趣和新鲜感。
(2)案例必须要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案例要提供人们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和空间,要有一定的争论性和可讨论性,没有所谓的最佳答案,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思维。理想的案例及案例教学应该是:既能包容也能促进多种见解的形成,能促使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水平和技能的人对同一案例都有话可说,能站在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研讨同一案例。
(3)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编选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编制和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换言之,案例是服从于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通过案例研习,学习者可能渐渐领悟公共管理的精神实质,形成公共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人文关注情怀,掌握应对现实问题的种种技能和技巧。如果案例编写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作用和效果也必将大大降低。
(4)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能反映当前管理实践中最普遍发生的,经常出现的,带一定共性的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多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案例教学教师的总体素质
案例教学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要求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熟悉并习惯于这种教学法。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可采取如下多种方式。
(1)接受权威案例研究中心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课程,让接受培训的教师能亲身感受到案例教学所应有的氛围,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例教学的意义,培养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2)与政府部门或企业联合进行培训,高校通过开展与政府部门或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丰富教学人员的实践经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扩充实践教学队伍资源。
(3)在学校内部进行培训。既可以由有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经验,也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上公开课的方式向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还可以通过组织综合性的案例课程,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在同一门课程中分别主持不同案例的学习,提供借鉴不同教学风格的机会,这对已经具有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非常有益。
(4)通过编写案例提高案例教学的能力。编写一篇好的案例,需要作者考虑的问题方方面面,这对于教师进一步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帮助很大。
【参考文献】
[1] 廖仁春:管理类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5(2).
[2] 宁骚: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与案例写作[J].新视野,2006(1).
[3] 蔡翔:论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4).
[4] 江凌、吴江:对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12).
[5] 杜伟锦、马建军、方巍:管理类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调查和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4).
[6] 吴燕: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实践与探索,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