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丽君,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实验幼儿园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培养人选、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幼儿园名师、青岛市教学能手、青岛市优秀专业人才。有十余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或获奖;多次展示市公开课、优质课;参与研究编写的园本教材《绿色教育课程》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省、市级多项课题的研究。
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儿童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幼儿画画的过程,是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幼儿绘画教学具有唤醒、激励幼儿想象与创造,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绘画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自己的兴趣有感而发、由情而画呢?遵循在体验中润情、融美的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幼儿园绘画教学“趣—境—美—评”的基本模式。
一、趣:激趣引思
教学的艺术就是运用有趣味的方式,唤醒幼儿的想象,诱发幼儿勤思、勤想、勤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激趣”是指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的发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生活集趣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幼兒对生活的观察越多,体验越多,积累的清晰表象越丰富,越有利于绘画创作。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走走、看看,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春天,在草地上嬉戏,看迎春花开;夏天,在种植园浇水施肥,观察玉米抽穗、石榴结果、豆角挂藤;秋天,采摘果实,捡拾落叶,感受收获的喜悦;冬天,堆雪人,打雪仗,体验飞扬的白雪……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将成为幼儿创作的丰富源泉。
2.玩中引趣
幼儿天性爱玩,从其兴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绘画教学中,更能调动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如在大班“我们爱运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是急于让幼儿去画,而是组织他们玩跳绳、拍球、赛跑等活动,在玩的同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的动态变化。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幼儿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画中的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3.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幼儿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从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中班“油水分离画——美丽的冬天”活动中,笔者先用白色蜡笔画出物体形象,再用水彩颜料进行渲染,就在渲染的霎那间,迅速呈现出“可爱的小雪人”,幼儿们激动不已,顿时产生了疑问,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小雪人从哪里来?是怎样变出来的?疑问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了想尝试“油水分离画”的强烈愿望。
4.材料载趣
材料是美术创作的载体。有美感的、丰富的、适宜的工具材料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在小班的菜根拓印“印花布”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切齐的菜根,让幼儿用蔬菜的横切面蘸水粉色印制出绚丽美妙的画布:青椒横切面印出了四瓣花;油菜、芹菜横切面印出了美丽的玫瑰;胡萝卜横切面像一串串吹出的泡泡……活动中,幼儿时而看看手中的蔬菜印章,时而欣赏印画出来的美丽图画,每张小脸上都写满欣喜和兴奋!
二、境:创境润情
所谓“境”,是指情形、景象,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环境。通过引导幼儿有情趣地创作,融情境于整个绘画教学中,使幼儿从中感受绘画的美好。
1.语言情境的创设
借助于丰富生动的语言情境,为幼儿大胆创作创设一个支持、鼓励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迈出画画的第一步。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无从下手、不敢落笔时,教师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作画。如小班绘画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在添画小鸡的外形特征时配以儿歌:“小小蛋儿把门开,小小嘴儿钻出来,圆圆眼睛睁开来,拍拍翅膀钻出壳,小小鸡儿站起来”。借助情境化的丰富生动的语言,可爱的小鸡很快就添画好了。
