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回归本色语文,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要牢牢把握本色语文的内涵,抓住本色语文应有的本质和本位,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理念的认同,另一方面有利于本色語文教学引导其走向素质教育。
【关键词】本色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作为目标,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回归本色语文,促进教育的中国化发展。
一、回归“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摒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社会转型时期的语文教育面临着多种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潮的流行风,一旦中国语文教育教学处理不当,将面临一边倒的局面。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语文的本色教育。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语文的本色,也就是要牢牢把握语文教育应有的本质,在教学中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和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确定语文教育应有的本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探寻语文对学生真、善、美思想的灌输和教育的过程。语文的教育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高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与和谐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让学生追求健全的人格,也就是既要让学生在求真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实践能力等探索品质的养成,同时又要建构学生向善的美德,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审美意识,亲近自然,领略审美因素,促使其审美灵魂的建构。
(二)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
语文教育的本位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本位就是首先要以课本为主,发挥课本的本位作 用;就是要回归课本中去,发挥课本的基础性教育,达到求真的目的。其次是发挥教师本位的教辅作用。教师是学生通往知识灯塔的引路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发挥教师本位的教辅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次,将学生本位和生活本位的作用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回归生活的本质,体验生活的真谛,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二、“本色语文”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理念的认同
真、善、美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前我国社会面临诚信道德危机,诸如毒奶粉事件、老人摔倒讹诈事件等社会不良风气由社会蔓延到校园。本色语文就是要通过对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的认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人文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内在学习动力
内部的驱动力产生于人的内在需要,如马克思所说,需要是人积极性的源泉。外部压力下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和内在需要下所产生的效果,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压力所产生的动力不能持久,还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师生关系的构建。现在许多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主动性很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觉、积极地参与,这种学习思想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看作自己内心的需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本色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其走向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发挥本色语文的作用,引领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是题海战术,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个人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批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机械化和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亟须改革。因此,本色语文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潮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传授,注重语文知识的训练,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
三、结语
总之,本色语文教育对当代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扭转当前应试教育的局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创造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胜侠.如何组织语文课堂讨论[J].西北职教,2009(1).
作者简介:饶芳,女,1978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桂林一中,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本色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作为目标,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回归本色语文,促进教育的中国化发展。
一、回归“本色语文”
“本色语文”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摒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社会转型时期的语文教育面临着多种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潮的流行风,一旦中国语文教育教学处理不当,将面临一边倒的局面。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语文的本色教育。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意义重大。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语文的本色,也就是要牢牢把握语文教育应有的本质,在教学中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和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确定语文教育应有的本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
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探寻语文对学生真、善、美思想的灌输和教育的过程。语文的教育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高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与和谐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让学生追求健全的人格,也就是既要让学生在求真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实践能力等探索品质的养成,同时又要建构学生向善的美德,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审美意识,亲近自然,领略审美因素,促使其审美灵魂的建构。
(二)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
语文教育的本位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笔者认为语文教育的本位就是首先要以课本为主,发挥课本的本位作 用;就是要回归课本中去,发挥课本的基础性教育,达到求真的目的。其次是发挥教师本位的教辅作用。教师是学生通往知识灯塔的引路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发挥教师本位的教辅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再次,将学生本位和生活本位的作用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回归生活的本质,体验生活的真谛,有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
二、“本色语文”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理念的认同
真、善、美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当前我国社会面临诚信道德危机,诸如毒奶粉事件、老人摔倒讹诈事件等社会不良风气由社会蔓延到校园。本色语文就是要通过对学生传授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真善美的认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人文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内在学习动力
内部的驱动力产生于人的内在需要,如马克思所说,需要是人积极性的源泉。外部压力下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和内在需要下所产生的效果,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压力所产生的动力不能持久,还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师生关系的构建。现在许多学生学习语文课的主动性很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觉、积极地参与,这种学习思想与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截然相反的。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看作自己内心的需要,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本色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其走向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发挥本色语文的作用,引领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是题海战术,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个人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批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机械化和单一化的教育模式亟须改革。因此,本色语文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潮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传授,注重语文知识的训练,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
三、结语
总之,本色语文教育对当代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扭转当前应试教育的局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创造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陈胜侠.如何组织语文课堂讨论[J].西北职教,2009(1).
作者简介:饶芳,女,1978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桂林一中,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