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展立足于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要注重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探究学习创新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开放性阅读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变化,信息知识的日新月异。此种情况下,有限的课堂教育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中则显得尤为重要了。毫无疑问,开放性阅读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老师干篇一律进行讲解的模式,使课堂气氛日益开放,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動性,挖掘出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众所周知,开放性阅读材料一般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小学生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引导他们进行开放性阅读,不仅可以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和内涵,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掌握新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其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另外,开放性阅读,不仅指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和多角度的分析,还包括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相关杂志和科普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会遇到新问题,这就需要想办法加以解决。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如此以来,进行开放性阅读无疑就能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最主要导向,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开始行动,应用在学习上就意味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语文,主动希望可以从语文课堂上获得知识或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将老麻雀的心理、表情深入体会,以悟出它内心的想法和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
改革以往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最关键的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应用探究性学习机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探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主人。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去,在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从而收获更多。可以说这个“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方案,或是某种意识的形成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不甚了解。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能容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优辅差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很重要,培优辅差可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应该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比如可以采取,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或者在课外加强他们的辅导工作,在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这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得是指帮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马斯洛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渴望成就的心理,一旦正式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致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语文教学应该首先明确一个教学原则: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实行一言堂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机制,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
[4]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5]夏家发,杨再睛.小学语文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探究学习创新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开放性阅读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变化,信息知识的日新月异。此种情况下,有限的课堂教育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在其中则显得尤为重要了。毫无疑问,开放性阅读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这种阅读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老师干篇一律进行讲解的模式,使课堂气氛日益开放,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動性,挖掘出其自主学习的潜力。众所周知,开放性阅读材料一般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认识观。小学生记忆力强,正处于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引导他们进行开放性阅读,不仅可以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和内涵,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掌握新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其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另外,开放性阅读,不仅指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和多角度的分析,还包括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相关杂志和科普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会遇到新问题,这就需要想办法加以解决。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如此以来,进行开放性阅读无疑就能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最主要导向,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开始行动,应用在学习上就意味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语文,主动希望可以从语文课堂上获得知识或者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将老麻雀的心理、表情深入体会,以悟出它内心的想法和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探究性学习
改革以往填鸭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最关键的就是在教学中注重应用探究性学习机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探究性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主人。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投入到问题中去,在问题中,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从而收获更多。可以说这个“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方案,或是某种意识的形成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学生以现成的答案和结论,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知识和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虽然接受了知识,却对知识不甚了解。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为学生一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就能容易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优辅差工作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很重要,培优辅差可以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在日常的学习中老师应该采用“抓两头,扶中间”的方法,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比如可以采取,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或者在课外加强他们的辅导工作,在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这能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得是指帮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马斯洛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渴望成就的心理,一旦正式了自己的成就而产生成就感之后,就会兴致盎然,干劲十足,情不自禁地要求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语文教学应该首先明确一个教学原则: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实行一言堂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充分开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机制,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
[4]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5]夏家发,杨再睛.小学语文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