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简要论述了悬念、复习、诗词、故事、歌曲和情境导入等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悬念;复习;诗词;故事;歌曲;情境
成功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投入自主探究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一般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必须注重新课导入环节,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大胆践行有效导入的良策,为打造启东新教育模式脚踏实地,昂胸挺进。
一、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的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才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真正达到设疑导思的效果。教师设置悬念是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使学生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引导学生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譬如,我在执教“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的导入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悬念性内容:1929年10 月2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五”。那天,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而纽约股市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导致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股市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上述层层深入的提问,有效抓住了学生求知的心理,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温故知新,自然过渡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不管是单元之间,还是单元内部的知识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堂,由已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美妙境界。当然,这种导入我们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领学生针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一起理出思路、头绪,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同时,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去。譬如,我在执教“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在黑板上清晰的勾勒出从秦朝至元朝君主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如此利用板书的直观作用,虽然寥寥几十个字,就形象地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复杂性。类似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答,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先“温故”后“知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三、诗词导入,出奇制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词的精彩篇章注重意境的开发,而作品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景。因此,巧妙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心理感受。词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探索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唐朝衰落”一课的导入时,就朗读了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部分学生能背诵此诗,并感悟作者借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唐玄宗后期由盛转衰的历史,并得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最高统治者的勤政与否、用人得失的结论,教学效果显著。
四、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的。因此,以讲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牵线搭桥的目的。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西周的盛衰”一课时是如此导入的: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作为开场白;在执教“春秋战国的纷争”内容时,通过引入“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小故事(典故)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歌曲导入,激情洋溢
歌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巧妙利用歌曲导入新课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参与积极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譬如:我在执教“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导入时,先播放了戴玉强演唱的歌曲《松花江上》,学生在低沉而悲壮的乐曲声中深受感染,那种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浮现在眼前,爱国主义情感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此时,我继续提问:“这首歌曲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又是怎样发生的?”学生在提问的启迪下,投入到紧张的师生互动之中去。
六、情境导入,如诗如画
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创设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景,并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景下进行自主学习。譬如,我在执教“美国独立战争”一课导入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国国旗的的正反面图案,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许多学生产生疑问:美国国旗的图案为什么由十三道红白相间的彩条构成,分布比较均衡小白星以及左上角的蓝底分别表示何意?最后,促使学生初步感知美国的历史背景,为进一步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恰似天空中的群星璀璨,变幻莫测。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用相应的导学措施,才能有的放矢的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心弦,使高中历史课堂序曲日臻完美,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悬念;复习;诗词;故事;歌曲;情境
成功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迅速投入自主探究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一般是先入为主的,强化首次认识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必须注重新课导入环节,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大胆践行有效导入的良策,为打造启东新教育模式脚踏实地,昂胸挺进。
一、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的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才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真正达到设疑导思的效果。教师设置悬念是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使学生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引导学生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譬如,我在执教“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的导入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悬念性内容:1929年10 月24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人们称之为“黑色的星期五”。那天,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为标志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而纽约股市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导致世界经济危机?为什么股市的崩溃标志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爆发后,华尔街成为美国人心目中一切痛苦的根源,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学生对股票并不完全陌生,通过上述层层深入的提问,有效抓住了学生求知的心理,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温故知新,自然过渡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不管是单元之间,还是单元内部的知识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堂,由已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美妙境界。当然,这种导入我们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带领学生针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一起理出思路、头绪,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同时,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之中去。譬如,我在执教“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时,一边提问学生,一边在黑板上清晰的勾勒出从秦朝至元朝君主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如此利用板书的直观作用,虽然寥寥几十个字,就形象地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复杂性。类似温故知新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答,环环相扣,妙趣横生,先“温故”后“知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三、诗词导入,出奇制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词的精彩篇章注重意境的开发,而作品意境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情景。因此,巧妙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词做铺垫,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效诱发学生的心理感受。词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强烈探索的兴趣。譬如,我在执教“唐朝衰落”一课的导入时,就朗读了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的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大部分学生能背诵此诗,并感悟作者借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理解唐玄宗后期由盛转衰的历史,并得出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最高统治者的勤政与否、用人得失的结论,教学效果显著。
四、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的。因此,以讲故事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牵线搭桥的目的。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西周的盛衰”一课时是如此导入的: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作为开场白;在执教“春秋战国的纷争”内容时,通过引入“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小故事(典故)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歌曲导入,激情洋溢
歌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巧妙利用歌曲导入新课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参与积极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譬如:我在执教“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一课导入时,先播放了戴玉强演唱的歌曲《松花江上》,学生在低沉而悲壮的乐曲声中深受感染,那种国破家亡的历史情景浮现在眼前,爱国主义情感感情很快被激发起来。此时,我继续提问:“这首歌曲反映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又是怎样发生的?”学生在提问的启迪下,投入到紧张的师生互动之中去。
六、情境导入,如诗如画
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幻灯、录音、课件、视频或图片等创设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景,并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景下进行自主学习。譬如,我在执教“美国独立战争”一课导入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美国国旗的的正反面图案,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许多学生产生疑问:美国国旗的图案为什么由十三道红白相间的彩条构成,分布比较均衡小白星以及左上角的蓝底分别表示何意?最后,促使学生初步感知美国的历史背景,为进一步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恰似天空中的群星璀璨,变幻莫测。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实际,灵活采用相应的导学措施,才能有的放矢的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心弦,使高中历史课堂序曲日臻完美,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