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宏华“玩物理”成名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1c2c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宏华,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清远市“三名工程”首届教学名师,清远市督学,清远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曾任教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中学、黄州区第一中学,2001年调到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工作。先后荣获黄冈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黄冈市新长征突击手、黄冈市优秀教师、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清远市优秀共产党员、清远市一中首届名师等荣誉称号。
  从教35年,其教学业绩优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探究式教学法,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形成了以生为本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教育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成果多次获奖。先后出版专著十余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
  某年的5月29日,离高考还有六天,是最后一天上课的日子。如何上好最后一堂课?熊宏华做了很多准备,仍旧没有拿定主意。课间,熊宏华来到教室外,上堂课的老师还在进行教学。上课铃响,拖堂的老师略带歉意地离开,学生们抓紧时间上洗手间,收拾上堂课用的课本资料,找出这堂课要用的课本资料。看着这样忙碌的情形,熊宏华突然心生一个想法。他定定神,悄然走向黑板,写下:“没有嘱咐只有祝福,祝福同学们不知不觉考上理想大学。”看到这句话,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是学生“好暖心”“好感动”的感慨,掌声继而响起,淹没了一切言语。熊宏华温和地环顾教室,他和学生之间好像有了一种默契,不需要说话,大家很快进入了自习的状态。焦虑迎来平和,忙乱迎来淡然,紧张迎来自信。下课离开后,熊宏华身后的教室依然安静。
  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效应,只觉得似乎是读懂了学生的心,打动了他们。他说,现在都在谈课改,追求高效,而懂得学生,以此为基础去做教学设计,才会赢得高效。
  熊宏华教的是物理。他自己就是从兴趣开始走向物理之路,关于弄懂学生学物理的心,坚持新课程所提倡的学本原则,并没有让熊宏华为难。如何学习和教授物理,他不缺乏灵感,寓学于“玩”是他的特色之一。
  从一段天线开始物理路
  物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熊宏华迷上物理,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傍晚,满屋子人围在电视机旁等着热播的电视剧,有人想把电视机的画面调清晰一点,可是反复调天线方位,画面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后来又有人将天线升高了一大截,图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经常给大家讲故事的张大爷问几个读书娃,这电视天线是不是架得越高越好?大家都说,那当然。张大爷半信半疑,未必吧?大爷的疑惑引起了熊宏华的思考。第二天他去问物理老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他找了几本《无线电》杂志,自己查资料,慢慢悟出了道理:电视节目信号搭载于无线电波几乎是沿直线传播,天线的高度以能避开其与信号发射台之间的障碍物为宜,过高反而会因过长的馈线电阻使信号大幅度衰减。
  这是熊宏华最早的物理探究体验。他在其中得到了探索解惑的乐趣。那收获让他定下志向:成为物理老师。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带给他智慧、动力,使得他在一程一程的努力中,收获了不凡的成绩。
  好老师助展学科魅力
  在熊宏华眼里,一个好老师的衡量标准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懂得身教重于言教,要有爱,要授人以渔,要看老师对学科内在的人文内涵挖掘和呈现做得如何,是否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他要求自己做到。
  玩物理激发兴趣
  熊宏华的课是新颖而又亲切的。他认为,物理教育必须根植于生产、生活实际,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进而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课会让学生很有兴趣,从而发挥他们思考的主动性,结果也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有一次,熊宏华到广东省英德市的英西峰林游玩,意外发现两处沟渠灌溉设施很有物理创意。人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如何让水往高处走?如果不采用外力,不消耗其他能源能行吗?熊宏华回到课堂,如此问同学们。同学们讨论的结论是,不可能。到了周末,他就带了学生前往英西峰林,去到他发现的特别之处。他们在田畔中的一处主、支河道交汇处,看见主河道清澈的河水在哗哗流淌。大家发现原本主河道的水面比支河道的河床稍低,但水潭中央安装了一个水輪机,圆形水潭中呈环流状的河水使叶轮在水面下有节奏地旋转,这使水潭中的水有向上喷涌之势,水位明显升高。正是这动态的高水位使河床较高的支道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老师抛出问题:有外力对水做功吗?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时,一个同学索性跳下水去,用木棍将水轮机卡住,水位即刻回落到支河道的河床以下,支河断流。大家终于意识到,水本身的动能造成了水往高处走的现象,是没有消耗其他能源的。也许通过在课堂上的讲解,学生也能得到结论,但在实景中,会让同学们得到更为深刻的理解,甚至是记忆。他们也许会一直记得,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为了一个问题带他们到了湖光山色、泥土芬芳之中。
  熊宏华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物理的过程,充分利用物理内容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一次讲透镜的应用课时,熊宏华给学生发了几支体温计,同学们疑惑:体温计和透镜有什么关系?他没有正面回答学生,而是要求学生看看体温计的结构,想想读数时会遇到什么问题。同学们从中得出了一些结论,熊宏华肯定了他们,但没有进一步追问,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课后写一篇题为“体温计中的几何光学知识”的短文。几天后,同学们提交了短文,五分之二的同学达成了共识:体温计中有凹面镜和凸面镜效果,会使人看到又粗又亮的水银柱。这次探究与交流,让学生很受启发,他们明白物理与生活就是密不可分的。
  “这就是‘识物明理’。要让学生亲眼目睹,在实景中感知;要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要自主探究。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出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使学生在学会中会学,在学会中乐学,激发学生求知的源动力。”他还组织编制了校本课程《身边的物理学》,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与物理知识结合,也呈现物理在高科技领域的运用、物理的人文内涵,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重视学生感性认知
