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加强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些论述揭示了语文阅读的性质和作用。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高低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如下探讨: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首先,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很多语文阅读课上教师非常注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精讲精练。这样的阅读教学除了能培养学生解答习题外,很少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美感。学生跟着老师转,大大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灵感。
  其次,教师忽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现在许多课内自读课忽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把自读课上成教读课。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否则一味地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不断做练习题,不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会使学生产生厌恶阅读的心理。
  再次,教材目标定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常常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者强调阅读方法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或者用作者的感受来人为地提升学生的领悟。这种“以授代学”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个体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外的盲目阅读以及阅读时间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忽视一个问题是忽视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严重阻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笔者从教学实践中,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开卷有益”,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一张报纸、一本杂志,过去的、现在的,都可让学生读读。学生会在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积累了知识。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其他书面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它包含感知、记忆、想象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是信息的主要来源。我常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评价,说说自己的看法;把报纸上的新闻、校园里发生的新鲜事说给学生听,问学生怎么看待。同时,将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评评。如,就某学生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要用心去读,用心去感悟。
  (二)要重视朗读,增强语感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学会享受朗读,接受规范语言、优美语言的熏陶,形成良好的语感。有些句子,初读也许不理解,读几遍就可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技巧,初读感知,再读三读,遍数多了就可以领悟到它的佳处来一篇好文章的意境仅靠老师讲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学生对作品的品读体会,从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三)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的精神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环节。长此以往,老师就能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培养学生从线性思维、单向思维进入立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
  (四)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或内容摘记
  写读后感的习惯来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动笔的激情和欲望,指导他们把读文章的感受、体会及从文章中获得的启发和教育写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针对班级学生不习惯长时间阅读行为的特点,我首先决定培养他们定时定点地阅读书籍报刊的习惯,并且想到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条件,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而且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也是针对学生心理而给他们建议的课外书籍,如童话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再比如小说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此而给学生建议去看漫画版的《水浒传》、《西游记》而且在看的时候习惯性地做读书笔记或者内容摘记,或者读后感。
  (五)教师要注重思维教学和阅读方法教学
  学生只明白坚持自主阅读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自主阅读的方法,那么让他们坚持自主阅读也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应该根据学生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需求、阅读内容注重思维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教授。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淡化及忽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转变学习方式就成了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四、结束语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倡引学生学会质疑,在自我感受和领悟中完成课堂认知过程,求得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科学教育观,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教改的需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一、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发生改变    物理新课程教材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培养,加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有大量科学探究的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小实验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注重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强调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以学生为导向,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同学的潜能为目的,摸清起点、循序渐进、勤于思考、温故知新为最基本的教学原则,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循序渐进;温故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国的教育开始新的历史起点。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心智、家庭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别。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我认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该以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依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标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  [关键词]高效 转变 平实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渐广泛实行,新课程的理念也逐渐成为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现实教学中,我们通过随机的听同行们的平时课,我发现许多数学课堂教学仍旧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以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利用……培养了解与理解历史的能力……”。我认为要让初中学生达到这些目标,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
“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成的状态,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正如《解读》一书中所说的“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解为一种言语性的沟通或言语性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基于此,笔者试从对话教学的作用、现状及对策角度,微析一下“对话”二字。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地语言文字表述出来。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从丰富学生生活,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多积累,多储备,作文时才不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才会有真情实感的优秀篇章诞生。   一、在学校生活中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索—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
【摘 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课堂提问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大胆质疑,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注重教师有效的课后反思。  【关键词】教学理念 学习兴趣 实效性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中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魅力,有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处处联系的学科。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目前,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数学标准》),明文规定把“解决问题”和“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情感与态度”一起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了体现这一语文课改理念,时下有不少语文教师一改以往的课堂霸主角色,由过去“解说者”转变成现在“旁观者”,课堂上“敢于放手”,任学生“天马行空”……  有一位教师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