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数量较正常人减少,亲和力也发生较大改变,这些变化与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否有关联?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徐鹰硕士等通过研究1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基因序列,了解贵州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多态性情况,见本期第28页。目前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均无肯定疗效且副作用大。而中医药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多系统、多途径、多环节整体调节的特点及潜力。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裘晟等对近年来实验研究揭示的中药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发病环节做一综述,见本期第100页。从总体上看,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病情的改善程度并不理想,且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进行性退化引起其递质系统的广泛改变,以及药物作用时间短暂及其严重的外周副作用有关。而淀粉样β蛋白介导的神经炎症可能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转基因小鼠的体内外实验均提示采用疫苗主动免疫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作者张岸梅等对其相关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见本期第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