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两极分化现象,这也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
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只对优秀生感兴趣,上课时就只关心他们,每次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请优秀生来回答。却把哪些学困生放在了另一边,也不管他们是否能不能听得懂老师的讲解,只要他们不影响课堂教学就好。日来日去就造成了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从而成绩一天比一天差。
2.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过学生才能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到原有知识、兴趣、个人特质、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同样也因为有些学生因家庭的情况小学几年就转了好几个学校,学习的知识没有连贯,所以学习成绩跟不上。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就只顾自己做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平时也不管不问,所以也是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二、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可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
2.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要歧视他们,不要动辄训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差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可以在课后个别纠错,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经常用“心”去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以自信,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证明自己,建立自信。
3.发挥人格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和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及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建议教师:
上课做到和颜悦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保持微笑的表情,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保持高昂的情绪,全身心投入。
善于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表达对学生的赞赏。
4.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月积日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人人去肯想,肯动脑筋,让他们在课堂上会想,会说,会做。为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创设成功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精心设计练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小学生不能长久坚持学习,爱动,精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5.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记得前几天听过的“年、月、日”这堂课,教师在解决一年有几个月和每个月分别有几天这几个知识点之后,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之前我们讲的这些知识(手指着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我猜想教师接下来肯定要解决2月这个特殊月的问题了,那还了得,老师给的范围这么大,学生肯定会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为什么一年要365或366天呢?等,但是就不会提到教师所预设的问题的,没想到问题抛出之后,第一个学生站起来之后一针见血地说“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呢?”这个问题真是提得好啊,他一眼就看出2月的特殊,这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這个问题不但让这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解释2月的特殊性上,还激起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个问题是他们自己的疑问,是在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的这一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啊,巧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课堂提问中有意识地让各层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获。
6.完善教学评价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也一样,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也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还要家庭的密切配合。
一、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
因为我们有些教师只对优秀生感兴趣,上课时就只关心他们,每次在课堂上的提问都是请优秀生来回答。却把哪些学困生放在了另一边,也不管他们是否能不能听得懂老师的讲解,只要他们不影响课堂教学就好。日来日去就造成了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从而成绩一天比一天差。
2.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成效都要通过学生才能表现出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受到原有知识、兴趣、个人特质、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同样也因为有些学生因家庭的情况小学几年就转了好几个学校,学习的知识没有连贯,所以学习成绩跟不上。可见,学生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3.家庭因素
有些家长就只顾自己做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平时也不管不问,所以也是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二、小学数学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可采取适当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
2.融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大有帮助。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关心学生,尤其差生,同他们交朋友,不要歧视他们,不要动辄训斥他们,常鼓励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对差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可以在课后个别纠错,千万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经常用“心”去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以自信,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证明自己,建立自信。
3.发挥人格魅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终身学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形成和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进行情感交流及认知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融洽、活跃的心理环境,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建议教师:
上课做到和颜悦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保持微笑的表情,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保持高昂的情绪,全身心投入。
善于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表达对学生的赞赏。
4.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但又不敢问,也没机会问。问题得不到解决,月积日累差距越来越大。假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就有可能在自己熟悉的小团体中提出问题,因为小组讨论学习的气氛有助于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小组的集体智慧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对提供帮助的同学来说也是一次锻炼。双方都会有合作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人人去肯想,肯动脑筋,让他们在课堂上会想,会说,会做。为差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创设成功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精心设计练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享受成功的喜悦。根据小学生不能长久坚持学习,爱动,精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图画,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5.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记得前几天听过的“年、月、日”这堂课,教师在解决一年有几个月和每个月分别有几天这几个知识点之后,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之前我们讲的这些知识(手指着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我猜想教师接下来肯定要解决2月这个特殊月的问题了,那还了得,老师给的范围这么大,学生肯定会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为什么一年要365或366天呢?等,但是就不会提到教师所预设的问题的,没想到问题抛出之后,第一个学生站起来之后一针见血地说“为什么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呢?”这个问题真是提得好啊,他一眼就看出2月的特殊,这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這个问题不但让这个环节自然地过渡到解释2月的特殊性上,还激起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个问题是他们自己的疑问,是在解决自己的困惑。教师的这一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啊,巧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课堂提问中有意识地让各层次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获。
6.完善教学评价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数学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在数学教学中,防止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也一样,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也需要学生本人的努力,还要家庭的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