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我们学点哲学吧
  我在朋友的博客里看到他推荐的一套书——《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回家后就请女儿上网购买。女儿在几家网站上凑着买了一套书,书一到我就一口气读完了。读完了,还不过瘾,又读了两遍。读《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那是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那是一种醍醐灌顶的幸福。
  这个学期,在一周一节的自主阅读课以外,我又增加了一节哲学课。说哲学课是有些夸张了,准确说是哲学阅读课。选择阅读思考的话题,我一般要结合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像最近学习第七单元,学习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我就同步选择了“人与动物”这个话题。
  最初设想让孩子们一人一本书,可惜书太难买了,书没有买全或没有买到的孩子还不少,所以我选择了朗读。开始是孩子们轮流读,读的水平还好,可有些孩子读的声音太小,影响到听的效果。因为哲学的思考必须是连贯的,所以这种方式又得调整。另外,两位作者都是法国人,故事里的人物是一大堆外国名字,小孩子听的发懵,听着听着便会走神了。现在我暂时运用的方法是我来读,学生听,把握课堂节奏。文章中涉及的人名就替换成班里孩子的名字。一听见这个同学或那个同学在故事里开车、做面包或烤鸡翅,孩子们乐不可支。碰到一些“敏感”的关系,比如说夫妻、恋人的名字,我就换成桌子、椅子、电风扇,他们就更乐了。遇到一些精辟的观点,我就请他们复述,要求在听读过程中快速做笔记,有时候也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思考。每读完一部分,我就组织学生讨论。
  书中看人、看事、看世界都有着不一样的角度,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哲学概念和深奥的哲学语言,所有的哲学思想都融化在一个个故事里,融化在普普通通的生活里。勇敢和胆怯,成功和失败,爱和友谊,尊重和轻蔑,言语和沉默,身体和精神,同意和反对,记忆和遗忘,都触及人生的深远之处。
  我问孩子们这样的课对他们的帮助在哪里。孩子们告诉我,除了明白了一些道理外,看问题不那么肤浅了,不那么狭隘了,更深刻更宽广了。还有一些孩子说,自己有了很多的思考,和一般的认识有着不同,曾经怀疑自己做错了的事,现在才明白原来离哲学是那么近那么近。
  我把书推荐给了孩子和家长,也推荐给了我很多朋友及朋友的孩子。这次亲子阅读竞赛,我看了一些孩子在阅读报告中和家长的共读感悟。看了他们的文字,我就知道这些家长是真的认认真真读过。读过没读过写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后来我问过我的朋友们,他们有的说读过,但我感觉得到那是出于礼貌的回答。是的,假如是什么哈佛、牛津之类的家训、宝典,那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关注度。
  我和我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些每一个音节都代表着成功的文字。广阔的思考、独特的理解、觉醒的理性,这些没有价值的“标签”似乎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但我想,总有一些心灵渴望着智慧的太阳!
  一面缘何记一生
  阿累先生的《一面》,解读者多是从歌颂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去理解的,而我从朋友的诘问中开始了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朋友说:鲁迅先生见过一次阿累的面并送了一本书给他,阿累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受到怎样的凌辱都能咬牙挺过,因为他觉得鲁迅先生是和他在一起的。而我如果第一次与他人见面送一本书给他,他会很感谢,但决不会记我一辈子,更不会总觉得我和他在一起。
  这不是戏说,这个问题里包含着很深的思考。
  鲁迅先生为民族、为青年所做的一切,如果仅仅是阿累的这一件事,他的形象也是很难丰满起来的,即使有阿累的一段抒情“憎恶黑暗犹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位宝贵战士的健康差不多给完全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
  文章里有一段文字描写先生“瘦的让人担心”,先生为什么那么瘦呢?
