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教师的合适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器,也是活跃课堂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远离虚伪与做作,摒弃单一与程式,发自内心、发乎真情、恰到好处地施以评价,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只有这样,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课堂评价评价艺术课堂效果
课堂上的问答是司空见惯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该怎样评价?一律以“好、很好、非常好”来搪塞,千人一面、众答一词,可笑之外未免失之单调死板。较之低年级学生,高中学生往往抱着旁观者的心态——“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其参与意识本来就低。踌躇再三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站起来了,心情肯定跟新嫁娘一般:“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回答完毕,惴惴不安地等待,期望得到的是一个中肯的评价。
但本来是“一曲菱歌抵万金”的绝妙好答,老师却三缄其口,打死也不说,只忙于推进教学,学生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有时听课,觉得哪一个学生答得很好,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但老师却忘了评价,为之抓耳挠腮惋惜之余,真想像京剧票友一样,拍案而起,为之叫绝,以资鼓励;如果答得不好,老师一声断喝:“胡说八道!”呜呼!一棍子打死的就不仅是这个可怜的答案了,同时夭折的还有学生那颗稚嫩而火热的心。而且,恐怕从此之后他会落下病根,每次上课会像“怯怯的小鼠”一样把身子蜷缩起来,恨不得像在QQ上一样隐身,即使被强行揪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把嘴收束得像眼药水瓶口那样的小”,好不容易撬开尊口,也得期期艾艾了。长此以往,课将不课,课堂就成了一沟激不起波澜的死水。
所以,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所谓“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琢磨了以下几点:
一、适度得体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溢美之词,是要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还会像罂粟一样,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害人的本质。滥用表扬,赞赏无度,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也不可取:“笨死了!”“亏你想得出来!”诸如此类的话杀伤力太大。会如当头一棒,打掉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恰到好处,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幽默诙谐
谁也不喜欢绷着脸的人,90后尤其看不得死板。代沟是可怕的,链接时尚,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一次,我刚说完答案,就发现很多人的脸上写着疑惑,大家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敢,生怕“批龙鳞,逆圣听”,有损师道尊严,我就仿了刘德华的一句歌词:“大家说吧说吧不是罪。”顿时哄堂大笑。包袱既卸,大家也就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了。再比如,好多人回答了同一个问题,我均未作评价,当正确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我冲着答对的同学说:“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呵呵,老师也是“玉米”啊。一个叫“刚”的同学的回答特别精彩,我喜不自胜地说:“好极了,我快成你的‘刚丝’了!”幽默的评价,是课堂的润滑油。
三、委婉含蓄
利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迂回地表达本意,引发学生联想,使之受到启迪,获取相应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一次,在一位同学成功地演讲完后,我找另一同学加以评点,评得非常精当,我说了句:“好一个小小金圣叹!”见同学们大惑不解,我便问:“不知道金圣叹是谁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他就评点过。”大家顿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说刚才那位同学评得好呀!我趁机将金圣叹其人其事做了简单介绍,并把他临刑前让儿子对的对联写在黑板上:怜(莲)子心中苦,离(梨)儿腹内酸。请大家体会双关的妙处和对偶句末字的平仄规律。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再比如,答错了,便可以说:你再考虑考虑。也可以沉默不语。
四、真心诚意
班上有一位男同学,嗓音条件非常好,音色圆润,音质纯正,但文化科成绩不是特别好,为了增强他的自信心,鼓励他报考播音主持专业,每次要朗读课文在关键时刻我总要点到他来读,当他声情并茂地读完后,我总会停顿一下,陶醉而又真诚地说:“真好听!”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几乎没有变化,但每次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会情不自禁地报以掌声。时间一长,每到关键时刻,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叫着他的名字让他读,听他读课文就成了大家的一种享受,对这位同学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后来在市里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名列前茅。真诚如冬日的暖阳、春天的甘霖,温馨、自然,具有润物无声但撼人心魄的力量,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灵活多变
评价的形式不能单一。降龙十八掌,只会一招“亢龙有悔”不行,得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除了语言和文字之外,还可以利用态势语。语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充满幽默感和哲理性,又不流于哗众取宠,辅之以既不粗俗夸张也不矫揉造作的态势语,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奇效。比如,一个学生终于回答对了,伸出大拇指,或作出胜利的手势,学生也会心领神会。教师在评价时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随机应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语言的魅力,语文课堂才会流光溢彩,精彩不断。
