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点解读
实用类文本文体包含: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
《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章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应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层级C级。
二、高考预测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选考内容之一,因其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晓畅,此类文体属于考生的首选。有的教师几乎是放弃文学类的阅读讲解。2012年全国高考试卷中,考查实用文本的有广东卷、湖北卷、福建卷、新课标全国卷等。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主要为新闻、传记、访谈、科普文章等。从选材上看,传记和访谈是广东考题的热点体裁。从选文上看,选文的文体特征十分突出。有利于考生对这一文体文章的高考题型的把握。从考查内容上看,牵涉到对语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分析慨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基本可以说与过去几年的命题方向和方式稳中略有微调。如果有变,或许会有较大的动作。
三、真题解析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考试说明》其中的一点要求是“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层级C级。
1. 抓住问题的针对性。2012年广东高考题选考题中,实用文本选考了一篇访谈,题为《寂寞出学问》。文本中记者向被访者提出了六个问题,除了第一个问题是文本的引子而外,其余五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寂寞出学问”这个中心主题提出的。从三道考题设置看,“筛选、整合信息”这一考点体现得十分的典型。
19题,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
考查的是对整个访谈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既要看记者的“问”,又要看被访者的“答”。二是要看题目问什么。秦绍德是从哪三个方面倡导的?要注意把握针对的对象,对媒体,对学者,对社会。文本中被访者对记者2、3、4、5、6个问题的回答中可筛选出信息,然后整合得出的答案是: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精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21题,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又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这一题仍然是考查访谈的针对性。信息遍及全文,访谈的对象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而谈及的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其实不只是复旦大学的学者。文中列举南京大学韩儒林的观点,列举社会上的有目共睹的现象,举出陈尚君教授的例子,就可证明文中针对的当然不只是复旦。而且要提倡“寂寞出学问”,也不只是就学者本身而言,还要媒体的力量,还有社会的影响等。由此得出的答案是: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的,所以“关乎教师”,而在个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也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教师”。这一答案同样是通过对全文的信息进行筛选后整合而成。
2. 抓住话题、关键内容和主要进程。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和被访者的关键回答。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20题,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回答本题,要抓住话题和与话题联系紧密的关键内容。即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被媒体过分关注”与“学者做不出学问”。重点放在“被媒体过分关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要把握被访者的观点“主张寂寞出学问”,将文本中与“媒体关注”相关的内容筛选出来,再进行分析整合,整合成答案,即: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3. 注重传记中细节的描写。传记中的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最为传神。细节见真情,阅读传记尤其要把握文本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联系考题提出的问题加以仔细思考,便能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2011年广东卷选的是《梁宗岱先生》这篇传记文。我们看它的考题2: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题目首先明确了答题区间是④⑤⑥三段文字,然后从中搜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的信息。第4段中用一句十分关键的句子“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起齐参加”,表现梁宗岱喜好辩论的细节,把他的辩论姿势、谈话速度、辩论激烈的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突出他有激情的性格特征。第5段把他朗读文学作品时的那种近乎“宗教狂的狂热宣传”的架势表现出来,表达他对文学的执著。第6段描写他在翻译作品时,是这样描写的“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这一细节无疑是突出他真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根据以上细节提供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答案。梁宗岱先生在文学活动中的性格特点是:①有激情(热情);②执著(求真、好胜);③直率(真挚);④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四、失误警示
实用文本的表达语言是平实的,往往把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得明白晓畅。但考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的失误有下面几方面:①角度重复,杂乱无章,表达不当。把几个同一角度的要点,分成几个角度来回答,造成角度重复。②脱离文本,随意发挥。在原文中能找到依据的答案,却不按照原文意思回答,随意发挥。③忽视文本特征,要点不全。如:传记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新闻的导语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了解了这些问题特征,那么,把握文章要点也就不难。④无视题目要求,条理不清。有些考生容易审题失误,看不到题目要求答题的区间,扩大或缩小答题区域,因此答题不沾边。也有部分考生找到了答题要点,但没组织好,条理不清。⑤随意贴标签,无限拔高。不能够准确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内涵,想当然,无中生有,无限拔高。最起码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观念套在前人或者古人的身上。总不能说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共产主义思想吧! 五、方法攻略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文体类型虽然不多,但要想一下子说清也是不容易的。为了让考生有一个明确把握线索,我们可以按文体特征归类来讲。对于传记类文体的阅读,需要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1)通过文本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形象。把握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理清要点,对要点概括要全面,不能重复,也不能纠缠不清,摒除无效要点。