  如果这时候联想到他弃医学文,联想到他对萧红、萧军等一批文学青年的扶持、资助,联想到他熬夜写作,联想到他被反动派迫害,联想到他那样窘迫的生活,“瘦”字才能解读好。“瘦”字解读好了,鲁迅的形象才能丰满起来。鲁迅的形象丰满起来了,他的“一面”所给予阿累的力量才不会理解成阿累的矫情,他的“一面”所给予阿累的力量才显示了一个伟大的灵魂的魅力。
  讲到这里,我们依然只注意到了事件中的鲁迅。记不清是谁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有没有希望,看他的青年敬仰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格。”
  文章里描写阿累的一句: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口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口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读这句话可以想象到阿累恶劣的生存环境以及他所遭受的非人的待遇。他不但工资微薄,而且还是个被时时提防的“揩油者”。文章读到这里,一个在贫困中挣扎,温饱都保证不了,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却依然无比敬仰高尚、渴望知识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阿累,他的那颗心热切地向真,向善,向着光明。鲁迅的一面之所以给阿累巨大的影响、巨大的力量,一是鲁迅伟大灵魂的魅力,二是来自于阿累本身。他此后虽经受了非人的折磨,但成长为了一位革命者。后来他担任了大学的校长,这和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内心的那股巨大力量是分不开的。
  阿累,在泥土中昂头,这是我们解读《一面》时不应忽略的力量。这力量也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师生们花式“云”端相见:语文组线上答疑,其乐融融;数学组落实细节,让“空中课堂”落地开花;英语组,教师支招,让学生沉浸在积累的海洋里;物理组项目式学习,实现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化学组,化学视角看新冠,对病毒进行科学探究;生物组,个性化辅导,丰富资源;政治组,隔空探讨时政要闻;地理組,老师陪你看世界;历史组,探究古代那些事儿……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一些事情让我反思:到底该做个聪明的老师?还是该做个“笨笨”的老师?  事件1:我到深圳教的第一届学生高考完毕回校来看我,询问之下,有保送清华的,有保送浙大、北外、中大的。参与考试的,有考上人大、中大、厦大等国内名校的。那班学生,还有不少考上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名校,而这些学校,曾经是我学生时代梦寐以求的学校。  事件2:我从教以来教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孩子现在在深圳的一家国有大型
近日,在相关会议上获悉,北京在加大转岗培训和招聘力度、扩大市属高校学前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招聘非学前专业京籍本科毕业生委托培养的方式补足短期缺口;通过京籍毕业生“专升本”和初中毕业生“3 2”培养项目解决中长期缺口。当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一轮全员轮训,培训覆盖了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培训对象除了在职在岗的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和保育员,还包括幼儿园保健医、厨师、保安、保洁员等,全市共计9.4万教职
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让教育自然地融入生活中。巧妙地把教育內容隐含在环境中、生活中,让幼儿在与环境、与人、与物的互动中感知、模仿、体验、实践,自然而然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此,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积极开展生活化课程探索,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究、发现、学习,在生活的实际情景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关注
2015年,我校“基于全脑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从此,全脑语文研究团队的成员们更加致力校本化的全脑语文教学的深入研究。三年的研究实践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全脑语文特色课程这一智慧的桥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目标尤其是思维力的研究目标就能真正实现。因此,我校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内容,以全脑开发为抓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
现在许多医生太过于依赖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B超”“彩超”“CT”“胸透”等,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退化了。无独有偶,我们很多年轻教师也一样,习惯于依靠先进的网络技术,却缺少了“静静地琢磨”文本的细心与耐心。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文本的“细读点”,去触摸文本,咀嚼文字,就像煲汤一样,要慢慢煨,细细炖,不温不火,才能熬出文本的味道和营养。这样的过程对语文教师的成长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通过自读是能够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另一方面,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以及作者妙用的修辞写作手法。后者,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这一课总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三个: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欣、软、线、
徐俊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有为青年。当今社会里, 在有些人比较浮躁的情况下,这样的青年属于难得。  十年前,他“揣着抑制不住的教育梦想和激情”从农村步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殿堂,开始他的人生苦旅。  他喜欢课堂,热爱孩子。他将半百平米的课堂看作实现人生理想的田园,他把学生视为抽穗拔节的禾苗。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没有白天,少了黑夜,辛勤耕耘,喜于收获。他把人生最为宝贵的青春
“农村娃”——这是从秦岭大山里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福先生对自己的代称。  农村娃坦荡,当被问及如何走上地球科学研究之路时,张宏福没有什么动听的豪言壮语。他坦言,是因为当初在县城重点中学旁边有个地质队,在当地农民眼里,地质队员是“探宝”的文化人,是“高收入人群”,所以班主任在填报志愿时就作主为他填了西北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农村娃朴实,在过去
课堂上教师提问过多,指导过少;教师分析文本过多,讲解过细;学生接受过多,思考过少……这些似乎是所有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都会出现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处理文本,解决好这些问题呢?我从学校的教学范式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教学范式的“导”环节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在20分钟内处理好文本内容,这就意味着执教者必须对文本进行重组,大胆地增删,把复杂、琐碎的部分去掉,力求教学思路简明,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