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易地新任校长如何快而有效履职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xu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2-01
  农村学校,基本上都是些上升空间很大的学校,或者是需要继续改变现状的学校。而新履职校长往往都是上级领导给予厚望进行提拔或者调任的一些教学或者管理上的佼佼者,这些校长愿意接受这个新职务,也是因为想在一个新地方大有作为一番的良好心愿,一旦到了一个新的岗位,随着肩上使命的改变,对新校长的视觉,管理手段上就有新的要求。笔者试根据自己在七所学校的经历,谈谈新任校长怎样尽快融入新单位的几点思考。
  一、校长任命时间上打破常规
  一般校长的任命都在暑期8月份中旬定好人事,再由教育局分管领导送到新任学校,可是由于学生基本都9月1号开学,这样留给新校长的时间最多只有半个月甚至只有10天时间,要去熟悉新单位的人与事需要时间,加上开学初大量的事务性的事情处理,基本上所有的校长都会按照老的套路进行,有的甚至需要去做“擦屁股”的事情,也就是有些前任校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矛盾没有及时解决,因为自己的调离,把矛盾自然甩给新的校长,而新的校长为了开学的顺利,一般都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或者是拿一些学校利益来交换,从而换取开学的顺利进行,这样就给校长自己以后的施政埋下了定时炸弹。等新校长熟悉了学校的整个运行程序以及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厘清确定学校整体的发展思路等基本情况,一般半年过去了。这样其实一开始就给新校长设置了人为障碍。如果教育局在校长的调动上能够推迟一点时间,等开学过去了,学校正常开学了,那样,当校长进行调任的时候,学校基本上都是正常的教学运行程序中,而新校长的到来就不会有太多的纠结,可以一心慢慢的观察学校的一些变化,熟悉人事,摸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学校新的发展思路的改变就会顺利多了。
  二、新到任校长不能急躁,需要先抑后动
  任何单位,总是有那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延续,而学校的发展又不是制造一个没有生命的使用工具,学校所做的就是让进入的每一个学生能够学到成年后有用的东西以及个人具有再学习的能力,能够享受到学校时光里那种童年时代的快乐。所以,不能想当然的先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校长一定先要到地方文化中,历年的办学积淀中,学校的办学目标中去了解学校的文化氛围,然后走遍学校的角角落落,去思考每个地方所透露出来的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显性的文化底蕴,再就是及时与老师联系谈心,制造各种讨论会,座谈会,从而在不同的方位了解师生不同的精神面貌。把自己观察到的,他们反映出来的难点、热点、急点问题,一一纳在自己办学思路里一起解决。不能轻率表态,开始的按兵不动就是为了日后的一飞冲天,一旦端出自己的办学理解思路来,在今后的工作里就坚持按照自己正确的思路去纠错改偏,大步向前。
  三、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积极评价前任功绩
  社会是有许许多多的各种单位团体组成,而每个单位团体又是有各具特像的个体组成,有各种人各自的思想体现。尤其是农村学校,千年延续的农耕文化,小农 经济的实在性是不可避免的体现。单位势必是各种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需求与各种矛盾组成。这个时候,新到任的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引领师生发展的过程,要用自己的大气、正气、勇气去处理学校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做到在各种场合中,不得不说到前任的时候,要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角度,中肯的宣扬前任的优点,对前任未完成的一些事,能够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继续完成。而学校中总会有那些因为共同的述求、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利益形成的的小团体。对这些小团体,校长就需要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的技巧,从教育教学的大局出发,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撇开对具体的人与事的纠缠,以礼相待,以诚相待,没有旧臣新人的区别,有的是为能者上得人才使用法则,在动手调整人事之前能够深入了解,做到能够充分沟通,尽量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时间让他们充分的了解你的思路,适应你的办事方式。
  四、以型显身以德树人,博取大家支持
  任何一个单位,对一个外来人员的加入,总会用各种各样的眼观看待,或是热情期盼或是冷眼旁观或是真诚帮助或是明助暗损的方式试探接近或者保持距离,总是用还不了解的直观形象来定位新人的感官,为了今后能与之有好的工作效率,新校长必须在短时间里留下好的印象,所以,校长一定要注意自己每天在学校的仪表,做到清洁大方得体的打扮,给人以清爽干练的形象,尽量每天到校早点,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与老师深入接触,深入课堂,为人为善,把老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当成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平等对待,平易近人,做几件踏踏实实的事情,树立一个勤奋实干的校长形象,在做事上不求面面俱到八面玲珑和稀泥,但在做人上一定要做到公平廉洁清明。如果老师是学生的楷模,那么校长就是老师的榜样,在短期内以型显身、以德树人,成为大家的精神领袖,博取大家的支持,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五、调动中层,激发教师,实施有效管理
  一个校长的有效管理是能够使大家围绕着学校的发展中心,以校长为核心,各自完成需要完成的事情。校长的政令能够上下通畅,办学思想能够从低到高共同实施,这就需要有一批有效的执行者。所以,新校长一定要注意对中层干部的思想动态的掌握与掌握一种对他们适度授权的技巧。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运用民主评价约束中层,充分尊重为基础,调动中层的积极性。有时面对中层分歧较大的时候,就学学《康熙王朝》中的康熙,能够用“新人新气象新思路”的权变理念的来平息。对那些热心为公的老师,一定要多多的而给与机会,发扬他们的民主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对其他老师,能够充分给予时间发表见解,一视同仁,适度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让老师个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从而使他们愿意以校长为核心,共同创造新的业绩。
  校长职位是一个高危职业。高,是校长需要站在高处,纵览全局的眼观,修养思想均居高度的要求。危,居安思危,面对学校发展中的竞争问题,学校老师发展矛盾问题,学生不遵守规则的意外事件。作为新任校长,能够在短时间融入新集体,能够在短时间有效领导,贯彻自己的办学思想,在大局上需要自己良好的形象,善于运权放权,有效监控,谋定而后动,做到不行则已,行必有果。
其他文献
【摘要】使望远镜的光轴与仪器转轴垂直是在分光计调节中的难点,本文详述了粗调和细调的原理和调节方法,采用这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学生在分光计调节的成功率和调节速度。  【关键词】分光计 粗调 细调 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9-01  分光计实验的难点是使望远镜的光轴与仪器转轴垂直,对于这一点,很多教材[1]和文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思维能力在教学培养的目标中更是拥有了不可撼动的地位。高中生物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作为向学生传输科学知识的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要求很高,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使用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高中
【摘要】在现今的初中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面临学习困难的难题。其原因并非没时间学习,也非老师教的不好,而是没有兴趣学习。新课标理念之一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因此谷歌地球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大大增强其趣味性。本文就如何培养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以及谷歌地球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 谷歌地球 兴趣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摘要】无机化学是和化工、生物、制药、材料等工业领域相关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对于化学其它专业的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无机化学是联系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纽带,微观理论作为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等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中微观理论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加强对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无机化学 微观理论 教学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主要方式。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农林类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有待进一步完善,故笔者结合自身指导、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经验,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农林类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多元文化 农林高校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根据我们对在校高一(1)班4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极易发现他们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许由于种种原因,但更主要是经济原因,留守学生父母回家次数普遍较少,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0.4%。有9%每隔三年回来一次,极少数十多年只回来一次。  【关键词】留守学生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1-01  一、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摘要】职业指导是一个进步社会变革运动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体制的转轨、结构的调整及社会的转型等,就业已成为头等大事,职业指导至关重要。  【关键词】职业指导 高校毕业生 高质量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的就业离不开职业指导,这是一项长期