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校内托管服务的实施困境研究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根据广大群众的诉求需要,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从市场运作的个体商业领域逐步转向以政府牵头、学校执行、社会支持等多元主体相互协作解决的公共事件。协作推进需要各个系统间的良性互动,更需要一线老师们的积极行动。
  一、开展小学课后校内托管的重要意义
  当前人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压缩,年轻人的责任负担越来越重。现阶段人们的家庭结构以双职工家庭为主,大部分家长的下班时间都不固定,难以做到学生放学就及时地将孩子接走。很多家庭只能让老人接送孩子,或者由课外托管机构来接孩子回家、送孩子上课。
  在巨大的家庭需求下,课外托管班在小学附近大量涌现,数量急剧增加,而政府长期缺乏有效的监管。课外托管班在没有任何准入标准的情况下,质量自然是参差不齐。大量家长反映,因为将孩子放在托管班看管,使得学生和家长都遭遇了更多的困难,如:学生成绩下降、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托管费用太贵、机构关门跑路、家长退费无门等。家长对安全优质的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诉求,普遍呼吁政府能够担起职责,支持、鼓励学校作为主体承办托管班。
  2018年以来,教育部印发文件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小学学校作为课后托管服务的主要牵头人,科学开展学校托管工作。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校内托管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的缺位,拓展体制化的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小学课后延时托管服务的实施困境
  1.政策模糊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广大小学学校要结合现实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老师、场地、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课后托管服务,具体包含学校主导地位、学生安全、学生家长自愿参加、服务内容等,但这些都是总的纲领性内容,无具体的操作策略,甚至都未曾涉及谁执行、谁运营、谁监督等方面。
  2.老师和资源的匮乏
  首先,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加,部分老师的课程专业性不足,必然会影响事情的有效开展。
  其次,一些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功利化态度,容易对老师和学校开展的课后托管服务提出质疑,从而导致老师开展托管工作的信心不足。
  再次,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变长,会涉及老师的薪酬调整,一旦调整不适,必然引起老师的流失。
  3.经费匮乏
  课后延时服务是否收费,运营费用从何而来、老师延时服务工资又从何而来,这三方面都极大影响了课后延时服务的推进。
  三、实施校内托管服务的策略探讨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后托管服务,需要积极调动一线老师、校内学生、校外家长参与,并积极与政府、商业机构、公益组织等各方建立共同协作的互动模式,构建以学校牵头、学校执行、各方协作的小学生课后服务系统。
  1.参与自愿性
  学校定期进行数据统计,确定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段内自愿将孩子留在学校的人数,学校进行审核确认,统筹安排老师、教室等各方面资源,向家长发放相关说明,公开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信息,让家长和学生自愿选择参与。
  2.内容多样性
  打造学生成长社区,开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拓展性课程,打造学生接触内容的多样性,如书法、漢服、绘画、音乐、舞蹈、武术、篮球、足球、体能、美食、收纳、舞台剧、动漫等兴趣课程,拓展孩子对世界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和理解,拒绝集中辅导文化、集中上课等形式,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老师和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社群体系。
  3.社会机构合理引进
  合理引进外来商业机构,开展如轮滑、跆拳道、羽毛球、马术等兴趣培养课程,让学校为家长进行筛选、洽谈,使价格和教学效果得到学校的监管,妥善安排老师的薪酬、服务的运营等。在此过程中,关于机构选取的标准、谁来为课程内容买单、谁来为老师发放薪酬、如何避免商业机构赢利过重等问题,需要学校、家长、政府共同参与和监督。
  4.积极引进社会公益机构
  积极引进社会公益机构入校园,让孩子们对弱势群体、伤残人士、消防、警察、医生等社会各方面了解和认识,让学生们对世界有更直观的认知,加强学生们与社会温柔面的联系。
  推进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一个关乎学校、学生、家长、政府等各方面的公共事件。首先,需要政府出台政策,使执行过程中相关行为有政策依据。其次,需要学校因地制宜有效推进,坚决拒绝“一刀切”一个样的情况。再次,需要提高教师待遇,鼓励教师积极工作,提升其责任意识。最后,需要家长和社会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课后校内托管服务的实施困境与协同治理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86。
其他文献
摘 要  儿童具有哲思,并值得成人欣赏和品味。由于标准的偏失,儿童作为哲学思考者的身份被成人习惯的权威所遮蔽。受哲学的固有印象、传统“教化”等影响,儿童哲学面临实践的阻碍与异化。对此,需要教育者转换视角,以适宜的方式呵护儿童天生的哲思。这种呵护应以大量有洞察、有意义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来实现。对话应符合表征基本问题、厘清核心概念、建立自身观点、基于论据建构等要求。  关 键 词  儿童哲学;退化;
近两年,随着抚州市保育院省级课题《构建园本阅历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的深入开展,发现在强调通过师幼互动实施园本阅历课程的今天,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下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中必备的核心内容。在实践摸索的基础上,该院充分挖掘教研引领者的作用,尝试通过了以下培养路径提升教师观察能力。  一、知识储备,提升理论水平  1.提供专业书籍,掌握理论概念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引领教师学会观
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 班主任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独立的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这个平台,让学生在班级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学生放出不同的光彩。  一、允许学生展现个性,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心骨,班主任的思想、意识、决定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班主任要有班上无差生的理念,不能只看学生
摘要  社会转型时期,内卷化现象愈演愈烈。迷茫与焦虑的疯狂蔓延,使得精神形态遭受了强烈冲击。内卷化时代的无序竞争、德育模式的盲目翻新与道德主体的过度劳作,在不同维度上导致了道德教育的精神失落。挽救道德教育的精神贫困,必须立足于道德教育的精神向度,通过精神生活的价值体认、道德教育的精神赋魅、道德主体的精神还乡,阻止内卷化对道德精神的宰制和滥觞。  关 键 词  内卷化;道德教育;精神失落;精神向度;
摘 要  在“德育内卷”的形成过程中,教育者“心中唯表”是重要原因。“心中唯表”的内在立场是“心中无生”。从这一角度出发,“心中有生”是消解德育内卷的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教師需要将学生视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尊重其主体性、独特性与丰富性;教师需要将学生视为一种发展的存在,秉持“静待花开”的心态和立足学生利益的基本立场。  关 键 词  心中唯表;心中无生;心中有生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
写话是引导学生开展写作学习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能力的制约,写作水平通常偏低,没有全面掌握写作技巧。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开展写作教学之前,引入写话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写作前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写作认识,夯实写作基础,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一、应用绘本展开模仿,强化学生基础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不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及学习能力,但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很多小学生接触世界,熟悉
《民法典》第641条至第643条完善了所有权保留制度,对出卖人在破产程序中的取回权所产生的影响,值得研究。出卖人的破产取回权以《企业破产法》第38条为依据,而出卖人取回权以《民法典》第642条为依据,二者性质有所不同,前者为出卖人在破产程序中的异议权,后者则为前者的请求权基础。出卖人取回权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其构成要件已由《民法典》第642条规定。作为破产取回权的请求权基础者,并不限于《民法典》第642条,甚至还可以包括《民法典》第235条。《民法典》对出卖人取回权的回复占有的物权效力附加限制的,其限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