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先生经历病魔折磨时感悟的人生和命运,他用“用生命书写生命”,一边和种种病痛作斗争,一边调侃生命。在这里,我们感悟透过文字感受着生命的力度和厚度,他却用自己的一生传递着这种力量。看看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没有太多无奈和失望,迎接我们的是那春暖花开,骄阳似火。
关键词:生命;感悟;病魔
他是文坛的奇迹,“用生命书写生命”,更是生命的奇迹,“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他一路扶轮,却矢志不渝。苦难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残缺是追随其一生的标签。但这又能怎样呢,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对生命的坚贞。
《病隙碎笔》来自史铁生先生经受病魔折磨,肾功能衰竭,只能靠血液透析存活,与病痛的抗争中,他进一步领悟着人生和命运。虽然只有243则,却字字珠玑,虽然在追问生命,答案早已了然于胸。在书中,他设想着墓志铭,那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是他的最爱。徐志摩先生的这句话也许无关乎生死,于自然而言,人类的繁衍生息可不就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于青春而言,十七岁的雨季亦是轻轻地来来去去,成长。于自己而言,那些生命中的过客,不曾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用“轻轻”也才合适不过。万事万物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可是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苏子在赤壁畔吟唱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留下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思考。此时的他正遭遇苦难,但是却有着常人没有的乐观,可以在病魔面前调侃,也可以想象自己的身后事。这并非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境界,病痛只是生命中的插曲,它不能占据我们的全部。想来和他同病房的病人也许并非有他的豁达,但他可以骄傲地对周围的人说:生病嘛,只是一件小事。我们轻轻地来,无需留下太多痕迹,还是应该对命运多一份宽容。史先生认为这轻轻地来回正是对生死最好的诠释,但又说“既然这样,又何必弄一块石头来作证?还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在乎,这就是常年离不开病榻的他对自己最后的要求,或许他随时准备着要离开。试想几个人能在这个时候用笔触思考人生,又有几人能够留下如此旷达的语言文字,又有几人能真正看淡生死呢?勇敢地面对既定的事实,也许生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那不妨学学史铁生,始终坚信阳光和希望是不会辜负我们的。
再来看看书中的这句话“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关于生病,他自己也说“48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1969年在陕北延安插隊的作者因腰腿病返京治疗,1971年腰疼加重,1972年治疗一年又半,便开始了轮椅生涯。1981年因肾病回家疗养。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困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就这不间断的病痛算得上是上天对他的考验吧,将于他的大任恐怕就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标杆。庆幸的是,他经得起上天的折磨,而且是欣然接受。或许就这48载而言,生病确实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病痛的斗争中我们的史铁生先生完胜。
此外,根据史先生的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正是印证了“我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走”这句话,他不带走任何东西,用自己的言行感动着身体无恙的世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着社会,这就是史铁生,值得我们怀念的史铁生。
接下来,他又说“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加一个‘更’字。”看到这段话,不免生出些惭愧,和他相比,我们要幸运多少,而我们何时满足过,我们总是想要的更多,殊不知这个“更”之后又有多少无奈和伤悲。都说“知足常乐”,但有谁对当下的一切感到满足过。物欲横流的今天,看惯了霓虹的精彩绚丽,就容不下日光灯的单调无味,看惯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就适应不了独自一人的徘徊。其实,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没有抱恙的身体,没有多少牵绊和压力,没有恼人的忧伤,没有想做而不能的无奈。我们依旧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还可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亦可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以,珍惜当下吧,给今天多一份温暖,给明天多一份期许。
寥寥文字无法言说读史铁生的感悟,也非一时所能读懂,浅薄的语言无法诠释对先生的理解,但是我学到了敬畏生命,珍惜身边所有的一切,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不如坦然一些,乐观一些,享受当下,且行且珍惜!
