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语言声调的发音学习与模仿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n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傣语和老挝语均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的重要特征。二者均有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声调系统,也是两个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标志。由于地域毗邻,民族文化意识及信仰伦理相当,声调语言始终是傣、老民族共有的语音共性标配,也是同源民族和谐发展的友声情感纽带。傣、老声调既有共性之处,也呈个性差异之处,分析二者声调特征的联系,有助于傣、老民族相互学习与模仿对象声调的发音特征原理,促进边贸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傣语 老挝语 声调发音 学习模仿 交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H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8-0104-03
  一、傣、老声调类别概述
  傣语和老挝语均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都有自己独特的声调符号体系。由于都属于拼音文字,在表达目的或交流时使用声调转换或调符变化的特性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对方,具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只要在发音时音高的相对区别相同,人们就能得到相同的声调感知;某一声调也只有位于一定的声调系统中,在与别的声调比较中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相对音高,也才具有价值。”①显然二者语言都是靠声调的变化来区别意义的。傣语和老挝语的声调及调类分布表来看,发现二者语言的声调系统既丰富又复杂;尤其是老挝语的声调,但分阶界限清晰严格。数量上,6个是基本调,其余3个由基本调派生出来。它们都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在日常交流中拼音字母、声调及调符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缺少某一个组合成分都不行,反之易造成交际障碍。老挝语与傣语一样,都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和音高意义上的趋向变化。因此从划分结构角度来讲,老挝语声调类别及组合机制上要比傣语更为广泛、灵活及繁杂。这跟声母高低数量、韵母及调符的数量有关。因此,老挝语才能灵活地吸收与模仿外来词语的发音机制,以母语语音属性形式来丰富本民族语的语言词汇系统。二者声调类型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如表1所示。
  二、傣、老共性声调模仿与学习
  傣语和老挝语都是声调语言,且都有声调符号,都利用调位、时位和重位的差别来区别词汇意义。同样第1调均无声调符号,声调类型都有平调、升调及降调的特点,且中、低、高调俱全,因此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无论从声调的类型的调位、时位还是重位来看,二者声调特征都有许多相似点,接下来将说明二者声调的共性发音特点,本方法采取声调类型中的调值相似或相近原则对对象语言的声调进行模仿与学习。
  平调中,二者的高平调及中平调相似。首先,高平调,如傣语高平调“ja55药”,调值55,是所有平调里音高最高的音,中间没有音高升降变化。老挝语高平调,中间有音高变化。调值却是很接近,发音也非常相似,只是老挝音感发音上比较软。故调值变化直接影响语音的变化,虽然音质音位相同,但调类存在差异,因此模仿发音与学习时,老挝语可用高平调模仿傣语高平调发音,主要是取决于调值近似原则。其次,中平调,如傣语“ja33奶奶”,调值33,中间没有任何音高升降变化。老挝语中平调,调值与傣语一样,中间没有任何音高变化。故此傣语可用中平调进行模仿与学习。
  降调中,二者相似的为傣语的高降调和老挝语的中降调。比如傣语“na41田”,调值41,中间有明显的音高升降变化。而老挝语有两种降调形式,但和傣语语音发音最为相似的则是中降调,调值同为41,与傣语一样有明显的音高升降的变化格式。故老挝语可用中降调模仿傣语高降调,反之亦可模仿成立。
  傣语促声调第9调(假设为中短调),与老挝语中短调为相似。如傣语“mak33喜欢”,调值33,音高没有发生升降变化。老挝语中短调,调值为44,音高也没有升降变化。不难看出傣语的音高幅度明显比老挝语的低,前后度值均相差1,不过发音上尤为接近,而且音质音位相同。故老挝语可用中平调模仿傣语的中短调发音,傣语则可用高短调模仿老挝语的中短调。
  三、傣、老个性声调模仿与学习
  傣语和老挝语都是壮傣语支,且声调及调符数量不一,调位、时位及重音都有差别。傣语声调符号少于老挝语,这是民族分化之后语言所呈现出的不平衡特性。声调类型虽然高、中、低俱全,但发展不平衡。傣语有三平、两升、一降的声调类型,老挝语有三平、两降、两短、一升的声调特点。因此傣语有高降调及高升调,但是没有中降调、高短调及中短调。声调类型相同,但却属于不同的音色与音阶,二者语言对声调类型分布的意义划分明显不同。因此,这里同样采取声调类型中的调值相似或相近原则的方法,以便在个性差异声调的发音机制上达到接近或趋同于对象语言的声调效果。
  傣语高平调“ja55”,调值55,对应老挝语第1调的低平调“ja:213药”,调值213。虽然调位相同,但调值不同。傣语的高平调,中间无音高升降格式变化。老挝语为低平调,中间有音高幅度曲折且变化大,声调不易掌握。因此,声调发音机制上可用老挝语的高平调去模仿,傣语可用低升调去模仿老挝语的地平调。
