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是教师从元认知知识、体验、监控的角度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当今大学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需要不断提高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并通过教学积极性的提高、教学方式以及反思教学,不断提高教师元认知能力,以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高校教师 元认知 外语教学 能力培养
一、元认知的理论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J.FLAVELL在1976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元认知(met cognition), 又可译为反思认知、反省认知、后设认知等。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而一般认知是对研究客体的认知,元认知和一般认知的区别在于它的认知独特性。
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分。元认知监控主要包括确定认知目标、选择认知策略、控制认知操作、评价认知活动并据此调整认知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操作等环节。元认知知识、体验和监控这三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元认知知识是形成元认知体验和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基础,元认知体验是进行元认知知识学习和元认知控制的激活力量,而元认知控制是个体获得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制约力量。
二、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元认知能力就是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种成分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在一定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是高校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自我觉察评价以及调节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感知、教学专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
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同样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的内容。高校教师元认知知识即为高校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习惯、备课基础、基础知识范围、教学水平以及关于对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心理状况、学习目的、学习水平等状况的全面了解,即教与学这种行为动作开始前对行为对象双方面全面的概况了解,从而有利于在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上运用一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生学习内容的整体水平,教师也能有效安排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高校教师元认知体验是指高校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实际情况的感受与判断,如讲解、感知、记忆、问题解决方法及效果、言语层次等各方面的体验。教师在课堂过程中与学生在元认知知识基础上的有效互动,将会给课堂气氛、课堂理解、课堂效果提供有效地激励作用,增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校教师元认知监控是指,高校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设计、计划、控制、调节和反馈及监控。高校教师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讲述中的监控是整个元认知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计划的制订。在一项活动前,按照认知活动的目标进行计划的制订,预测实施过程和结果,选择策略方法,构想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实际体验和控制。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及时评价,反馈,修正,发现不足,调整方法和策略。(3)检查结果。根据有效性结果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使用效果、检测计划和方法所能达到的认知活动的目标程度和水平。(4)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
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对教学活动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的作用,体现着教师个体思维和智力水平以及对课堂的操控能力,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同样,教师的教学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元认知水平,高校教师在教学知识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效果的检查以及修正过程中的调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推动。具有较高元认知能力的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认知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充分调动,就是教师有意识的使用元认知知识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计划和监控,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控,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趋于合理和高效。
三、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让高校教师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以及大学学科建设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要求以及学习任务等内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协调方法,并在大学课堂教学进程中积极地进行实施、评价、监控、评测和调节,及时根据反馈进行弥补修缮,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综合国内外关于元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结合高校教师的特点,对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总结如下:
(一)元认知知识层面:培养高校教师元认知知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高校外语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拥有正确、丰富的元认知知识。教师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习惯和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并使之与教学目的相符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方式的基础上,使教学方法和授课对象相融合,有意识的提高教学认知活动的过程,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改革教法和促进学法,从内容和方法上加强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是培养教师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让高校教师明白元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给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充分的地位。
2. 高校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借助多媒体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口语角式的实践教学、英语电影式的影视教学、跨文化交际讲座式的背景教学等,给学生全面参与、主动接触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以给高校教师更好的元认知知识建立平台。 3. 高校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时,不仅要直接明确的解释这些策略方法的内容,还要提供何时何处应用此种策略的详细信息,并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让学生对这些策略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评价。
(二)元认知体验层面:愉悦教学情境,诱发高校教师元认知体验
教师元认知体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激活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成功和愉悦积极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那么就会增进主动认知的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愉悦的教学气氛是激发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推动力,以鼓励为主的教学体验是合格高校教师的必要条件。
1. 教师应营造民主氛围,形成教与学之间的良性沟通。教学成功与否,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否在教学理念上相互理解, 有效沟通。观念上存在差距,就需要民主的氛围和相互的沟通来协调。营造民主的沟通氛围和愉悦的教学气氛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课堂气氛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的集体心理倾向,综合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行为和情感体验。
2. 高校教师要为自己提供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平台,唤起元认知体验。教与学的反馈给元认知体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意识到教师所讲授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教师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反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反馈在元认知能力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授新知识和技能训练时,应提醒学生中有的信息和细节,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检测方法,适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元认知监控层面:强化高校教师元认知监控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
教学认知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测、监控和调节,总结长处正视不足,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和完善教学环节,监控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通过反馈,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
1.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己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过程,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形式。反思活动强调自我意识的监控和调节,它的深度和广度能直接反映自我监控调节的力度。高校教师不断对自己教学方法和体验进行反馈和监控反思,不断地检测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不断地检测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知识的领悟力,不断地评价自我能力和元认知知识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元认知能力。
2. 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监控,就是培养元认知监控的具体措施,因而也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维过程中,要对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行监控,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要经常考虑自己所用的策略是否合适、是否最佳、是否需要修改等等。
结论
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认知和培养对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有意义的提升,而且要有意识的利用元认知策略对教学任务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监控和调节,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高校教师应有效利用元认知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思维方式,进而在外语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
[2]崔菁菁.探究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郭岩.元认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5(7).
[4]吴文亮.大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4(3).