作者简介:
魏娅琼(1989.03.0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省皋兰县;工作单位:兰州新区舟曲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二级教师;单位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关键词:生命;感悟;病魔
他是文坛的奇迹,“用生命书写生命”,更是生命的奇迹,“他那么多年坐在轮椅上,却比很多能够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很多游走四方的人拥有更辽阔的心。在这个不轻言‘伟大’的时代,铁生也无愧于‘伟大的生命’这样的评价。”他一路扶轮,却矢志不渝。苦难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残缺是追随其一生的标签。但这又能怎样呢,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他对生命的坚贞。
《病隙碎笔》来自史铁生先生经受病魔折磨,肾功能衰竭,只能靠血液透析存活,与病痛的抗争中,他进一步领悟着人生和命运。虽然只有243则,却字字珠玑,虽然在追问生命,答案早已了然于胸。在书中,他设想着墓志铭,那句“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是他的最爱。徐志摩先生的这句话也许无关乎生死,于自然而言,人类的繁衍生息可不就是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于青春而言,十七岁的雨季亦是轻轻地来来去去,成长。于自己而言,那些生命中的过客,不曾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用“轻轻”也才合适不过。万事万物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可是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苏子在赤壁畔吟唱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留下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思考。此时的他正遭遇苦难,但是却有着常人没有的乐观,可以在病魔面前调侃,也可以想象自己的身后事。这并非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境界,病痛只是生命中的插曲,它不能占据我们的全部。想来和他同病房的病人也许并非有他的豁达,但他可以骄傲地对周围的人说:生病嘛,只是一件小事。我们轻轻地来,无需留下太多痕迹,还是应该对命运多一份宽容。史先生认为这轻轻地来回正是对生死最好的诠释,但又说“既然这样,又何必弄一块石头来作证?还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在乎,这就是常年离不开病榻的他对自己最后的要求,或许他随时准备着要离开。试想几个人能在这个时候用笔触思考人生,又有几人能够留下如此旷达的语言文字,又有几人能真正看淡生死呢?勇敢地面对既定的事实,也许生命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那不妨学学史铁生,始终坚信阳光和希望是不会辜负我们的。
再来看看书中的这句话“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关于生病,他自己也说“48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1969年在陕北延安插隊的作者因腰腿病返京治疗,1971年腰疼加重,1972年治疗一年又半,便开始了轮椅生涯。1981年因肾病回家疗养。1998年,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困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就这不间断的病痛算得上是上天对他的考验吧,将于他的大任恐怕就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标杆。庆幸的是,他经得起上天的折磨,而且是欣然接受。或许就这48载而言,生病确实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病痛的斗争中我们的史铁生先生完胜。
此外,根据史先生的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器官捐献给医学研究,12月31日凌晨6时许,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正是印证了“我轻轻地来,正如我轻轻地走”这句话,他不带走任何东西,用自己的言行感动着身体无恙的世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着社会,这就是史铁生,值得我们怀念的史铁生。
接下来,他又说“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加一个‘更’字。”看到这段话,不免生出些惭愧,和他相比,我们要幸运多少,而我们何时满足过,我们总是想要的更多,殊不知这个“更”之后又有多少无奈和伤悲。都说“知足常乐”,但有谁对当下的一切感到满足过。物欲横流的今天,看惯了霓虹的精彩绚丽,就容不下日光灯的单调无味,看惯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就适应不了独自一人的徘徊。其实,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没有抱恙的身体,没有多少牵绊和压力,没有恼人的忧伤,没有想做而不能的无奈。我们依旧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还可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亦可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以,珍惜当下吧,给今天多一份温暖,给明天多一份期许。
寥寥文字无法言说读史铁生的感悟,也非一时所能读懂,浅薄的语言无法诠释对先生的理解,但是我学到了敬畏生命,珍惜身边所有的一切,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那不如坦然一些,乐观一些,享受当下,且行且珍惜!
作者简介:
魏娅琼(1989.03.07—),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甘肃省皋兰县;工作单位:兰州新区舟曲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二级教师;单位所在地: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舟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