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高考作文,相当一部分考生一怕审题,二怕无材料。审题困难,是因为解读作文材料的能力有限;而缺乏材料,则是因为缺乏积累和不善激活。实际上,虽然他们阅读少,阅历少,积淀不多,但凭借初高中六年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积淀,完成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应试文章是不成问题的。没有作文材料,大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无法激活昔日储存的沉睡的材料。
高考应试作文,少不了这么几个步骤:审题——立意——联想(发散思维)——筛选——整合(谋篇布局)——缀文。近几年高考作文话题,大多不设审题障碍,审题自然就不会太困难。因此,有必要就大部分考生感到棘手的作文材料问题,提供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也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已有材料,激活资源,一以当十。譬如《勾践灭吴》这一课,从多角度分析,可以运用以下几个话题:(1)失败乃成功之母。勾践自兵败夫椒,退守会稽,能吸取失败教训,屈尊求和后,卧薪尝胆,安抚民心,礼遇贤士,又能身自耕作,食不加肉,整饬军队,厚赏严刑,达到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最后挥师攻吴,逼杀夫差,报仇雪耻。(2)从谏如流。勾践对文种的犯颜质疑不愠怒不责备,反“执其手而与之谋”;对“国之父兄”的请战,先辞以自责,“父兄又请”后“许之”;(3)爱民如子(以人为本)。勾践关心民生,体恤民情,能“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身体力行;(4)忍辱负重,能屈能伸。(5)屈己下人,礼遇贤才。“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6)和谐(团结)。勾践退守会稽后,能反省思过,从谏如流,安抚民心,礼遇贤士,厚赏严刑,才能达到君、臣、民,齐心协力,共同对吴,最后消灭吴国。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以有以下话题:(1)从谏如流。郑伯对佚之狐的推荐言听计从。(2)宽容。郑伯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有包容之心。(3)知人善任。危难之时起用烛之武。(4)勇敢。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敌。(5)口才的重要(说话艺术)。烛之武以如簧之舌,巧言善说,使秦伯悦然退兵,从而挽救了郑国。(6)爱国。(7)深明大义。烛之武虽然满腹牢骚,但能以郑国为重,舍己救国。(8)伯乐与千里马。佚之狐就是伯乐,而烛之武就是千里马。(9)讲道义,明知恩。经烛之武一番劝说,秦伯退兵,而“子犯请击之”晋文公不允,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0)知错认错。烛之武发牢骚,郑伯欣然承认,并深表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课外的事例也可运用这一方法,如“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占辉,他的事迹可以作以下话题的材料:(1)自古英雄出少年。(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坚强。(4)生活的真谛。(5)平凡而伟大。(6)责任。父亲重病,妹妹幼小,母亲出走,13岁单薄幼嫩的肩膀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7)包容。对曾欺辱殴打过自己的冤家能以德报怨。(8)乐观。(9)知识改变命运。(10)博爱。(11)苦难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是人生的一份财富),等等。
平时,学生对一些材料一知半解,又懒得记忆,因此,写作时大脑模糊一片,想用也用不上,这是普遍现象;而另一种情况是,好不容易用上了,用一次就不再用了。这样,学生每一次作文总觉得囊中羞涩,笔杆沉重,举笔维艰,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激活资源,一以当十,就可以化解严重困扰学生的材料匮乏问题。当然,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对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要进行尽可能全面、深入的分析,从人物、事件、物象等各方面揭示其所蕴含的意旨;2.对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要熟记,至少达到复述的程度,否则,连一以当一都做不到;3.实际运用时,必须紧扣话题和自己所立的中心,使叙述的重点和议论都指向中心。
(作者单位:福安一中)
高考应试作文,少不了这么几个步骤:审题——立意——联想(发散思维)——筛选——整合(谋篇布局)——缀文。近几年高考作文话题,大多不设审题障碍,审题自然就不会太困难。因此,有必要就大部分考生感到棘手的作文材料问题,提供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也就是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已有材料,激活资源,一以当十。譬如《勾践灭吴》这一课,从多角度分析,可以运用以下几个话题:(1)失败乃成功之母。勾践自兵败夫椒,退守会稽,能吸取失败教训,屈尊求和后,卧薪尝胆,安抚民心,礼遇贤士,又能身自耕作,食不加肉,整饬军队,厚赏严刑,达到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最后挥师攻吴,逼杀夫差,报仇雪耻。(2)从谏如流。勾践对文种的犯颜质疑不愠怒不责备,反“执其手而与之谋”;对“国之父兄”的请战,先辞以自责,“父兄又请”后“许之”;(3)爱民如子(以人为本)。勾践关心民生,体恤民情,能“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身体力行;(4)忍辱负重,能屈能伸。(5)屈己下人,礼遇贤才。“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6)和谐(团结)。勾践退守会稽后,能反省思过,从谏如流,安抚民心,礼遇贤士,厚赏严刑,才能达到君、臣、民,齐心协力,共同对吴,最后消灭吴国。又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以有以下话题:(1)从谏如流。郑伯对佚之狐的推荐言听计从。(2)宽容。郑伯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有包容之心。(3)知人善任。危难之时起用烛之武。(4)勇敢。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敌。(5)口才的重要(说话艺术)。烛之武以如簧之舌,巧言善说,使秦伯悦然退兵,从而挽救了郑国。(6)爱国。(7)深明大义。烛之武虽然满腹牢骚,但能以郑国为重,舍己救国。(8)伯乐与千里马。佚之狐就是伯乐,而烛之武就是千里马。(9)讲道义,明知恩。经烛之武一番劝说,秦伯退兵,而“子犯请击之”晋文公不允,认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0)知错认错。烛之武发牢骚,郑伯欣然承认,并深表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课外的事例也可运用这一方法,如“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占辉,他的事迹可以作以下话题的材料:(1)自古英雄出少年。(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坚强。(4)生活的真谛。(5)平凡而伟大。(6)责任。父亲重病,妹妹幼小,母亲出走,13岁单薄幼嫩的肩膀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7)包容。对曾欺辱殴打过自己的冤家能以德报怨。(8)乐观。(9)知识改变命运。(10)博爱。(11)苦难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是人生的一份财富),等等。
平时,学生对一些材料一知半解,又懒得记忆,因此,写作时大脑模糊一片,想用也用不上,这是普遍现象;而另一种情况是,好不容易用上了,用一次就不再用了。这样,学生每一次作文总觉得囊中羞涩,笔杆沉重,举笔维艰,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材料,激活资源,一以当十,就可以化解严重困扰学生的材料匮乏问题。当然,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对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要进行尽可能全面、深入的分析,从人物、事件、物象等各方面揭示其所蕴含的意旨;2.对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要熟记,至少达到复述的程度,否则,连一以当一都做不到;3.实际运用时,必须紧扣话题和自己所立的中心,使叙述的重点和议论都指向中心。
(作者单位:福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