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sorry”和“对不起”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由于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人们就误以为它们两者完全等同。本文从语义、语用两个层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力求找出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石化现象;语用分析;sorry;对不起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石化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把“sorry”和“对不起”等同起来主要是因为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中国学生在背英语单词时,记住的是它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将它们一一对号入座,印入脑海,久而久之,一提到某个单词,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其“对等”的汉语意义;在汉译英时,一用到那个汉语意义,就非取那个英语单词“入号”不可,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石化现象,影响对英语词语的确切理解和运用。
(一)石化现象的概念
Leech(1974)在其《语义学》著作中曾使用了“石化现象”(petrification)这一术语,用以指一个词条的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所指范围)发生变异,从而使之形成习惯用法的固态化(solidification)。Leech用石化现象来说明英民族使用英语词时常使之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其实,这种石化现象在英汉词语互译中尤为突出,英词在汉译和运用过程中其外延可能会缩小、扩大或发生偏差。
(二)造成石化现象的原因
一般的英语教材中都会有词汇表,列出英文单词的写法,音标,词性及其意义。在解释词义时,每个单词后面会配上一个或这多个汉语意义,并不详尽地列出该词地所有意义。另外大部分学生背单词时,连词汇表中所列的意义也并不是全都背会,再加上有些意义不常使用,容易被遗忘。久而久之,学生们容易把英文单词和某一个或者几个汉语意义一一对号入座,形成了根深蒂固地石化现象,常影响对英语词语地确切理解和运用。
二、“sorry”和“对不起”的语义分析
语义学是研究“意义”的学科,它研究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语义学指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下面我们从语义学角度来分析“sorry”和“对不起”的意思。
(一)“sorry”的意思
英语中的“sorry”既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独立成句,所以本文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来分析其意义。
1、单词“sorry”的意思
(1)英汉字典中的意思
①难过的;惋惜的;不安的;②内疚的;遗憾的;懊悔的;③(表示歉意)对不起的,抱歉的,过意不去的;④可悲的;可怜的;使人伤心的;令人痛苦的;使人沮丧的;⑤拙劣的;破破烂烂的;劣等的,很不体面的;⑥无价值的;不中用的;差劲的。[1]
(2)英英字典中的意思
①feeling sad and sympathetic;②feeling sad and ashamed about sth that has been done;③feeling disappointed about sth and wishing you had done sth different or had not done sth;④[only before none] very sad or bad, especially making you feel pity or disapproval.[2]
2、独词句“Sorry.”的意思
独词句“Sorry.”通常为“I’m sorry.”的缩写,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以下是“I’m sorry.”在英英字典中的意义:
(1)used when you are apologizing for sth;(2)used for disagreeing with sb or politely saying “no”;(3)used for introducing bad news. [3]
下面来看分析“I’m sorry.”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例1 (2007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第35题)—Ouch! You hurt me!
—I am sorry. But I didn’t mean any harm. I was driving a rat out.
例2(2004辽宁高考英语试卷第34题)—Sorry? I didn’t hear you clearly. It’s too noisy here.
—I was saying that the party was great.
例3(2007辽宁高考英语试卷第26题)—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British Museum?
—Sorry, I’m a stranger here.
—Thanks, anyway.
例4 —How is your grandfather?
—He passed away.
—I’m sorry.
例5 —The artist whom I admire most died young.
—I’m sorry.
例1中的“I am sorry.”单纯表示道歉;例2中的“Sorry?” 表示疑问,可表示没有听清楚对方所说的话,意思为要求对方重复;例3中的“Sorry” 表示因为不能帮助别人而表示遗憾;例4中的“I’m sorry.”表示道歉兼表同情,且同情的意义要大于道歉之意;例5中的“I’m sorry.”在略表歉意的同时,更多表示的是遗憾和同情的意义。
(二)“对不起”的意思
“对不起”的释义则简单得多。《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人有愧。常用为表示歉意的套语。亦用作带威胁口吻的话,表示将采取对对方不利的行动。” [4]
从上述语义方面来看,“sorry”和“对不起”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具体分析见下文。
三、“sorry”和“对不起”语用分析
语言的意义离不开其使用,离不开其使用的人,离不开其使用的环境。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上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语用学认为,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确定的意义,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境的研究。
(一)语境
语境即语言活动的环境。很多学者倾向于以“语境”为标准来划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可见语境对于与意义研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王占馥(2000:48)说:“词语在进入语境之前,它的意义常常是概括的、抽象的、泛指的,其内部语义成分是潜在的、稳定的,可是,一旦进入语境,在具体的、实在的境况影响下,由于前后词语、上下文之间的相关语义成分的渗透、干涉及境况信息的变化,致使原来词语内部的语义成分发生偏移,把原来概括、抽象、泛指的意义变为实指、特指的意义。”可见词语和句子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确切的意义,即要想弄清楚说话人说出某一词语或句子所想要表达的目的,就要弄清楚说话人说话当时所处的语境。因此,“sorry”和“对不起”的意义是否一致也要看具体的语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礼貌原则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遵循礼貌原则,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它“主要是体现说话人对交谈双方社会关系的理解和态度。礼貌词语的构成和结构是各不同语言社群的长期历史传统的产物,密切地联系于该社群的其它文化因素。”[5]
“sorry”和“对不起”是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使用它们可以使人们之间保持一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使用“sorry”和“对不起”,尤其是使用“sorry”时,并不全表示道歉,也可以表示委婉的拒绝对方的请求,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如:A:“Would you like to go out for a walk with me?” B:“Sorry, but I have to go on with my paper.”