2.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将生活实景引入绘画活动中,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大胆表现。回归生活的美术活动是最有生命力的。创设让幼儿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情境,会让幼儿倍感亲切。如小班绘画活动“挂彩灯”是在“过新年”主题背景下生成的一个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照片回放展示新年的快乐,使幼儿体验中国传统的年味。有了前期的情景重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表现了对花灯的喜爱,画出了各种让人惊叹的作品:老鼠灯、兔子灯、梨灯、鱼灯、爸爸灯、苹果灯、饼干灯……
3.游戏情境的创设
可以幼儿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把美术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如中班幼儿首次尝试水墨画《小蝌蚪》时有畏难情绪,为此,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游戏情境。通过“毛笔娃娃”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和讲解,幼儿轻松地了解了毛笔的用法:画中锋时,可爱的毛笔娃娃踮起脚尖画起了一条条细线;毛笔娃娃感到累了,躺着画出了侧锋粗线。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幼儿很快就与水墨画交上了朋友。
在创设游戏情境时,可将重点、难点融在情境中,引导幼儿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如在小班的画直线练习中,教师从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灰太狼和喜羊羊”入手,设计了绘画活动“关住灰太狼”。教师在课件中加入喜羊羊呼救的动态情景。什么样的笼子能关住灰太狼?教师设计了两个情景:一是栏杆间距很大,二是栏杆没有画到底,结果灰太狼都逃跑了。于是幼儿们说:“灰太狼跑了,栏杆要密一点。要画到头,不能有漏洞。”这种充满游戏性的引导,可使幼儿沉浸在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创作。
三、美:融美创造
“美”是美术活动明显的独特与优越之处。“融美创造”就是激发幼儿对世界的美好认识和体验,自然地融汇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创作,尽情展示。
1.在感知中表现
儿童的自我表达和创造性表现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用眼睛去寻找、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呼吸、用身体感知一切,在心中产生真实的美的情感体验,然后表现他们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看到的事物。比如在“可爱的小鸡”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自饲养小鸡、给小鸡喂食、带小鸡散步、观察小鸡变化等活动,和小鸡之间产生感情,在绘画时就能将自己的情感再现到创作中,使画面内容丰富而有趣。 2.在审美中创作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与认知。为此,一要创设美的环境,使幼儿感受美的氛围,发现美的规律,获得审美愉悦;二要利用生活环境感受美的事物,感受周围环境之美、建筑之美、服饰之美、装饰之美,引导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三要通过生活和文艺作品,让幼儿感受行为的美,陶冶情操;四要通过欣赏大师作品,了解表现美的元素,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3.在支持引导中放飞想象
應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有目的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如有的幼儿频繁换纸重画,可帮助他发现作品的优点,引导其将错就错、巧妙变通,重构自信;有的幼儿表现事物过于单一,可引导他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细微差异;有的幼儿绘画过于拘谨,就鼓励他用粗狂的笔法创作,或者采取先画局部后画主体的形式,从而使幼儿能够大手笔地画画……在这样的支持引导中,使幼儿放飞想象,逐步提升自主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评:升华体验
“评”是指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使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分享交流,共同提高。可尝试以下方法。
1.赏,营造美的氛围
“赏”是评价的前提。它并非表面化地随便看看,而是要深入地寻找美、观察美。如班里专门创设了“涂鸦天地”区域,里面有名师大作,有家长的画,也有幼儿的涂鸦作品。内容可根据不同主题定期更换。在这里,幼儿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感染。
2.展,分享美的艺术
“展”是进行评价的基础。幼儿在涂涂画画后,总希望能够有展现的机会。看到自己的作品像宝贝一样被珍视,他们会从内心感到满足,更喜欢绘画活动。因此,每次作品展示,笔者总会根据作品的特点与活动情境的创设,提供充满美感和趣味性的作品展示台,引导幼儿感受美、分享美。如泥工“可爱的小动物”活动,围绕“森林小动物开化装舞会”的情景,利用绿色的KT板制作森林背景图,考虑如何把泥工作品与背景相融合,巧用插塑平插在KT板上做出小动物的展台,这样每个小动物都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与森林背景交融,情趣盎然。
3.评,领悟美的情感