[5]张金桥.论高校教师的教学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关键词】高校教师 元认知 外语教学 能力培养
一、元认知的理论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J.FLAVELL在1976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元认知(met cognition), 又可译为反思认知、反省认知、后设认知等。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而一般认知是对研究客体的认知,元认知和一般认知的区别在于它的认知独特性。
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分组成:一是元认知知识,包括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结果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进行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最重要的心理成分。元认知监控主要包括确定认知目标、选择认知策略、控制认知操作、评价认知活动并据此调整认知目标、认知策略和认知操作等环节。元认知知识、体验和监控这三个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元认知知识是形成元认知体验和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基础,元认知体验是进行元认知知识学习和元认知控制的激活力量,而元认知控制是个体获得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制约力量。
二、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元认知能力就是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种成分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建立在一定元认知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是高校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自我觉察评价以及调节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是对自身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感知、教学专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
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同样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的内容。高校教师元认知知识即为高校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习惯、备课基础、基础知识范围、教学水平以及关于对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心理状况、学习目的、学习水平等状况的全面了解,即教与学这种行为动作开始前对行为对象双方面全面的概况了解,从而有利于在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上运用一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生学习内容的整体水平,教师也能有效安排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高校教师元认知体验是指高校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实际情况的感受与判断,如讲解、感知、记忆、问题解决方法及效果、言语层次等各方面的体验。教师在课堂过程中与学生在元认知知识基础上的有效互动,将会给课堂气氛、课堂理解、课堂效果提供有效地激励作用,增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校教师元认知监控是指,高校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设计、计划、控制、调节和反馈及监控。高校教师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讲述中的监控是整个元认知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计划的制订。在一项活动前,按照认知活动的目标进行计划的制订,预测实施过程和结果,选择策略方法,构想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2)实际体验和控制。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及时评价,反馈,修正,发现不足,调整方法和策略。(3)检查结果。根据有效性结果评价各种认知活动、策略的使用效果、检测计划和方法所能达到的认知活动的目标程度和水平。(4)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
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对教学活动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的作用,体现着教师个体思维和智力水平以及对课堂的操控能力,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整体水平。同样,教师的教学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元认知水平,高校教师在教学知识的优化、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效果的检查以及修正过程中的调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推动。具有较高元认知能力的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认知过程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在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充分调动,就是教师有意识的使用元认知知识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计划和监控,通过不断的完善和调控,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趋于合理和高效。
三、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加强高校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就需要让高校教师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授课对象的学习特点和方式以及大学学科建设的学习目的、学习策略要求以及学习任务等内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计划,协调方法,并在大学课堂教学进程中积极地进行实施、评价、监控、评测和调节,及时根据反馈进行弥补修缮,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高效完成。综合国内外关于元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结合高校教师的特点,对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总结如下:
(一)元认知知识层面:培养高校教师元认知知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高校外语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拥有正确、丰富的元认知知识。教师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习惯和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并使之与教学目的相符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点和方式的基础上,使教学方法和授课对象相融合,有意识的提高教学认知活动的过程,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改革教法和促进学法,从内容和方法上加强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是培养教师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让高校教师明白元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保证给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以充分的地位。
2. 高校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借助多媒体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口语角式的实践教学、英语电影式的影视教学、跨文化交际讲座式的背景教学等,给学生全面参与、主动接触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以给高校教师更好的元认知知识建立平台。 3. 高校教师在教授学习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时,不仅要直接明确的解释这些策略方法的内容,还要提供何时何处应用此种策略的详细信息,并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让学生对这些策略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评价。
(二)元认知体验层面:愉悦教学情境,诱发高校教师元认知体验
教师元认知体验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激活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从而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成功和愉悦积极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那么就会增进主动认知的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愉悦的教学气氛是激发教师元认知能力的推动力,以鼓励为主的教学体验是合格高校教师的必要条件。
1. 教师应营造民主氛围,形成教与学之间的良性沟通。教学成功与否,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否在教学理念上相互理解, 有效沟通。观念上存在差距,就需要民主的氛围和相互的沟通来协调。营造民主的沟通氛围和愉悦的教学气氛是元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课堂气氛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的集体心理倾向,综合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态度、行为和情感体验。
2. 高校教师要为自己提供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平台,唤起元认知体验。教与学的反馈给元认知体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意识到教师所讲授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从而教师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反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习反馈在元认知能力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授新知识和技能训练时,应提醒学生中有的信息和细节,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检测方法,适时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元认知监控层面:强化高校教师元认知监控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
教学认知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测、监控和调节,总结长处正视不足,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和完善教学环节,监控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通过反馈,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
1.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己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的过程,是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形式。反思活动强调自我意识的监控和调节,它的深度和广度能直接反映自我监控调节的力度。高校教师不断对自己教学方法和体验进行反馈和监控反思,不断地检测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不断地检测学生的课堂反应和知识的领悟力,不断地评价自我能力和元认知知识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元认知能力。
2. 在外语教学中加强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监控,就是培养元认知监控的具体措施,因而也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维过程中,要对解决问题的方向进行监控,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要经常考虑自己所用的策略是否合适、是否最佳、是否需要修改等等。
结论
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认知和培养对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有意义的提升,而且要有意识的利用元认知策略对教学任务合理安排、统筹、规划、监控和调节,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高校教师应有效利用元认知能力,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思维方式,进而在外语教学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
[2]崔菁菁.探究高校教师元认知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郭岩.元认知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5(7).
[4]吴文亮.大学英语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柳州师专学报,2004(3).
[5]张金桥.论高校教师的教学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