(2)注重传记中细节的描写。传记中的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最为传神。最为感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细节见真情,阅读传记尤其要把握文本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联系考题提出的问题加以仔细思考。
(3)阅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作品是时代产物,每个作品都打下时代的烙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与时代社会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传记作品所叙述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传主彰显出来的性格特征加以理解,即可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新闻也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文体。新闻文体特点主要考查其结构,新闻语言特色主要考查其准确性和生动性。
(1)结构。新闻的结构主要指倒金字塔结构。用记叙文的说法就是倒叙。新闻的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几部分组成。开头一段是导语,导语部分把新闻的主要事件的精华部分,通过简要的概括,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吸引读者眼球。要提取文本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可直接到本段提炼。
(2)准确性。新闻类文本语言特色是:具体、准确、简练、平实。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准确的语言或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度。准确的叙述和描写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能突出人物性格。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必须抓住其特色,方能准确答题。
(3)生动性。生动性是针对使用文学手法的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类的文体而言的。有些文句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阅读这类文本答题时,要抓住具体语言特色,分析其塑造人物形象及场景形象,为主题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访谈类文本也是常考的文本之一。访谈类文本最大的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表现手法比较单一。阅读这类文本迅速把握话题、理清线索、归纳内容和表达技巧。
(1)快速通读全文,抓住话题、关键内容和主要进程。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和被访者的关键回答。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2)注重访谈者的提问形式的变化。提问的问题往往有承接性,有很强的针对性,访谈者的问题引领被访者的思路。抓住问题的承接性和针对性,就能把握关键内容。
(3)关注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访谈体现的往往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正是人们所疑惑的,还表现着明确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答这类题目应当联系现实,思考人生。
总之答题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只是略举一二,供广大考生参考。
(作者单位:清远市华侨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实用类文本文体包含: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
《考试说明》对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章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应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层级C级。
二、高考预测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选考内容之一,因其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晓畅,此类文体属于考生的首选。有的教师几乎是放弃文学类的阅读讲解。2012年全国高考试卷中,考查实用文本的有广东卷、湖北卷、福建卷、新课标全国卷等。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主要为新闻、传记、访谈、科普文章等。从选材上看,传记和访谈是广东考题的热点体裁。从选文上看,选文的文体特征十分突出。有利于考生对这一文体文章的高考题型的把握。从考查内容上看,牵涉到对语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分析慨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能力的考查。基本可以说与过去几年的命题方向和方式稳中略有微调。如果有变,或许会有较大的动作。
三、真题解析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考试说明》其中的一点要求是“筛选,整合信息”,能力层级C级。
1. 抓住问题的针对性。2012年广东高考题选考题中,实用文本选考了一篇访谈,题为《寂寞出学问》。文本中记者向被访者提出了六个问题,除了第一个问题是文本的引子而外,其余五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寂寞出学问”这个中心主题提出的。从三道考题设置看,“筛选、整合信息”这一考点体现得十分的典型。
19题,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
考查的是对整个访谈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既要看记者的“问”,又要看被访者的“答”。二是要看题目问什么。秦绍德是从哪三个方面倡导的?要注意把握针对的对象,对媒体,对学者,对社会。文本中被访者对记者2、3、4、5、6个问题的回答中可筛选出信息,然后整合得出的答案是: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精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成良性关系,要弘扬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
21题,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又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这一题仍然是考查访谈的针对性。信息遍及全文,访谈的对象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而谈及的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其实不只是复旦大学的学者。文中列举南京大学韩儒林的观点,列举社会上的有目共睹的现象,举出陈尚君教授的例子,就可证明文中针对的当然不只是复旦。而且要提倡“寂寞出学问”,也不只是就学者本身而言,还要媒体的力量,还有社会的影响等。由此得出的答案是:①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出的。所以“关乎复旦”;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有学术界同仁倡导的,所以“不止于复旦”。②倡导是向复旦全体教师的,所以“关乎教师”,而在个各行各业都有学者,他们做学问也需要“寂寞”,所以,这种倡导“不止于教师”。这一答案同样是通过对全文的信息进行筛选后整合而成。