  人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熊宏华认为感受性教学在其中有重要意义。熊宏华经常举一个例子,美国的教师让学生画苹果,会给学生一人发一个苹果,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后才画。画第一次不像,第二次不像,第三、四次才像。而中国的老师就是直接告诉要点,画个示范,学生马上就能画得像。但是美国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虽然费时,但画出来的苹果是有生机的,为今后临摹打下基础。而中国的是从理论到理论,违背了认知规律,单一刻板,甚至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环节。熊宏华提出,物理老师要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条件做分组实验就不要用演示实验替代,有条件做演示实验就不要用多媒体动画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尽量让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数据,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让表格满足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需求。还要提倡学生用身边常见的生活器具来做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他也鼓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设计实验。
  做真正的探究式教学
  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熊宏华是敏锐的,清楚一种教学方式应该达到的效果,他不会随大流走入形式主义中,并且会直接指出有问题的教育现象,进行修正。当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进行实践时,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随意性很强的“作秀式”探究,讨论的问题没有深度,没有针对性,追求表面形式,堂上轰轰烈烈,堂下一无所获;另一种是单调刻板的“八股式”探究,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将探究过程分为“三段式”或“四段式”,使得教学过程机械化、程序化,反而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模式有由传统的“满堂灌”演变为“满堂闹”或格式化的“满堂问”的趋向。针对这一现象,熊宏华申报了课题“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很快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赢得省、市两级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
  对于课题的开展,他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一些典型的课例,由课前发挥科组集体智慧共同设计,课堂集中听课,课后师生共同评议。一方面听课老师各抒己见,谈观点、谈建议;另一方面,通过随堂测试、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倾听学生心声了解教学效果。他们集中进行了三十多节专题研讨课例。最后,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比较,进行探究式教学实验的那届学生参加全市统考时,成绩优于其他学生。老师们也更理性、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了探究式教学。
  崇尚符合人性的情感
  熊宏华认为新课程所崇尚的情感一定要符合人性,并且是健康的,能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感情。他曾听了一堂新课程观摩课,课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课堂采取的是探究式教学法,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但遗憾的是老师最后只在黑板上写了“上海速度”“上海高度”几个大字,解释说,上海是我国的窗口城市,两道题所反映的上海速度和上海高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而熊宏华认为课题所要体现的是:遵守规则,珍爱生命。
  物理学有丰富的外延,美学、哲学等都有所反映。熊宏华会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中的美学内涵分析解决问题。“还要传之以道。”哲学是世界观、方法论,这不是一个空泛的论断,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很多哲学观点在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中都有很充分的体现。“对立统一”之道、“对称思维”之道都在熊宏华的课中得到运用。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他让玩具遥控直升机悬停在讲台的上方,引导学生分析:飞机在空中处于平衡状态的奥妙何在?飞机受力情况如何?与重力平衡的力何以产生?通过分析,学生明白:旋转的螺旋槳对空气有一个向下的推力,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空气对螺旋桨也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向上的,于是对立产生,使得飞机平衡统一。学生还说因为这样,能更好理解政治课讲的“矛盾”“对立统一”方面的知识。
  与时俱进成名师
  熊宏华这些年,任教学段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历晋升从中师到专科再到本科,专业成长从市名师到省名师到国名师,他追随着教育政策不断调整眼界和教研方向,努力提升自己。1981年,熊宏华还是个小学语文老师,他心念着物理老师的梦想,于是争取到一个物理专科进修的机会,最后如愿以偿成了乡镇初中物理老师。他非常珍视这份工作,他甚至花了近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分发给学生看。面对书中涉及的五花八门的问题,熊宏华组织了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科学引导、适度点拨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活学活用物理及其他相关知识的能力显著增强。1991年,他组织学生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有21人获奖,其中有一人获全国二等奖,那可是当年湖北省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农村中学生。
  两年后,熊宏华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争取到湖北大学物理本科学习的机会。这次,他通过竞聘成了县重点高中的物理老师。从初中物理老师到高中物理老师,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并又形成了有效且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他发现高中物理中很多概念抽象难懂,必须设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这样才能上升到理性认知。于是他给学生设计了很多实验。当年总是给他做助手的物理课代表夏金松,后来成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夏金松回忆那时的情形:“是熊老师的言传身教为我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之后,熊宏华调入清远市第一中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政策下,他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全市高中物理教师的新课程培训任务。他带领一个团队潜心开展新课程实施的科学研究工作。他立足课堂,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意味着课程标准要重新修订,课改进入新的阶段。熊宏华又组建了新的团队,并向中国教育学会申报了题为《物理教学优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