“评”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通过幼儿的讲述可以更好地解读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评”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活”起来,充满勃勃的生机和魅力。另一方面,借助讲评环节中教师“穿针引线”的引导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教师适时地进行“画龙点睛”的归纳提升,能帮助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感悟美的艺术。如幼儿作品《热闹的菜市场》,教师根据幼儿的构图方式,分组展示幼儿作品,使幼儿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原来构图有很多种,可以横构图,也可以竖构图,还可以用十字交叉的形式构图,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每一次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有趣的探险、一次想象中的旅行!教师要努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体验过程中,使这颗美的种子得到浸润,悄然萌发,灿然怒放。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爱画画是幼儿的天性,“儿童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幼儿画画的过程,是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幼儿绘画教学具有唤醒、激励幼儿想象与创造,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绘画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幼儿都能画其所爱、画其所想,按自己的兴趣有感而发、由情而画呢?遵循在体验中润情、融美的原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幼儿园绘画教学“趣—境—美—评”的基本模式。
一、趣:激趣引思
教学的艺术就是运用有趣味的方式,唤醒幼儿的想象,诱发幼儿勤思、勤想、勤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激趣”是指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的发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生活集趣
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幼兒对生活的观察越多,体验越多,积累的清晰表象越丰富,越有利于绘画创作。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户外走走、看看,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春天,在草地上嬉戏,看迎春花开;夏天,在种植园浇水施肥,观察玉米抽穗、石榴结果、豆角挂藤;秋天,采摘果实,捡拾落叶,感受收获的喜悦;冬天,堆雪人,打雪仗,体验飞扬的白雪……这些来自于生活的真实体验,将成为幼儿创作的丰富源泉。
2.玩中引趣
幼儿天性爱玩,从其兴趣入手,把玩的要素渗透到绘画教学中,更能调动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如在大班“我们爱运动”绘画活动中,教师不是急于让幼儿去画,而是组织他们玩跳绳、拍球、赛跑等活动,在玩的同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分析人在做不同运动时身体的动态变化。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幼儿作品表现的方式也不同,画中的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3.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幼儿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从而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成功的乐趣。在中班“油水分离画——美丽的冬天”活动中,笔者先用白色蜡笔画出物体形象,再用水彩颜料进行渲染,就在渲染的霎那间,迅速呈现出“可爱的小雪人”,幼儿们激动不已,顿时产生了疑问,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小雪人从哪里来?是怎样变出来的?疑问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了想尝试“油水分离画”的强烈愿望。
4.材料载趣
材料是美术创作的载体。有美感的、丰富的、适宜的工具材料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动手欲望。在小班的菜根拓印“印花布”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切齐的菜根,让幼儿用蔬菜的横切面蘸水粉色印制出绚丽美妙的画布:青椒横切面印出了四瓣花;油菜、芹菜横切面印出了美丽的玫瑰;胡萝卜横切面像一串串吹出的泡泡……活动中,幼儿时而看看手中的蔬菜印章,时而欣赏印画出来的美丽图画,每张小脸上都写满欣喜和兴奋!
二、境:创境润情
所谓“境”,是指情形、景象,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具体的现实环境。通过引导幼儿有情趣地创作,融情境于整个绘画教学中,使幼儿从中感受绘画的美好。
1.语言情境的创设
借助于丰富生动的语言情境,为幼儿大胆创作创设一个支持、鼓励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迈出画画的第一步。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无从下手、不敢落笔时,教师要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作画。如小班绘画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在添画小鸡的外形特征时配以儿歌:“小小蛋儿把门开,小小嘴儿钻出来,圆圆眼睛睁开来,拍拍翅膀钻出壳,小小鸡儿站起来”。借助情境化的丰富生动的语言,可爱的小鸡很快就添画好了。
2.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将生活实景引入绘画活动中,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大胆表现。回归生活的美术活动是最有生命力的。创设让幼儿身临其境的生活化情境,会让幼儿倍感亲切。如小班绘画活动“挂彩灯”是在“过新年”主题背景下生成的一个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照片回放展示新年的快乐,使幼儿体验中国传统的年味。有了前期的情景重现,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表现了对花灯的喜爱,画出了各种让人惊叹的作品:老鼠灯、兔子灯、梨灯、鱼灯、爸爸灯、苹果灯、饼干灯……
3.游戏情境的创设