四、“sorry”和“对不起”的异同
(一)“sorry ”和“对不起”类似之处
1、表示道歉的语境
当表示道歉时, “sorry”和“对不起”在大部分语境中,意义大体相当。如:“I’m sorry to have you waiting so long.”“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英汉两种表达都表示真心的道歉。
但值得注意的是“sorry”和“对不起”表示歉意时的语义强度是不同的,在英汉翻译中要特别注意。中国人拜访别人, 告辞时往往要说些客气话, 如“对不起, 占用了你太多时间”、“不好意思, 打扰你休息了”等等。这些话表示歉意的程度要轻, 主要是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用道歉的话来表示感谢, 汉语社会都能理解。英语社会则不理解, 他们认为, 你来拜访我, 我们在一起过很愉快, 怎么能说“打扰”呢所以当你说出“I’m sorry. I took you too much time.”时, 对方会很认真地纠正你:“No, you didn’t.”因为这句“I’m sorry. I took you too much time.”的道歉意味要强于“对不起,占用了你太多时间”。对方认为你是在真心实意地道歉。[6]
在有些语境中,“对不起”的歉意意味要大于“sorry”的,如中国人犯了极大的错误时可能会说“我对不起列祖列宗。”此处的“对不起”所表达的歉意绝非“sorry”可以表达的。
2、略表歉意以示礼貌的语境
“sorry ”和“对不起”在有些语境中,都可为略表歉意,与其说是表示歉意,倒不如说是礼貌用语,以示对他人的尊敬。例如:A:“Could I speak to Mr. Smith?”B:“Sorry, I’m afraid there isn’t a Smith in our office.” A:“Smith先生在么?”B:“对不起,我们办公室没有姓Smith的人。”此例中,说话人B并不存在对不起说话人A的地方,只是出于礼貌才使用了表示歉意的套语。
(二)“sorry”和“对不起”不同之处
“sorry”和“对不起”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sorry ”的义项要多于“对不起”的义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sorry ”表示难过、惋惜、不安、懊悔等,“对不起”没有这些义项,例如:
(1) I’m sorry to say that the experiment has not been a success.很遗憾,试验没有成功。
(2) I’m sorry I ever came here; I wish I’d stayed at home. 我真后悔来这儿,还不如呆在家里的好。
2、“sorry”表示可悲的、可怜的;拙劣的;无价值的、不中用的,“对不起”没有这些义项,例如:
(1) It was unfortunate that the kick was a sorry one, the ball flying over the goal. 很不幸,这一脚踢得太差劲,球从球门上飞过去了。
(2) What a sorry excuse! 多么拙劣的籍口!
3、“sorry”表示未听清楚对方的话,请对方再讲一遍,一般用升调。例如:
A:I’m unwell. 我有些不舒服。
B:Sorry? 你说什么?
A:I said, I am unwell. 我说,我有些不舒服。
4、 用以纠正自己刚才说错的话,译为“不对,应当是”,例如:
It’s in the southeast, sorry, southwest of Asia. 这是亚洲的东南部,不,西南部。
5、“对不起”中也有一种义项, “sorry”没有, 即“用作带威胁口吻的话, 表示将采取对对方不利的行动。”例如:
“要是明天中午12 点以前不把钱送到, 那时可别怪我对不起你了。”
五、结语
本文从石化现象、语义及语用三方面对“sorry”和“对不起”进行了分析,理出它们的异同,发现两种余言的词语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查字典,多看词语所使用的语境以清楚地了解一个词的具体用法,才不至于在翻译等过程犯翻译不当等错误。
参考文献:
[1]陆谷孙等.英汉大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2]A S 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4]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M]//对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386.