2. 抓住话题、关键内容和主要进程。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和被访者的关键回答。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20题,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回答本题,要抓住话题和与话题联系紧密的关键内容。即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被媒体过分关注”与“学者做不出学问”。重点放在“被媒体过分关注”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要把握被访者的观点“主张寂寞出学问”,将文本中与“媒体关注”相关的内容筛选出来,再进行分析整合,整合成答案,即: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的私生活会影响它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
3. 注重传记中细节的描写。传记中的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最为传神。细节见真情,阅读传记尤其要把握文本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联系考题提出的问题加以仔细思考,便能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2011年广东卷选的是《梁宗岱先生》这篇传记文。我们看它的考题2: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题目首先明确了答题区间是④⑤⑥三段文字,然后从中搜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的信息。第4段中用一句十分关键的句子“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起齐参加”,表现梁宗岱喜好辩论的细节,把他的辩论姿势、谈话速度、辩论激烈的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突出他有激情的性格特征。第5段把他朗读文学作品时的那种近乎“宗教狂的狂热宣传”的架势表现出来,表达他对文学的执著。第6段描写他在翻译作品时,是这样描写的“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盯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这一细节无疑是突出他真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根据以上细节提供的信息,加以整合得出答案。梁宗岱先生在文学活动中的性格特点是:①有激情(热情);②执著(求真、好胜);③直率(真挚);④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四、失误警示
实用文本的表达语言是平实的,往往把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得明白晓畅。但考生在答题时,常常出现的失误有下面几方面:①角度重复,杂乱无章,表达不当。把几个同一角度的要点,分成几个角度来回答,造成角度重复。②脱离文本,随意发挥。在原文中能找到依据的答案,却不按照原文意思回答,随意发挥。③忽视文本特征,要点不全。如:传记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新闻的导语是全文内容的概括。了解了这些问题特征,那么,把握文章要点也就不难。④无视题目要求,条理不清。有些考生容易审题失误,看不到题目要求答题的区间,扩大或缩小答题区域,因此答题不沾边。也有部分考生找到了答题要点,但没组织好,条理不清。⑤随意贴标签,无限拔高。不能够准确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内涵,想当然,无中生有,无限拔高。最起码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观念套在前人或者古人的身上。总不能说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共产主义思想吧! 五、方法攻略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文体类型虽然不多,但要想一下子说清也是不容易的。为了让考生有一个明确把握线索,我们可以按文体特征归类来讲。对于传记类文体的阅读,需要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1)通过文本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形象。把握传记中的叙与评,把握事件与观点的关系。理清要点,对要点概括要全面,不能重复,也不能纠缠不清,摒除无效要点。
(2)注重传记中细节的描写。传记中的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最为传神。最为感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细节见真情,阅读传记尤其要把握文本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并联系考题提出的问题加以仔细思考。
(3)阅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作品是时代产物,每个作品都打下时代的烙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代,与时代社会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传记作品所叙述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传主彰显出来的性格特征加以理解,即可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新闻也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文体。新闻文体特点主要考查其结构,新闻语言特色主要考查其准确性和生动性。
(1)结构。新闻的结构主要指倒金字塔结构。用记叙文的说法就是倒叙。新闻的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几部分组成。开头一段是导语,导语部分把新闻的主要事件的精华部分,通过简要的概括,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吸引读者眼球。要提取文本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可直接到本段提炼。
(2)准确性。新闻类文本语言特色是:具体、准确、简练、平实。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准确的语言或数据能加强事实的真实可信度。准确的叙述和描写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能突出人物性格。对语言特色的分析,必须抓住其特色,方能准确答题。
(3)生动性。生动性是针对使用文学手法的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类的文体而言的。有些文句呈现出形象生动的特点。阅读这类文本答题时,要抓住具体语言特色,分析其塑造人物形象及场景形象,为主题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访谈类文本也是常考的文本之一。访谈类文本最大的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表现手法比较单一。阅读这类文本迅速把握话题、理清线索、归纳内容和表达技巧。
(1)快速通读全文,抓住话题、关键内容和主要进程。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问题和被访者的关键回答。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2)注重访谈者的提问形式的变化。提问的问题往往有承接性,有很强的针对性,访谈者的问题引领被访者的思路。抓住问题的承接性和针对性,就能把握关键内容。
(3)关注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访谈体现的往往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这类问题正是人们所疑惑的,还表现着明确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答这类题目应当联系现实,思考人生。
总之答题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只是略举一二,供广大考生参考。
(作者单位:清远市华侨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