  熊宏华分别在2015年、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荣获研究经费奖励百万余元。熊宏华名师工作室成立,组建了一个教学科研团队。他作为主持人,带领着团队一起进行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定下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每一个目标,熊宏华都有深入的思考和实践经验。他在著作《物理教学前沿的智慧》中,集结了与“探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追求理性的高效课堂”“诠释鲜活的生动实例”“促进教师的卓越发展”“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等五个方面相关的文章近50篇,是他多年来教学、科研的成果,呈现了物理学科教学前沿的智慧。
  任教学段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历晋升从中师到专科再到本科;专业成长从市级名师到省级名师再到国家级名师——这“三部曲”是熊宏华老师不忘初衷,与时俱进的客观写照。
其他文献
【摘要】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自身的教育经验出发,从教育制度化、教育多元化、重视自主性、开展教育活动、重视家庭教育五个方面,谈谈初中德育中的行为规范教育策略。  【关键词】初中德育;行为规范;教育策略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在现在很多中学教育中,很多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
在倡导幼儿为本,强调儿童个性发展和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下, 自由自主、开放融合的主题性区域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有机形式和幼儿主动发展的良好方式,日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材料是幼儿认识的中介和桥梁,是主题性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媒介。材料的投放是否有效,决定活动开展的质量,影响幼儿的兴趣、品质和能力的发展。  研究背景  惠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一直注重以幼儿为本,充分挖掘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开展了多年的主
在紧张的高三数学复习备考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我学习数学比较刻苦,甚至刷题无数,可是,每次考试还是那一点可怜的分数,不见提高,甚至有不少同学发出了“数学虐我千百遍”的凄凉感慨。那么,为什么一些学生刷题无数,成绩却不见提高?复习效率低下原因究竟在哪里?到底是数学“虐我还是我欺负数学”?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复习备考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与启发。  一、根源在哪?
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的素养,是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策略,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小学中年级段的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不拘形式记录见闻、内心感受以及对想象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印象深刻、触动内心或新奇有趣的事物进行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为此,笔者认为,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形成数学能力、意识的桥梁,是灵活解决问题的“指南针”。在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教师更应该高屋建瓴,抓住数学思想方法这一主线展开复习。针对数学思想具有高度抽象性,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高,学生理解的难度大等特点,要在高三复习中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同时积极研修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其次,构建合理的教学思路,有效渗透数学
[摘 要:近年来,整体性教学策略逐渐被应用到初中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整体性教学策略可以方便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初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掌握,有利于帮助初中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对他人资料的研究,来得出的整体性教学策略是如何在初中数学中运用的。  关键词:整体性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教学内容、
中国偉大思想家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胡锦涛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兴则民族兴。”的确,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潮下,不断改进方法,总结经验,通过“立足道德教育基础,创新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诠释了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有效建设。  一、充分发挥教师导向作用,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暂离了五彩的校园,改变了熟悉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让居家学习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洪梅镇中心小学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通知要求,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创新思路,迎难而上,守好自己的责任田。  一、多方联动,确保线上教育有实效  根据工作要求,我们明确“以家校联动为载体,以网络教学为手段,以拓宽视野为目的,以五育并
本报综合消息 4月25日,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学生返校工作专班第一次视频调度会在省教育厅召开。会议听取了21个地级市学生返校准备工作情况,查找存在问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对策。会议强调要严格贯彻执行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要求,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严格督促指导各学校落实落细学校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返校各项工作,确保学生返校安全、平稳、有序。  会议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
【摘要】本文概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对象来自佛山市顺德区的一所农村学校,一个九年级的平衡班学生。本文研究采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语言输入假说”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教育教学理论,主要探究分层教学是否能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旨在通过探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经过笔者科学地、详细地分析对比,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