[5]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石化现象;语用分析;sorry;对不起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石化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把“sorry”和“对不起”等同起来主要是因为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中国学生在背英语单词时,记住的是它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将它们一一对号入座,印入脑海,久而久之,一提到某个单词,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其“对等”的汉语意义;在汉译英时,一用到那个汉语意义,就非取那个英语单词“入号”不可,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石化现象,影响对英语词语的确切理解和运用。
(一)石化现象的概念
Leech(1974)在其《语义学》著作中曾使用了“石化现象”(petrification)这一术语,用以指一个词条的约定俗成的意义(即所指范围)发生变异,从而使之形成习惯用法的固态化(solidification)。Leech用石化现象来说明英民族使用英语词时常使之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其实,这种石化现象在英汉词语互译中尤为突出,英词在汉译和运用过程中其外延可能会缩小、扩大或发生偏差。
(二)造成石化现象的原因
一般的英语教材中都会有词汇表,列出英文单词的写法,音标,词性及其意义。在解释词义时,每个单词后面会配上一个或这多个汉语意义,并不详尽地列出该词地所有意义。另外大部分学生背单词时,连词汇表中所列的意义也并不是全都背会,再加上有些意义不常使用,容易被遗忘。久而久之,学生们容易把英文单词和某一个或者几个汉语意义一一对号入座,形成了根深蒂固地石化现象,常影响对英语词语地确切理解和运用。
二、“sorry”和“对不起”的语义分析
语义学是研究“意义”的学科,它研究语言的意义及其交际功能。语义学指狭义的语义学,即逻辑语义学,它研究句子和词语本身的意义。下面我们从语义学角度来分析“sorry”和“对不起”的意思。
(一)“sorry”的意思
英语中的“sorry”既可以是一个单词,也可以独立成句,所以本文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来分析其意义。
1、单词“sorry”的意思
(1)英汉字典中的意思
①难过的;惋惜的;不安的;②内疚的;遗憾的;懊悔的;③(表示歉意)对不起的,抱歉的,过意不去的;④可悲的;可怜的;使人伤心的;令人痛苦的;使人沮丧的;⑤拙劣的;破破烂烂的;劣等的,很不体面的;⑥无价值的;不中用的;差劲的。[1]
(2)英英字典中的意思
①feeling sad and sympathetic;②feeling sad and ashamed about sth that has been done;③feeling disappointed about sth and wishing you had done sth different or had not done sth;④[only before none] very sad or bad, especially making you feel pity or disapproval.[2]
2、独词句“Sorry.”的意思
独词句“Sorry.”通常为“I’m sorry.”的缩写,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以下是“I’m sorry.”在英英字典中的意义:
(1)used when you are apologizing for sth;(2)used for disagreeing with sb or politely saying “no”;(3)used for introducing bad news. [3]
下面来看分析“I’m sorry.”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例1 (2007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第35题)—Ouch! You hurt me!
—I am sorry. But I didn’t mean any harm. I was driving a rat out.
例2(2004辽宁高考英语试卷第34题)—Sorry? I didn’t hear you clearly. It’s too noisy here.
—I was saying that the party was great.
例3(2007辽宁高考英语试卷第26题)—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British Museum?
—Sorry, I’m a stranger here.
—Thanks, anyway.
例4 —How is your grandfather?
—He passed away.
—I’m sorry.
例5 —The artist whom I admire most died young.
—I’m sorry.
例1中的“I am sorry.”单纯表示道歉;例2中的“Sorry?” 表示疑问,可表示没有听清楚对方所说的话,意思为要求对方重复;例3中的“Sorry” 表示因为不能帮助别人而表示遗憾;例4中的“I’m sorry.”表示道歉兼表同情,且同情的意义要大于道歉之意;例5中的“I’m sorry.”在略表歉意的同时,更多表示的是遗憾和同情的意义。
(二)“对不起”的意思
“对不起”的释义则简单得多。《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人有愧。常用为表示歉意的套语。亦用作带威胁口吻的话,表示将采取对对方不利的行动。” [4]
从上述语义方面来看,“sorry”和“对不起”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具体分析见下文。
三、“sorry”和“对不起”语用分析
语言的意义离不开其使用,离不开其使用的人,离不开其使用的环境。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上的意义,是在语境中才能确定的意义。语用学认为,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确定的意义,意义的研究离不开语境的研究。
(一)语境
语境即语言活动的环境。很多学者倾向于以“语境”为标准来划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可见语境对于与意义研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王占馥(2000:48)说:“词语在进入语境之前,它的意义常常是概括的、抽象的、泛指的,其内部语义成分是潜在的、稳定的,可是,一旦进入语境,在具体的、实在的境况影响下,由于前后词语、上下文之间的相关语义成分的渗透、干涉及境况信息的变化,致使原来词语内部的语义成分发生偏移,把原来概括、抽象、泛指的意义变为实指、特指的意义。”可见词语和句子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确切的意义,即要想弄清楚说话人说出某一词语或句子所想要表达的目的,就要弄清楚说话人说话当时所处的语境。因此,“sorry”和“对不起”的意义是否一致也要看具体的语境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二)礼貌原则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通常遵循礼貌原则,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它“主要是体现说话人对交谈双方社会关系的理解和态度。礼貌词语的构成和结构是各不同语言社群的长期历史传统的产物,密切地联系于该社群的其它文化因素。”[5]
“sorry”和“对不起”是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使用它们可以使人们之间保持一种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们使用“sorry”和“对不起”,尤其是使用“sorry”时,并不全表示道歉,也可以表示委婉的拒绝对方的请求,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如:A:“Would you like to go out for a walk with me?” B:“Sorry, but I have to go on with my paper.”
