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教师应转变观念,由重视课堂灌输和知识传授,过多地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变为注重启发学生,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树立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由“区域实验”,发展到“整体推进”阶段。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历史课?是一个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及对策
传统历史教学过多地关注知识传授,重视课堂灌输,忽视启发学生和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提高考分,忽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忽视提高学生素质等。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把课堂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动积极地学习。从教学的理念上,改变过去“教材中心、结果中心、教师中心”的偏向,真正树立“学生中心”的理念,把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切实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二、对课堂评价的思考
如果我们评价一节课,从老师的方面,认为讲得清楚、透彻、精彩,就是好课,这就不够全面。从学生方面,认为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对老师的讲课满意就是好课,这也存在误区。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来看,这种课不能算好课。实际上,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应从教与学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的教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应“积极主动”,这样的课应该说是好课!“善于启发”就是教师的启发应是有深度的启发,这种启发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教师启发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动眼,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启发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要通过启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要以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导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引导老师把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切实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
三、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自己学习”,而应当理解为使学生得到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有效主导,也就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或者说只是形式上的主体。学生从容体到主体有一个意识的觉醒和愿做、乐做、会做主体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并加速这个过程,提倡以激励和使学生感到成功为主的学习并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要看学生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特别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与老师不同的意见、甚至与教科书不同的意见。教师的启发要在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上下工夫,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和条件。总之,要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对备好课的思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可以说,任何一节好课都是由精心备课而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分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学也不是单纯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要掌握学生的特点。既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更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析和预测。历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备课中应着眼于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首先,从基础层次研究教材,即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知识结构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次,从发展层次研究教材,即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把握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及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教学内容看,从更大范围来理解和审视教学内容,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日本文部省通过歪曲历史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情况,要求学生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所犯下的罪行,不能忘记历史!对教材研究的三个层次是依次深化和发展,三个层次互相促进。只有对教材的研究达到了这三个层次,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五、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使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既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发挥学生优点,克服学生缺点。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要建立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教师不要把课堂教学活动单单看成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枯燥环节活动,而应创造一个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平等、宽松,从而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创造平等的历史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与学生协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培养每个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才对历史课堂的内容感兴趣。
在课堂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在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教材,激发灵感,进行创造性思维。应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间交流的平台,努力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一是教给学生学习的一些方法。方法的建立不能靠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以课堂教学为例,边带着学生们学习,边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是加强思维训练。以每课书为例,给学生们一个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步放弃教师这个拐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历史书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好多的问题不等教师组织同学讨论,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看到的历史史实,及自己的思考畅所欲言。解疑悟解。三是要采取激励措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层次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要关注差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引导优等生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给他们提高的机会,对能够提出有價值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教育其他学生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一般的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对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教师要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可先让他们模仿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种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的学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机遇。这是一个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它要求我们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这挑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及业务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由“区域实验”,发展到“整体推进”阶段。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历史课?是一个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及对策
传统历史教学过多地关注知识传授,重视课堂灌输,忽视启发学生和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提高考分,忽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忽视提高学生素质等。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真正把课堂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动积极地学习。从教学的理念上,改变过去“教材中心、结果中心、教师中心”的偏向,真正树立“学生中心”的理念,把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切实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
二、对课堂评价的思考
如果我们评价一节课,从老师的方面,认为讲得清楚、透彻、精彩,就是好课,这就不够全面。从学生方面,认为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对老师的讲课满意就是好课,这也存在误区。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来看,这种课不能算好课。实际上,评价一堂课的标准应从教与学与两个方面来看,教师的教应“善于启发”,学生的学应“积极主动”,这样的课应该说是好课!“善于启发”就是教师的启发应是有深度的启发,这种启发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教师启发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动眼,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启发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要通过启发,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要以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导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引导老师把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身上,切实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理念。
三、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自己学习”,而应当理解为使学生得到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有效主导,也就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或者说只是形式上的主体。学生从容体到主体有一个意识的觉醒和愿做、乐做、会做主体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并加速这个过程,提倡以激励和使学生感到成功为主的学习并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要看学生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各种意见,特别是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与老师不同的意见、甚至与教科书不同的意见。教师的启发要在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上下工夫,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和条件。总之,要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对备好课的思考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可以说,任何一节好课都是由精心备课而来。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是学生中平等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教也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分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学也不是单纯记忆和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要掌握学生的特点。既要长期对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更要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分析和预测。历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备课中应着眼于如何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教材是联系教师、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学习的引入、扩大、深化的基础。首先,从基础层次研究教材,即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知识结构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次,从发展层次研究教材,即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把握本节课内容在本单元及本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教学内容看,从更大范围来理解和审视教学内容,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日本文部省通过歪曲历史的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情况,要求学生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所犯下的罪行,不能忘记历史!对教材研究的三个层次是依次深化和发展,三个层次互相促进。只有对教材的研究达到了这三个层次,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五、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使学习任务适应学习者,教师为学生服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既要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发挥学生优点,克服学生缺点。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要建立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教师不要把课堂教学活动单单看成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枯燥环节活动,而应创造一个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平等、宽松,从而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创造平等的历史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间平等的思想感情交流。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要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与学生协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培养每个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才对历史课堂的内容感兴趣。
在课堂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在交流碰撞中理解、感悟教材,激发灵感,进行创造性思维。应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为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间交流的平台,努力为学生间的交流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敢于和善于发表意见。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一是教给学生学习的一些方法。方法的建立不能靠教师空洞的说教,而是以课堂教学为例,边带着学生们学习,边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是加强思维训练。以每课书为例,给学生们一个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步放弃教师这个拐杖。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历史书籍,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好多的问题不等教师组织同学讨论,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看到的历史史实,及自己的思考畅所欲言。解疑悟解。三是要采取激励措施,因材施教。学生的层次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要关注差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引导优等生对教材进行更深刻的理解,给他们提高的机会,对能够提出有價值问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教育其他学生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一般的学生,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对学习方法不对的学生,教师要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可先让他们模仿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一种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的学环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机遇。这是一个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它要求我们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和开发者,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理论素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挑战,这挑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及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