  傣语中升调“ja35不要”,调值35,对应老挝语第2调中平调“ja:33不要”,调值33,调位较傣语的音阶略高。老挝语中平调,调值33,音位保持平衡。老挝语中平调值和傣语中平调相同,虽然词义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声调类型。傣族学习老挝语过程中可用母语中平调的去模仿与发音,老挝学生可用中平或高短的声调去模仿傣语中升调的发音。
  傣语低升调“ja13草”,调值13,对应老挝语第6调中降调“ a:41草”,调值41,它们的调值及声调类型均不同。但老挝语中降调与傣语的高降调的调值相同,调值都为41。傣族学生可以用高降调模仿老挝语的中降调,反过来老挝学生可以用低平调模仿傣语的低升调。
  傣语高降调“na41田”,调值41,对应老挝语第3调高平调“na:45”,调值45。特点就是调位、声调类型不同,但是调值较为接近。傣语高降调,中间有音高升降变化,音高幅度下降了3个度值。老挝语高平调,中间也有音高升降變化,但是变化幅度小,因此被归类为高平调。由于声调接近,傣语可用高降或高升调去模仿老挝语高平调发音,老挝语则可用中降调去模仿傣语高降调的发音,且声调类型也属于半对应状态。   傣语中平调“ma33狗”,调值33,对应老挝语第4调低升调“ma:214狗”,调值214。他们的声调特点是调值波动大、调位及声调类型不同。傣语中平调,中间无音高升降变化。老挝语的低升调,中间有明显的音高升降变化,音高曲折幅度大。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可能是社会环境、民族心理及地理特征的影响,也极有可能是从别族语言借进来的声调。因此,傣族学生要学习老挝语曲折调的发音,可借助汉语第三声调“ǎ”的发音来模仿。
  傣语低平调“ka11经商”,调值11,对应老挝语高降调“kha:452经商”,调值452。二者声调特点是调值波动大、调位及声调类型不同。傣语低平调,中间没有音高幅度变化。老挝语高降调,中间有音高升降变化,且是度值一升一降。虽然声调曲折,但不影响学习与模仿,因此傣语可用高降调去模仿老挝语的高降调,老挝语则可用低平调来模仿傣语低平调。
  傣语高短调“pak55戳”,调值55,对应老挝语第7调高短调“pak34”,调值为34。他们的声调特点是类型部位相同,但调值不同。傣语声调中间音高也无升降变化。发音上,傣语实际上是音高平而短促,没有舒声高平调那样音高平而拉长,即音阶高而短促故假定为高短调。老挝语的高短调,中间有音高升降的格式变化。在学习与模仿过程中,傣语可以用高升调去模仿老挝语的高短调,老挝语则可用高平调去模仿和学习傣语的高短调,并不断训练与强化二者之间的发音类型。
  傣语中短调“mak33喜欢”,调值33,对应老挝语第8调中短调“mak44喜欢”,调值44。特点是声调类型相同,但调值存在数字个性差异。傣语的中短调由中平调派生出来的且固有独立词汇划分意义的声调特征。因此,二者音高无升降变化。但发音上,实际是音中平而短促,与中平调音中平而稍长特點存在个性差别,因此假定为中短调。老挝语中短调,中间也无音高升降变化,但对于傣语来说,老挝语的调位特征稍高。因此在相互学习与模仿过程中,则可用傣语的高平调及中平调去模仿发音,但发音时要注意掌握音感平短而快。
  傣语中长调“ja:k35饥渴”,调值35,对应老挝语第6调中降调“ja:k41饥渴”,调值41。特点是调位及声调类型不同。二者声调中间均有音高升降格式的变化。中长调在发音上,就没有高升调那样舒缓自然,因此发音时喉头和声带有些紧张,气流有受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故老挝语可用高短调去模仿发音,傣语则可用高降调去模仿老挝语中降调的发音。
  以上就是二者语言声调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语音机制联系,通过声调特征对比发现傣语与老挝语声调中存在诸多的词汇意义及调位大致相同的情况,但大部分均属于不同的调类位置情况。而且声调发展类型中均呈现出较为平衡性的语音共性特点,故可断定存在相当数量的同源声调类型;同时声调也是傣、老民族相互交流与学习模仿过程中较其他民族语言的学习与模仿进度都普遍较快的两支流域型民族,而且在语音的物理属性及生理属性上较其他民族都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条件。因此,傣、老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很容易掌握和运用对方的语言特点。从表1的傣、老声调对应关系类型来看,二者声调对应关系为:高平—低平,中升—中平,低升—中降,高降—高平,中平—低升,低平—高降,高短—高短,中短—中短,中长—中降等。虽然声调类型及调位上无太多的雷同之处,但也改变不了二者是同源语族关系的历史事实。从发音机制及声调词汇归类属性上来看,二者声调词汇均被划分为不同的声调属性类型,这与毗邻民族语言的发音习惯、使用心理、地理环境坐标及民族思维认知都有一定的联系。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初步定型,各民族贸易往来及语言文化接触频繁,且又跨境通婚,导致区域语言材料上相互吸收与模仿;因此,语言声调上的发音模仿与学习,是傣、老民族加强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通融的有声情感韧带,也是跨境语言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规范准则。
  四、结语
  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傣、老民族语言象征性之一。声调比较中不难发现,二者都有相同的调类,比如调值相同、词汇意义相同,但却归为不同的调类领域。文章中笔者还扼要提出了怎样学习和模仿二者语言的发音特征等,一定意义上提供了参照学习的模板。由于能查到的相关文献及资料不多,但也给出了跨境语言声调比较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渝光,单春樱,崔梅.汉傣语言文化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29.