四、“sorry”和“对不起”的异同
(一)“sorry ”和“对不起”类似之处
1、表示道歉的语境
当表示道歉时, “sorry”和“对不起”在大部分语境中,意义大体相当。如:“I’m sorry to have you waiting so long.”“对不起让你久等了”。英汉两种表达都表示真心的道歉。
但值得注意的是“sorry”和“对不起”表示歉意时的语义强度是不同的,在英汉翻译中要特别注意。中国人拜访别人, 告辞时往往要说些客气话, 如“对不起, 占用了你太多时间”、“不好意思, 打扰你休息了”等等。这些话表示歉意的程度要轻, 主要是对主人的招待表示感谢。用道歉的话来表示感谢, 汉语社会都能理解。英语社会则不理解, 他们认为, 你来拜访我, 我们在一起过很愉快, 怎么能说“打扰”呢所以当你说出“I’m sorry. I took you too much time.”时, 对方会很认真地纠正你:“No, you didn’t.”因为这句“I’m sorry. I took you too much time.”的道歉意味要强于“对不起,占用了你太多时间”。对方认为你是在真心实意地道歉。[6]
在有些语境中,“对不起”的歉意意味要大于“sorry”的,如中国人犯了极大的错误时可能会说“我对不起列祖列宗。”此处的“对不起”所表达的歉意绝非“sorry”可以表达的。
2、略表歉意以示礼貌的语境
“sorry ”和“对不起”在有些语境中,都可为略表歉意,与其说是表示歉意,倒不如说是礼貌用语,以示对他人的尊敬。例如:A:“Could I speak to Mr. Smith?”B:“Sorry, I’m afraid there isn’t a Smith in our office.” A:“Smith先生在么?”B:“对不起,我们办公室没有姓Smith的人。”此例中,说话人B并不存在对不起说话人A的地方,只是出于礼貌才使用了表示歉意的套语。
(二)“sorry”和“对不起”不同之处
“sorry”和“对不起”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sorry ”的义项要多于“对不起”的义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sorry ”表示难过、惋惜、不安、懊悔等,“对不起”没有这些义项,例如:
(1) I’m sorry to say that the experiment has not been a success.很遗憾,试验没有成功。
(2) I’m sorry I ever came here; I wish I’d stayed at home. 我真后悔来这儿,还不如呆在家里的好。
2、“sorry”表示可悲的、可怜的;拙劣的;无价值的、不中用的,“对不起”没有这些义项,例如:
(1) It was unfortunate that the kick was a sorry one, the ball flying over the goal. 很不幸,这一脚踢得太差劲,球从球门上飞过去了。
(2) What a sorry excuse! 多么拙劣的籍口!
3、“sorry”表示未听清楚对方的话,请对方再讲一遍,一般用升调。例如:
A:I’m unwell. 我有些不舒服。
B:Sorry? 你说什么?
A:I said, I am unwell. 我说,我有些不舒服。
4、 用以纠正自己刚才说错的话,译为“不对,应当是”,例如:
It’s in the southeast, sorry, southwest of Asia. 这是亚洲的东南部,不,西南部。
5、“对不起”中也有一种义项, “sorry”没有, 即“用作带威胁口吻的话, 表示将采取对对方不利的行动。”例如:
“要是明天中午12 点以前不把钱送到, 那时可别怪我对不起你了。”
五、结语
本文从石化现象、语义及语用三方面对“sorry”和“对不起”进行了分析,理出它们的异同,发现两种余言的词语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查字典,多看词语所使用的语境以清楚地了解一个词的具体用法,才不至于在翻译等过程犯翻译不当等错误。
参考文献:
[1]陆谷孙等.英汉大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2]A S 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4]毕继万.“礼貌”的文化特性研究[M]//对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386.
[5]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