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秃头”少女的沉浮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ire6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我作为中央电视台某节目的嘉宾,在演播室见到了本文的主人公晓芳(化名)。当时的晓芳,亭亭玉立,稳重大方,是某著名军事院校大三的学生。在演播室里,晓芳一一道出当年的“秃头事件”带来的种种波折,言语间表现出风雨过后的淡定,几乎看不出当年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坐在她旁边的母亲仍有劫后余生的感觉。
  上大学前,晓芳曾经是云南省一个中型城市重点中学里重点班的优秀学生,母亲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父亲是当地某报社的美编,一家人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但女儿晓芳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打乱了一家人的平静生活。
  晓芳天资聪慧,人也漂亮,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宠爱。到了高一,晓芳显示出比同龄人更成熟、深刻的一面。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等待晓芳的必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说来也巧,正值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来临之际,晓芳的散文集《童言有诈》正式出版了,学校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要在当地的新华书店为晓芳举行一次隆重的签名赠书仪式,当地教育局的领导、学校校长届时将出席剪彩。还有3天就要举行仪式了。学校乐队为此积极排练乐曲,晓芳的妈妈正在为晓芳的仪式准备着漂亮的衣服,而晓芳自己却悄悄地走出家门,来到一家美发店。原来晓芳这几天一直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在仪式上我以一个光头形象示人,会是什么结果?”现在,她要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了。一想到人们的惊愕表情,晓芳内心就涌起一股快感。
  坐在美发店的椅子上,晓芳冷静地告诉理发师:“我要理一个光头。”话语一出,众人惊愕,理发师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道:“你再说一遍?”小芳清晰地又说了一遍:“我要理一个光头。”这回理发师听清了,也相信了。理发师一推子从晓芳脑后理到前额,镜子中,晓芳看到乌发中间露出一道白里泛青的头皮,两行热泪从眼中涌出……
  晓芳回到家中,母亲哭了。晓芳回到学校,校长怒了:“什么人才理成秃子,罪犯!流氓!”仪式被取消了。接下来,写检查,撤职务。自此,晓芳成了大家眼中的另类。晓芳愤怒了,迷惑了:头发是我自己的,关别人什么事?如此大惊小怪,上纲上线,欺人太甚!后来晓芳开始厌学、辍学,转学,还在家中研究佛学,立志出家。一年后,尘埃终于落定,晓芳在另一所学校重新恢复自信,以优异成绩考取军事院校。
  
  案例解析
  听了晓芳的故事,我们会有一些疑问,晓芳为什么会剃光头?她的行为符合不符合一个好学生的行为逻辑?晓芳是心理问题还是品德问题?
  在学校里,因为发型而违背校规校纪的事情比比皆是,晓芳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极端的例子。这样的事一旦发生,多数学校都会当作品德问题进行处理。这样处理对不对呢?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总在头发上出问题呢?在此,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说说头发的特殊意义。头发在中西方人的眼中,都是生命力的传送者。在封建的中国,头发更是生命的直接象征。天子犯法割发代罪就是例子。鲁迅的小说《风波》和《头发的故事》说的都是有关头发的悲喜剧。在《头发的故事》中鲁迅这样说:“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到了现代社会以后,头发作为人的身体的一个延伸的部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对象来处理和表现。所以,头发对于青少年来说,既是新生命的象征,又是自我形象代言,所以,晓芳说:“当面对镜子中的光头时,我看到,一个新的自我诞生了!”
  说说青春期和头发的联系。这就是青春期自我认同的挣扎。人有一个矛盾,既寻求认同、统一,又害怕被同化,还要不断自我界定。通俗地说就是既渴望和所有人一样被接纳,又害怕失去特点,不能突显自己。青春期本身就是青少年发现内在自我的时期,也是寻求归属、融合的时期,青少年的内心充满矛盾。晓芳是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从小到大,对大家的期待的迎合使晓芳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和边界,只有打破原来的“我”,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这是晓芳的内在精神逻辑。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会在身体、性、社会、信仰以及道德观等方面出现挣扎,而头发在这几方面都有其文化上的象征意义,改变了头发就是改变了原来的我。而我们之所以总习惯把学生的头发问题归结到道德层面,是因为在学校,心理健康属于德育范畴,心理问题就是德育问题。再有,多数教师不具备心理学知识,往往把问题表面化、概念化。但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那就是,我们部分教师不愿深入探求、琢磨孩子内心的世界,因为太累。反正成人有话语权,学生出现了问题,干脆扔到“道德筐里”,贴上品德败坏的标签多省事。
  如果一个人手中只有锤子,那么你看见什么都像钉子,于是就会砸下去。我呼吁,对孩子,请高抬贵手!■
  
  专家介绍
  宗春山,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专家,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执行台长,青少年阳光心语高考压力管理发起人,青少年自护教育发起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儿童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专家团成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12355志愿者热线督导专家。
其他文献
自从2007年苹果iPhone的问世,到之后Android智能手机和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的出现,迅速拉低智能手机价格,使智能手机得到普及,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穿戴智能设备等新型移动终
当今社会,大众媒体时时刻刻存在生活之中,大众媒体在将人们关心的问题及涉及大众利益的事情传播给人们,引起一定的舆论关注,在对大众的鼓舞和重要问题的解决的方面起着很大的
中国设计的发展是应该屈服于全球化的背景,顺应国际化市场的需求,忽视地域性文化特征,走“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设计道路,还是应该根植于民族民间文化,塑造地域性设计文化特
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为充分发挥名师及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正式启动了“621骨干教师引领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作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荣幸地成为了我校青年教师吴迪、范立军、汪敏的指导老师。我从曾经的徒弟成长为今天的师傅,离不开我的恩师孙维刚、田鸣凤两位老师的帮助。在这两位特级教师的引领下,我成长起来,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这份浓浓的情意将成为我做好青年教师辅导工作的永恒动力
对良性基方法和微分特征列方法进行算法化,然后把这种方法在MAPLE中实现并和软件中的Grbner方法进行比较.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爱优秀学生易,爱问题学生难。我要求自己对问题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5年前的一天,我得知,一名刚入学的新生在校门口打架,我立即冲了出去制止,家长到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真管不了,他从初中就这样,经常打架,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教育他,使他能够转变过来,学好技术,将来能养活自己,我们也就放心了。”说完,家长紧紧握着我的手,充满泪水的双眼饱含期望。此刻,我顿时感觉到作为一名职高教师责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自一所普通的学校——东城区和平里二小。东城教委开展的“621”工程,使我有幸成为唐富春老师的徒弟。正是在这一工程的滋养中,在师傅的引领下,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迅速成长。  两年前,我在第四届“东兴杯”教学大赛中获得了语文学科一等奖,并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在高兴之余,我越发地感到知识贮备还不够丰富,研究能力还那么单薄,指导青年老师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
米歇尔·戈德曼,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I3h创始人,《医学前沿》杂志主编当今医疗保健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错综复杂,常常要求进行跨学科研究。即便一种药物或医疗设备已经显示出
当前,网络备课逐渐盛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来预设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更好地实现“信息服务教育”的目的。为此,网络教案编写值得教师去探究、去尝试。  1.网络备课的“三定”  一定内容:学期初,备课组长应将本册教材的各章节划分给同年段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个任课教师分头备课编写教学预案,然后上传到中心校网站上。二定主备人:主备人先要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再预设教学轮廓式的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