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在学生的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化学教学中就始终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放在突出的位置。下面就培养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兴趣
九年级学生在刚一接触到《化学》这一课程时,常常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因此我们要努力地使學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科学。对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镁条燃烧”、“鸡蛋游泳”、“滴水着火”、“一杯几色”、“水中火花”等,也可以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如“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试验”、“CO2灭火”“铁钉锈蚀试验”等,学生在看完这些试验后,会产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逐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CO2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
情境一:故事——我国北方有一农民,到一个久未开启的白菜窖里去干活,不久就窒息在土窖里,其儿子下去救父亲,也同样发生了窒息。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你有办法通过试验保护下去干活的人不会发生窒息吗?
情境二:“清浊互变”试验——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直至过量,再加热。
情境三:用燃烧着的木条伸入CO2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
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既获得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从实验入手,培养学生兴趣
化学重在实验。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课堂演示实验要配合讲授、课堂讨论,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实验时应让学生动手参与,动脑思考,尽可能将某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四、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问题能使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产生“想学”的欲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个究竟。问题解决后,“谜团”揭开了,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产生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可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先举出一些燃烧的实例,如木炭、纸、白磷等物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然后又问学生,这些物质在水中能燃烧吗?学生的回答是:“不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时我乘势便说:“我能想办法使白磷在水中燃烧,同学们相信吗?”学生又好奇地问道:“真的吗?”于是我就演示了教材P124图7-5的实验,同学们看后都很惊奇。
五、利用新闻报道中素材,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报道:在一个封闭的居室内燃烧煤炉,会引起人窒息死亡;从电视等媒体上了解到,每年都会有一小部分煤窑发生瓦斯爆炸等。这些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活动,探究煤气的成分,探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煤窑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什么?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如,让学生搜寻课外读物,查资料了解“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行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
总之,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只根据课本和规定的课时来安排教学计划,填鸭式的教学,大题量的训练,会使大部分学生对化学产生恐惧,形成心理压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结果只能产生一大批对化学无兴趣,甚至讨厌化学的学生。因此,化学教师要锐意改革和创新,在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兴趣
九年级学生在刚一接触到《化学》这一课程时,常常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因此我们要努力地使學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科学。对此,上好第一节化学课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镁条燃烧”、“鸡蛋游泳”、“滴水着火”、“一杯几色”、“水中火花”等,也可以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如“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试验”、“CO2灭火”“铁钉锈蚀试验”等,学生在看完这些试验后,会产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逐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CO2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
情境一:故事——我国北方有一农民,到一个久未开启的白菜窖里去干活,不久就窒息在土窖里,其儿子下去救父亲,也同样发生了窒息。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你有办法通过试验保护下去干活的人不会发生窒息吗?
情境二:“清浊互变”试验——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直至过量,再加热。
情境三:用燃烧着的木条伸入CO2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
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既获得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三、从实验入手,培养学生兴趣
化学重在实验。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课堂演示实验要配合讲授、课堂讨论,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实验时应让学生动手参与,动脑思考,尽可能将某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四、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好问题能使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产生“想学”的欲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个究竟。问题解决后,“谜团”揭开了,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产生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可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有利于学生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先举出一些燃烧的实例,如木炭、纸、白磷等物质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然后又问学生,这些物质在水中能燃烧吗?学生的回答是:“不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时我乘势便说:“我能想办法使白磷在水中燃烧,同学们相信吗?”学生又好奇地问道:“真的吗?”于是我就演示了教材P124图7-5的实验,同学们看后都很惊奇。
五、利用新闻报道中素材,培养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报道:在一个封闭的居室内燃烧煤炉,会引起人窒息死亡;从电视等媒体上了解到,每年都会有一小部分煤窑发生瓦斯爆炸等。这些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活动,探究煤气的成分,探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煤窑发生爆炸的原因是什么?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再如,让学生搜寻课外读物,查资料了解“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行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
总之,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只根据课本和规定的课时来安排教学计划,填鸭式的教学,大题量的训练,会使大部分学生对化学产生恐惧,形成心理压力,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结果只能产生一大批对化学无兴趣,甚至讨厌化学的学生。因此,化学教师要锐意改革和创新,在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把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穿在全部教学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