  ②“狗”一词,声调上有差别,勐腊镇及周边的傣族村寨说“ma55”时,调值由原来的55调降为33调 “ma33”。标准傣语高平调在勐腊傣语里音阶类型降为中平调。又如xa55“腿”音阶降低后变为xa33;x n55“手臂”变为x n33等。促声调类中的中升调音阶类型降为中降调的,如pa:k35(讲话)变为pa:k31“讲话”,pha:k35变为 pha:k31等。
  参考文献:
  [1]罗美珍.傣、泰词汇比较[J].民族语文,1988.
  [2]喻翠容,罗美珍.傣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3]玉康,张秋生,岩温龙.西双版纳傣语基础教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4]李锷.汉语小词典:老挝语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5]黄慕霞.老挝语音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6]王渝光,单春樱,崔梅.汉傣语言文化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杨国栋
其他文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  B.吞噬细胞摄入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2.用
为推进素质教育下的高考改革,帮助2008年参加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本刊特在2007年10月发行主题为“学业水平测试研究和应对”的增刊。该刊特别适合高中生物教师和高中学生订阅,是高中学生复习的良师,也是高中教师高考指导的益友。欢迎订阅!  该专辑将遵循江苏省有关学业水平测试精神,体现素质教育下的改革理念,追踪生物命题的最新动态,发布生物全真模拟试题。  专辑的宗旨:帮助教师明确复习思路
摘 要 对新课程中的部分实验(芳香油的提取、乳腐的制作)进行了操作和分析,并探索出有效的实验操作过程及其注意事项,降低了实验成本。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 芳香油 腐乳  中图分类号 Q—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06)08—0024—02
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生物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生物学科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试题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注重了生物实验和知识的应用。其中,高中必修内容约占60%,选修内容约占40%。整个试卷体现出“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特点,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有利于考生的正常发挥。    1 生物部分题型和知识点章节分布(表1)      2 生
一、选择题    1 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要:现阶段,高校大学毕业生均面临着较大的就业难问题,他们备受就业压力困扰,这就更加凸显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方面能力培养方面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故而,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检索方法,先检索国内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等相关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图书杂志、文集文章等,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梳理及总结分析,并围绕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综合模式构建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期望可
摘要:近年来,融媒体不断深入发展,“內容为王”理念被人们重提。以《闪电新闻》为例,浅析融媒体背景下的“内容为王”理念。《闪电新闻》在内容制作上具有技术先进、互动性强、内容“走心”等特色,并且能够实现信息的量身定做、精准传播。融媒体新闻产品要想做到“以质取胜”,需要坚持“内容为王”,利用媒体技术优势,注重用户体验,还要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内容为王 闪电新闻 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
2007年高考是江苏省实行自主命题的第四年,也是江苏省高考“3 2”模式(即语数英3门必选,另外在物、化、生、政、史、地6科中任选2门)的最后一年,其中的生物学科命题在2006年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稳定与发展并举的命题思路,这也反映这次命题是严格执行了2007年高考《江苏省生物科考试说明》和今年国家教育部的《生物科考试大纲》中明确的对考生的几项能力要求和命题指导思想。试题的难度与2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含义正在发生变革。1997年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一个新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教育定义为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简单地讲,教育已经变为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教育报告,叫德洛尔报告,现在中文的翻译叫《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但是英文原文的教育并没有用“Education”而是用的“Learning”。所以,国际上认为教科文组织把2l世纪的教育直接用Learning来表示
摘要 芋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蔬菜和粮食兼用作物。近年来,其病毒感染率不断升高,使得种芋退化、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茎尖脱毒、无病毒苗快繁及三级良种繁育是建立芋脱毒种苗体系的“三部曲”。本试验对影响芋脱毒试管苗移栽的最适基质进行了探讨与选择,认为蛭石-土各50%混合土壤为芋试管苗最适栽培基质,为试管苗的大规模移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芋 试管苗 移栽 最适基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