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61-0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人才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必须依靠创造教育。因此,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师应该大胆探索,充分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要培养学生综合创造素质(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等),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和单纯应付考试。那么,实施语文创造教育,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认为:
一、开发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创设良好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开拓学生爱学、乐学的新天地。教师要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造”,不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教学生学会创造的规律和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学生观营造新颖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和追求统一、标准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因此能否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目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更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新颖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使声、像、文结合,打破教室时空的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创造教学时空。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课时可以出示寒山寺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以深情、富有穿透力的《我心永恒》配合《泰坦尼克号》节选的学习。图像、绘画、实物等都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惊喜、陶醉、激动,在无形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增加丰富有效的学习信息。要让学生有所创造,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大教学密度,增加有效信息。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各门学科互相交融,加大科技含量。利用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醉翁亭记》时,有学生对课本彩图中醉翁亭建在一个园子里而没有如文中所说的“翼然临于泉上”提出质疑。我在充分肯定了他观察细致,敢于探索的同时,鼓励学生一起动手,查找资料。结果学生们在《文汇报》上找到了关于醉翁亭的介绍,了解到该亭历史上曾几次毁于兵火,多次重建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此亭非彼亭。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这件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开发全面立体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运作,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交替进行。教学处于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心理审美场,使学生情绪振奋,思想解放,主动参与。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地质疑、讨论、辩论、复述,用图画出课文情景等。如在学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设计正向和逆向的辩论作文题“逆境出入才”和“顺境出人才”等都可以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作文教学是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如果引导得力,学生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我的老师》这样一个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却出人意料地写了邻居家的五岁孩子:“虽然他没有多高的学识,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足以让我敬佩、效仿,他是我的老师。”
二、拓展课外的生活教学渠道
语文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生活,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创造教育的许多硕果都是在生活课堂中取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放下肩膀上沉重的书包,轻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比如,文学社、辩论会、作文比赛、快速阅读比赛、社会调查活动等。临沂地区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既有悠久、丰富的古代历史,又曾是近代革命的根据地,在新时期的改革中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语文课程资源得天独厚。此外,读课外书、做读书卡、练书法、弹琴、画画、做家务劳动等应成为学生的必做作业。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实施创造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能给创造教育提供的良好社会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生的许多时间并不都是在学校,他们作为社会性的成员,时时生活在社会的群体当中。如果让他们接触社会实践,用他们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将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着力点出发,重新思考和构建语文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使新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综合反映基础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创造思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选择、主动探索的空间和机会,突出方法指导,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创新的、个性化的过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日益显露出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面向二十一世纪,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人才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必须依靠创造教育。因此,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师应该大胆探索,充分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要培养学生综合创造素质(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等),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和单纯应付考试。那么,实施语文创造教育,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笔者认为:
一、开发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值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创设良好的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开拓学生爱学、乐学的新天地。教师要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造”,不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善于引导学生排除障碍、标新立异,教学生学会创造的规律和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新颖和谐的教学情境。创新教育应以正确的学生观营造新颖和谐的语文教学氛围。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和追求统一、标准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因此能否以正确的学生观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目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就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更相信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新颖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使声、像、文结合,打破教室时空的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相生,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创造教学时空。如在学习《<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一课时可以出示寒山寺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的新闻报道;以深情、富有穿透力的《我心永恒》配合《泰坦尼克号》节选的学习。图像、绘画、实物等都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惊喜、陶醉、激动,在无形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增加丰富有效的学习信息。要让学生有所创造,须在课堂教学中加大教学密度,增加有效信息。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各门学科互相交融,加大科技含量。利用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上《醉翁亭记》时,有学生对课本彩图中醉翁亭建在一个园子里而没有如文中所说的“翼然临于泉上”提出质疑。我在充分肯定了他观察细致,敢于探索的同时,鼓励学生一起动手,查找资料。结果学生们在《文汇报》上找到了关于醉翁亭的介绍,了解到该亭历史上曾几次毁于兵火,多次重建的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此亭非彼亭。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这件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开发全面立体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运作,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交替进行。教学处于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心理审美场,使学生情绪振奋,思想解放,主动参与。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地质疑、讨论、辩论、复述,用图画出课文情景等。如在学习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设计正向和逆向的辩论作文题“逆境出入才”和“顺境出人才”等都可以锻炼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作文教学是开展创新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如果引导得力,学生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我的老师》这样一个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却出人意料地写了邻居家的五岁孩子:“虽然他没有多高的学识,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足以让我敬佩、效仿,他是我的老师。”
二、拓展课外的生活教学渠道
语文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创造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生活,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创造教育的许多硕果都是在生活课堂中取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放下肩膀上沉重的书包,轻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比如,文学社、辩论会、作文比赛、快速阅读比赛、社会调查活动等。临沂地区人文历史景观丰富,既有悠久、丰富的古代历史,又曾是近代革命的根据地,在新时期的改革中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语文课程资源得天独厚。此外,读课外书、做读书卡、练书法、弹琴、画画、做家务劳动等应成为学生的必做作业。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实施创造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能给创造教育提供的良好社会背景,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生的许多时间并不都是在学校,他们作为社会性的成员,时时生活在社会的群体当中。如果让他们接触社会实践,用他们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将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着力点出发,重新思考和构建语文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使新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综合反映基础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创造思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由选择、主动探索的空间和机会,突出方法指导,加强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创新的、个性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