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价值理念上的偏差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端正、战略指导不得力、调查分析未落实、师资力量有欠缺、评估制度不到位等。在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纠正人员培训工作的理念偏差必须要抓好四要素,即培训工作具体化、培训主体市场化、培训管理组织化和效果反馈常态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员培训 价值理念
社会在发展,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日益受到关注。培训不仅使事业单位人员及时补充和更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使之得到拓宽和提高,从而, 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然而,笔者以为,在当前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或偏差。现就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的理念偏差及纠正试做探讨。
一、人员培训理念偏差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比和梳理,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在理念上存在形式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培训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端正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经历了由“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人员招聘、绩效考核等受到高度重视,而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如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往往因为投资大、收效慢等原因未受管理层重视。甚至,有的单位未设专门的培训机构,未安排相应预算,或预算不够,缺少相应的规划和制度等;也有些单位将培训视作组织思想政治学习。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端正与组织培训的本质和功能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正常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战略指导不得力
培训工作要基于组织既定战略,为其长期发展服务。而将培训视作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或某些技能训练的做法脱离了培训的目标指向性,将对人的培训与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割裂开来。同时,即使有些单位安排了培训,但没能自觉地以组织战略为指导、未能进行科学规划,往往着眼短期目标。因此,培训出来的人员仅仅适应当前岗位的需要,而未必能够满足组织未来发展对人员素质的动态需求。
(三)调查分析未落实
根据笔者调查,作为培训工作的最基础性的环节——培训需求调查未被有效落实,导致培训工作在体系设计、内容安排和对培训层次的把握上不能反映事业单位人员的能力结构状况和实际需求,使培训呈现出应激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以取得实效。
(四)师资力量有欠缺
培训师资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当前的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多由系统内工作年限较长、专业技术职务较高的老员工承担,虽其实践经验经历丰富,但在新信息、新思维、新内容的引入方面存在欠缺。且多通过课堂集中授课的形式开展,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
(五)评估制度不到位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投入、轻评估的倾向,对培训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培训评估标准单一,如考核评估的重点往往在于组织了多少次培训,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等,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并有待将激励机制引入其中。
二、人员培训理念偏差的价值根源
认识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理念根源,对于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认为,各种培训弊端的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制度方面的问题,而是制度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理念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由文化传承、体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笔者认为,当前人员培训理念偏差的价值根源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一熟三分巧”“熟人好办事”影响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关系至上”的价值理念使培训工作更多地考虑了血统和亲情、情和关系的因素,培训成为利用人脉资源攫取利益的工具。这一价值导向,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反映在培训工作中必然呈现出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二是“学历至上”带来了学历崇拜,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把学历视作知识,把知识看做能力的倾向。在新的时期,干部知识化、年轻化标准在培养专业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队伍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获取、轻能力提升的价值偏差。所以,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往往都对培训持漠视的态度。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新认识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价值,不断更新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价值理念。
三、人员培训理念更新的必要性
(一)保障工作职能的实现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举办或借助公有资产设立,主要从事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具有公益性。在组织类型上,事业单位多属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其社会职能就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劳动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为履行其职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离不开员工的摸索和实践,更离不开系统后、科学化的员工培训。
(二)满足人员自身发展要求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人员干部身份将逐渐被取消,企业化的人员聘用管理模式将逐步被引入到事业单位中来。所以,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将与组织发展的状况直接挂钩。为此,事业单位员工必须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训显然为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自身发展提供了主要平台和渠道。
(三)实现职业生涯科学规划
员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精神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组织运行的质量和绩效。组织员工必须通过培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利观,科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不断改造并完善自己,增强工作能力,出色履行工作职能的目的。
四、人员培训理念更新与落实
(一)培训体系要完善,培训规划具体化
针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除了宏观层面的培训教育外,如组织自身发展的历史、各类规章制度等,还应该结合员工个人的特点和岗位需要,科学规划培训体系,使之具体化,具有针对性,更好满足员工和组织发展需要。
(二)培训机构要扩展,培训主体市场化
专业的培训机构专业从事培训工作,具有信息更新快、知识体系全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作为事业单位的培训主体。为此,可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多家培训机构参与,形成多元化格局;同时,还可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积极探索个人、单位、政府三方参与购买的培训机制,激发被培训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工作要重视,培训管理组织化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审视培训工作,转变思想,把培训作为一种能够带来潜在收益和长远收益的投资行为予以落实,自觉为推进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塑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在组织的引导下,使学习、培训成为独特的组织文化景观,在此基础上构建学习型组织。