总之,一堂课能否成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教师的合适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器,也是活跃课堂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远离虚伪与做作,摒弃单一与程式,发自内心、发乎真情、恰到好处地施以评价,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整堂课便会如行云流水,学生听来如坐春风,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课堂评价,“淡妆浓抹应相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
【关键词】课堂评价评价艺术课堂效果
课堂上的问答是司空见惯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该怎样评价?一律以“好、很好、非常好”来搪塞,千人一面、众答一词,可笑之外未免失之单调死板。较之低年级学生,高中学生往往抱着旁观者的心态——“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其参与意识本来就低。踌躇再三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站起来了,心情肯定跟新嫁娘一般:“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回答完毕,惴惴不安地等待,期望得到的是一个中肯的评价。
但本来是“一曲菱歌抵万金”的绝妙好答,老师却三缄其口,打死也不说,只忙于推进教学,学生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有时听课,觉得哪一个学生答得很好,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但老师却忘了评价,为之抓耳挠腮惋惜之余,真想像京剧票友一样,拍案而起,为之叫绝,以资鼓励;如果答得不好,老师一声断喝:“胡说八道!”呜呼!一棍子打死的就不仅是这个可怜的答案了,同时夭折的还有学生那颗稚嫩而火热的心。而且,恐怕从此之后他会落下病根,每次上课会像“怯怯的小鼠”一样把身子蜷缩起来,恨不得像在QQ上一样隐身,即使被强行揪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把嘴收束得像眼药水瓶口那样的小”,好不容易撬开尊口,也得期期艾艾了。长此以往,课将不课,课堂就成了一沟激不起波澜的死水。
所以,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所谓“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琢磨了以下几点:
一、适度得体
“功不滥赏,罪不滥刑”。溢美之词,是要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还会像罂粟一样,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害人的本质。滥用表扬,赞赏无度,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也不可取:“笨死了!”“亏你想得出来!”诸如此类的话杀伤力太大。会如当头一棒,打掉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恰到好处,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幽默诙谐
谁也不喜欢绷着脸的人,90后尤其看不得死板。代沟是可怕的,链接时尚,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比如,一次,我刚说完答案,就发现很多人的脸上写着疑惑,大家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敢,生怕“批龙鳞,逆圣听”,有损师道尊严,我就仿了刘德华的一句歌词:“大家说吧说吧不是罪。”顿时哄堂大笑。包袱既卸,大家也就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了。再比如,好多人回答了同一个问题,我均未作评价,当正确答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候,我冲着答对的同学说:“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呵呵,老师也是“玉米”啊。一个叫“刚”的同学的回答特别精彩,我喜不自胜地说:“好极了,我快成你的‘刚丝’了!”幽默的评价,是课堂的润滑油。
三、委婉含蓄
利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迂回地表达本意,引发学生联想,使之受到启迪,获取相应的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一次,在一位同学成功地演讲完后,我找另一同学加以评点,评得非常精当,我说了句:“好一个小小金圣叹!”见同学们大惑不解,我便问:“不知道金圣叹是谁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他就评点过。”大家顿时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说刚才那位同学评得好呀!我趁机将金圣叹其人其事做了简单介绍,并把他临刑前让儿子对的对联写在黑板上:怜(莲)子心中苦,离(梨)儿腹内酸。请大家体会双关的妙处和对偶句末字的平仄规律。同学们听得兴趣盎然。再比如,答错了,便可以说:你再考虑考虑。也可以沉默不语。
四、真心诚意
班上有一位男同学,嗓音条件非常好,音色圆润,音质纯正,但文化科成绩不是特别好,为了增强他的自信心,鼓励他报考播音主持专业,每次要朗读课文在关键时刻我总要点到他来读,当他声情并茂地读完后,我总会停顿一下,陶醉而又真诚地说:“真好听!”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几乎没有变化,但每次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会情不自禁地报以掌声。时间一长,每到关键时刻,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叫着他的名字让他读,听他读课文就成了大家的一种享受,对这位同学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后来在市里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名列前茅。真诚如冬日的暖阳、春天的甘霖,温馨、自然,具有润物无声但撼人心魄的力量,能使课堂充满人文魅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灵活多变
评价的形式不能单一。降龙十八掌,只会一招“亢龙有悔”不行,得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除了语言和文字之外,还可以利用态势语。语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充满幽默感和哲理性,又不流于哗众取宠,辅之以既不粗俗夸张也不矫揉造作的态势语,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奇效。比如,一个学生终于回答对了,伸出大拇指,或作出胜利的手势,学生也会心领神会。教师在评价时实事求是,不拘一格,随机应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语言的魅力,语文课堂才会流光溢彩,精彩不断。
总之,一堂课能否成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教师的合适评价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加速器,也是活跃课堂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因此,教师要远离虚伪与做作,摒弃单一与程式,发自内心、发乎真情、恰到好处地施以评价,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整堂课便会如行云流水,学生听来如坐春风,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课堂评价,“淡妆浓抹应相宜”!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