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大数据视角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企业需求匹配对策研究——以汽车类1+X证书评价为例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面向汽车行业的1+X证书现状分析入手,通过调研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发现汽车领域的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要求与汽车领域的岗位结构、岗位技能匹配度不高,适用性不强.进而提出进一步加大汽车领域的X证书中级技能开发比重,加大对X证书与岗位技能契合度评价,加强同类X证书相互间的比较,逐步建立并完善1+X证书的评价体系.
其他文献
在高职教育质量建设热潮中,高职院校需要改进专业质量管理,培育与构建质量文化,进而要求专业负责人必须履行质量文化领导职责.在现代领导理论语境之下,高职专业负责人具有实施质量文化领导的可能.调研审思现状,高职专业负责人在质量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质量观引领不足,认同质量文化领导的实践意义但履责自觉性不强,愿意采纳质量文化领导方式但履责能力尚待提高,高职学校对专业负责人质量文化领导的期待很高但支持不够.运用建构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行为框架,高职专业负责人应该从质量愿景塑造、团队合力凝聚、教学资源整合、课程教学组织、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与培训师专业发展经历了重要发展领域阶段、优先发展领域阶段、核心优先发展领域阶段三个不同时期,表现出基于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标、校企合作的现实路径、多重保障的支持体系等特征.近年来,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与培训师专业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即提升数字教学技能,应对新冠疫情“新常态”的要求;调整培训内容,应对欧洲新技能议程的挑战;提升多元素质,应对国际化学生群体和残障学生群体的变化等.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发展新阶段,育训结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然而职业院校仍存在对育训结合重视不够和理解不到位、实施育训结合的动力和活力不足、缺乏育训结合所需的资源和能力等问题.以系统观念为指导,建立起与学历教育并举发展、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制度体系、资源体系、运作体系),以期为职业院校加强育训结合提供有效对策,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和运转过程中,面临教学主体离散化、教学内容拼贴化、教学评价简单化和教学管理裂隙化等困境,职业院校要分别从目标体系、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多元整合,实现整体的优化,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保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是提升企业参与度的法治基础,在我国现有的政策保障机制中融入法律保障要素,形成法政一体的权利保障机制,可以破解现阶段权利边界模糊、保障力度不足的问题,进而优化企业权利保障机制.理想的法政一体模式要具备法政共治的制度思维、法政协同的规范体系、法政互补的功能结构和法政同步的修订机制.为建设法政一体的企业权利保障机制,必须要完善法政一体的顶层设计、厘清权利保障的内容边界、构建协同互补的执行机制、确保立改废释的实时跟进.
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生命线”,评价是牵引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评价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盘”.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是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改革是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学生评价改革的难点堵点,应从设计“五化一体”可持续发展评价机制、构建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学生评价改革理论模型和探索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动态自适应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三个维度,破解当前学生评价面临类型特征弱化、价值取向窄化、评价方式虚化等难题,赋能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多源流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受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与政治源流共同推动,是经典的公共政策分析工具.纵观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程,也同受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但因中外政治因素差异,将其适当修订来分析高职教育发展变迁政策更具适切性.分析发现,国家政策通过确定类型定位、促进持续发展,并重服务社会,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对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时代使命,高职教育还面临类型特征不够鲜明、社会吸引力较弱、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能力不足的挑战.展望未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职教育需深入探究类型规律、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精准服务社会,
职业院校实施成功教育借鉴于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又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以职校学生的自我成长需求和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实施成功教育须针对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围绕职校学生成才需求的着力点,提出从坚持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职业教育观方面来有效实施成功教育.
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遭遇各方面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选择困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量度困境、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转型不同步的困境.研究认为,以体验论与建构论相结合的认识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项目教学法则以反对“科目”形态为本位,提倡“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社会介入的教学过程,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与路径选择.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本质的把握,离不开对政府、职业学校与企业关系的深刻分析.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职业教育政校企关系的演变经历了结构嵌入、松散联结与再结构化3个阶段,并间接带来企业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差异.新时期深化企业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职责与义务,并发挥政府和职业学校对企业产教融合行为的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