(四)培训结果要评估,效果反馈常态化
培训工作不是一个随机的感性过程,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有着扎实的理性基础。这种理性就体现在它是善始善终的,即在实施培训之初应就培训的预期效果予以明确,并建立起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并重的评估机制,消除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员培训 价值理念
社会在发展,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日益受到关注。培训不仅使事业单位人员及时补充和更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使之得到拓宽和提高,从而, 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然而,笔者以为,在当前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不足或偏差。现就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的理念偏差及纠正试做探讨。
一、人员培训理念偏差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比和梳理,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在理念上存在形式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培训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端正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经历了由“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人员招聘、绩效考核等受到高度重视,而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如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往往因为投资大、收效慢等原因未受管理层重视。甚至,有的单位未设专门的培训机构,未安排相应预算,或预算不够,缺少相应的规划和制度等;也有些单位将培训视作组织思想政治学习。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端正与组织培训的本质和功能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正常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战略指导不得力
培训工作要基于组织既定战略,为其长期发展服务。而将培训视作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或某些技能训练的做法脱离了培训的目标指向性,将对人的培训与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割裂开来。同时,即使有些单位安排了培训,但没能自觉地以组织战略为指导、未能进行科学规划,往往着眼短期目标。因此,培训出来的人员仅仅适应当前岗位的需要,而未必能够满足组织未来发展对人员素质的动态需求。
(三)调查分析未落实
根据笔者调查,作为培训工作的最基础性的环节——培训需求调查未被有效落实,导致培训工作在体系设计、内容安排和对培训层次的把握上不能反映事业单位人员的能力结构状况和实际需求,使培训呈现出应激性和随意性的特点,难以取得实效。
(四)师资力量有欠缺
培训师资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培训效果的好坏。当前的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工作多由系统内工作年限较长、专业技术职务较高的老员工承担,虽其实践经验经历丰富,但在新信息、新思维、新内容的引入方面存在欠缺。且多通过课堂集中授课的形式开展,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
(五)评估制度不到位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培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投入、轻评估的倾向,对培训评估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培训评估标准单一,如考核评估的重点往往在于组织了多少次培训,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等,评估体系有待完善,并有待将激励机制引入其中。
二、人员培训理念偏差的价值根源
认识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其理念根源,对于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分析认为,各种培训弊端的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制度方面的问题,而是制度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理念问题和价值问题。这是由文化传承、体制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笔者认为,当前人员培训理念偏差的价值根源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人情社会,“一熟三分巧”“熟人好办事”影响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关系至上”的价值理念使培训工作更多地考虑了血统和亲情、情和关系的因素,培训成为利用人脉资源攫取利益的工具。这一价值导向,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反映在培训工作中必然呈现出诸多的不足和问题。
二是“学历至上”带来了学历崇拜,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把学历视作知识,把知识看做能力的倾向。在新的时期,干部知识化、年轻化标准在培养专业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队伍的同时,也带来了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获取、轻能力提升的价值偏差。所以,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往往都对培训持漠视的态度。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重新认识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价值,不断更新事业单位培训工作的价值理念。
三、人员培训理念更新的必要性
(一)保障工作职能的实现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举办或借助公有资产设立,主要从事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具有公益性。在组织类型上,事业单位多属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其社会职能就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劳动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为履行其职能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离不开员工的摸索和实践,更离不开系统后、科学化的员工培训。
(二)满足人员自身发展要求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人员干部身份将逐渐被取消,企业化的人员聘用管理模式将逐步被引入到事业单位中来。所以,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将与组织发展的状况直接挂钩。为此,事业单位员工必须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和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训显然为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自身发展提供了主要平台和渠道。
(三)实现职业生涯科学规划
员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精神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组织运行的质量和绩效。组织员工必须通过培训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利观,科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不断改造并完善自己,增强工作能力,出色履行工作职能的目的。
四、人员培训理念更新与落实
(一)培训体系要完善,培训规划具体化
针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除了宏观层面的培训教育外,如组织自身发展的历史、各类规章制度等,还应该结合员工个人的特点和岗位需要,科学规划培训体系,使之具体化,具有针对性,更好满足员工和组织发展需要。
(二)培训机构要扩展,培训主体市场化
专业的培训机构专业从事培训工作,具有信息更新快、知识体系全的特点,因此更适合作为事业单位的培训主体。为此,可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多家培训机构参与,形成多元化格局;同时,还可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积极探索个人、单位、政府三方参与购买的培训机制,激发被培训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培训工作要重视,培训管理组织化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审视培训工作,转变思想,把培训作为一种能够带来潜在收益和长远收益的投资行为予以落实,自觉为推进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塑造浓厚的学习环境,在组织的引导下,使学习、培训成为独特的组织文化景观,在此基础上构建学习型组织。
(四)培训结果要评估,效果反馈常态化
培训工作不是一个随机的感性过程,而是一个完善的体系,有着扎实的理性基础。这种理性就体现在它是善始善终的,即在实施培训之初应就培训的预期效果予以明确,并建立起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并重的评估机制,消除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