可以幼儿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富有趣味的游戏情境,把美术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如中班幼儿首次尝试水墨画《小蝌蚪》时有畏难情绪,为此,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游戏情境。通过“毛笔娃娃”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和讲解,幼儿轻松地了解了毛笔的用法:画中锋时,可爱的毛笔娃娃踮起脚尖画起了一条条细线;毛笔娃娃感到累了,躺着画出了侧锋粗线。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幼儿很快就与水墨画交上了朋友。
在创设游戏情境时,可将重点、难点融在情境中,引导幼儿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如在小班的画直线练习中,教师从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灰太狼和喜羊羊”入手,设计了绘画活动“关住灰太狼”。教师在课件中加入喜羊羊呼救的动态情景。什么样的笼子能关住灰太狼?教师设计了两个情景:一是栏杆间距很大,二是栏杆没有画到底,结果灰太狼都逃跑了。于是幼儿们说:“灰太狼跑了,栏杆要密一点。要画到头,不能有漏洞。”这种充满游戏性的引导,可使幼儿沉浸在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绘画创作。
三、美:融美创造
“美”是美术活动明显的独特与优越之处。“融美创造”就是激发幼儿对世界的美好认识和体验,自然地融汇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让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快乐创作,尽情展示。
1.在感知中表现
儿童的自我表达和创造性表现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用眼睛去寻找、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呼吸、用身体感知一切,在心中产生真实的美的情感体验,然后表现他们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看到的事物。比如在“可爱的小鸡”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自饲养小鸡、给小鸡喂食、带小鸡散步、观察小鸡变化等活动,和小鸡之间产生感情,在绘画时就能将自己的情感再现到创作中,使画面内容丰富而有趣。 2.在审美中创作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关键在于如何去发现与认知。为此,一要创设美的环境,使幼儿感受美的氛围,发现美的规律,获得审美愉悦;二要利用生活环境感受美的事物,感受周围环境之美、建筑之美、服饰之美、装饰之美,引导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三要通过生活和文艺作品,让幼儿感受行为的美,陶冶情操;四要通过欣赏大师作品,了解表现美的元素,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3.在支持引导中放飞想象
應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有目的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如有的幼儿频繁换纸重画,可帮助他发现作品的优点,引导其将错就错、巧妙变通,重构自信;有的幼儿表现事物过于单一,可引导他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发现事物的细微差异;有的幼儿绘画过于拘谨,就鼓励他用粗狂的笔法创作,或者采取先画局部后画主体的形式,从而使幼儿能够大手笔地画画……在这样的支持引导中,使幼儿放飞想象,逐步提升自主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评:升华体验
“评”是指为幼儿创设展示作品的条件,使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分享交流,共同提高。可尝试以下方法。
1.赏,营造美的氛围
“赏”是评价的前提。它并非表面化地随便看看,而是要深入地寻找美、观察美。如班里专门创设了“涂鸦天地”区域,里面有名师大作,有家长的画,也有幼儿的涂鸦作品。内容可根据不同主题定期更换。在这里,幼儿身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感染。
2.展,分享美的艺术
“展”是进行评价的基础。幼儿在涂涂画画后,总希望能够有展现的机会。看到自己的作品像宝贝一样被珍视,他们会从内心感到满足,更喜欢绘画活动。因此,每次作品展示,笔者总会根据作品的特点与活动情境的创设,提供充满美感和趣味性的作品展示台,引导幼儿感受美、分享美。如泥工“可爱的小动物”活动,围绕“森林小动物开化装舞会”的情景,利用绿色的KT板制作森林背景图,考虑如何把泥工作品与背景相融合,巧用插塑平插在KT板上做出小动物的展台,这样每个小动物都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与森林背景交融,情趣盎然。
3.评,领悟美的情感
“评”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教师通过幼儿的讲述可以更好地解读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评”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活”起来,充满勃勃的生机和魅力。另一方面,借助讲评环节中教师“穿针引线”的引导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教师适时地进行“画龙点睛”的归纳提升,能帮助幼儿在交流分享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感悟美的艺术。如幼儿作品《热闹的菜市场》,教师根据幼儿的构图方式,分组展示幼儿作品,使幼儿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原来构图有很多种,可以横构图,也可以竖构图,还可以用十字交叉的形式构图,丰富了幼儿的经验。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每一次美术活动都是一次有趣的探险、一次想象中的旅行!教师要努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体验过程中,使这颗美的种子得到浸润,悄然萌发,灿然怒放。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